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韶: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唯一“理科生”

华西都市报 2020-06-12 11:08

秦九韶画像

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顶点,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其中,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6月5日,经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最终确定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按年代排序)10位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秦九韶是其中唯一一位“理科生”。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教授姚乐野评价秦九韶(公元1208年—1268年)是所在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姚乐野教授出示馆藏图书。

奇书《数书九章》 共有九九八十一道题

秦九韶出生于普州(今资阳市安岳县),他少年时代基本都是在四川度过的,后考中进士,也曾在四川任过地方官。姚乐野教授说:“算起来,秦九韶一生在四川的时间有二十多年之久。”

在四川省社科院图书馆,姚乐野教授翻出了两本馆藏的关于秦九韶的研究书籍,一本是科学出版社出版,查有梁、吴永娣等所著的《杰出数学家秦九韶》,另一本是数学家吴文俊院士主编的《秦九韶与<数书九章>》。

秦九韶的著作为何叫《数书九章》?姚乐野说:“一是源自《九章算术》,二是有九九八十一题。其思想远超《九章算术》,是对《九章算术》的发扬光大,集大成。”

姚乐野认为:与西方理论数学不同的是,中国数学更具应用性,这也是《数书九章》最大的特点。中国从西周开始就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代的六种技能,数指传统数学,是其中重要的技能。“《周易》保留了大量的数学思想精华,《数书九章》与秦汉时候的《九章算术》一脉相承,结合我们古代各个方面的应用,九章,九九八十一题,以问答的方式来分别阐释在天文、历法、田赋征收、工程营造、土地测量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应用性特别显著。”

秦九韶的《数书九章》。

领先世界500多年 全世界数学家都膜拜

秦九韶1247年完成的《数书九章》,后被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表述的一种求解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数值解的算法——正负开方术,即开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领先英国霍纳(1819年)572年。

19世纪末,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高度评价《大衍求一术》,称赞发明这一方法的秦九韶是“最幸运的天才”。直到今天,《大衍求一术》仍引起西方数学史家的浓厚研究兴趣。

1973年,美国出版了一部数学史专著《十三世纪的中国数学》,其作者力勃雷希(比利时人)在评价秦九韶的贡献时,重申美国科学史家萨顿在其《科学史引论》(1927-1947年)的观点。认为:“萨顿称秦九韶为‘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且确实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是毫不夸张。”

《数书九章》中的插图。

《数书九章》中的三斜求积术。

沉迷数学研究 丁忧期间夜以继日

回顾秦九韶的一生,姚乐野教授认为,“虽然《数书九章》是秦九韶在浙江写的书,但都是他少年时代在四川学习的积累。秦九韶小时候,父亲在四川任官,使他有机会在基层了解很多民间生活中的事,为他认识一些社会生活问题奠定了基础。”

《数书九章》是秦九韶在解官离任在湖州为母丁忧时,把学习生活中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加以编辑整理所成。(注:丁忧是一种封建时期的道德礼仪制度,是根据儒家学说得来。凡是在朝官员,如果家里的父母去世,就必须辞官回乡,然后替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就叫做丁忧。)

从《数书九章》的序中可以看出,秦九韶对《周易》的兴趣爱好,对汉代《九章算术》的研究,使他对数学非常着迷,写书期间,他每天晚上整夜不睡觉,都在思考数学问题。姚乐野教授认为,秦九韶最重要的是有一种科学的精神,对知识执着的追求。“今天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方方面面,既包括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想,同样,古代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也是今天应该去传承、发展和弘扬的。让历史名人‘活’在当代,对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原标题:秦九韶: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唯一“理科生”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