盘点:部分在蓉大科学装置/国字号实验室

成都日报 2020-06-12 07:59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14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国家(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家,数量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

有望将等离子体电流从我国现有装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等离子体温度将超过2亿摄氏度,用于开展聚变堆相关关键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为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与运行以及自主设计建造未来聚变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培养核心骨干人才。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

我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促进现代医学与生物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转化医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生物安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高铁的每一个精彩细节几乎都是在这里经理论分析、试验验证、跟踪试验而来。实验室内建成全球首个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形实验线平台、国内第一个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研究并验证了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的可行性。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国唯一一个以“生物技术治疗人类重大疾病”为主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在《自然》等世界顶尖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还诞生了全球首个CRISPR技术的人体应用案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内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的电子系统,能够对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自动确定滑坡风险级别,并发出警示信息。如今,系统已覆盖了四川、甘肃、陕西、山西、贵州、安徽等多个地区。

●华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为研究主线,运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口腔感染性疾病、颌面部先天性发育畸形、口腔肿瘤等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并在口腔修复新材料、牙再生工程技术、天然药物防龋等领域开展具有原创性的基础探索和应用研究,提升中国口腔医学学科水平。

李菲菲 本报记者 曹凘源 宋妍妍 

原标题:部分在蓉大科学装置/国字号实验室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