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到N 看成都如何为创新成果构建最高效的转化体系

成都日报 2020-06-16 07:11

2019年

成都专利授权达5.07万件

有效发明专利达4.22万件

技术合同交易额1152.4亿元

纵观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周期缩短。聚焦国内,国家把科技创新放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位置,大量激励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以改革激活创新主体,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阻梗”,成都敢为人先、率先探索,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一个个“成都创新”“成都智造”正源源不断地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城市创新的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专利授权达5.07万件,有效发明专利达4.22万件。技术合同交易额1152.4亿元。

构筑增长极和动力源,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为创新成果构建最高效的转化体系。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为高校院所“放权松绑”,让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服务机构,推动技术转移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

今天,我们将目光放在从“0到1”的原始突破及从“1到N”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全链条,看成都如何为创新成果构建最高效的转化体系,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成功孵化13家创新企业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花”开蓉城

在蓉高校成果让高铁核心零部件不再“卡脖子”

在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办公室内,西南交大教授戴光泽的桌子上放着一叠叠研究资料。正是在这间小小办公室里,戴光泽坚持不懈地推进着我国高速动车组、城际列车和地铁列车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研发工作。“高铁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之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平坦。好在这一路虽然艰辛,但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戴光泽说道。

除了教授这一职务,戴光泽还是四川城际轨道交通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在中铁轨道高科技产业园,这家企业凭借一支科研团队的力量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质性的产品,打破了动车组关键零部件国外垄断的格局,为高速动车组国产化工作作出了实质贡献。

“公司的成立是一个很巧合的机会,更是对我国重大工程急需的主动适应。”戴光泽告诉记者,2009年年初,CRH5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关键零部件的国外供应商申请破产保护,导致无法向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时速200公里等级的CRH5型动车组转向架供应铝合金推杆。

“动车组转向架于列车,就像腿之于人,铝合金推杆相当于腿上的膝盖骨,直接影响着动车组运行的走行性能。”戴光泽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客找到西南交通大学戴光泽课题组,提出要国产化已经断供的铝合金推杆,而且周期非常紧迫。为了给长客供货,公司因此应运而生。

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首次亮相京沪线,标志着中国高铁在国产化的道路上又跨出一大步。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造,“复兴号”的国产化率高达84%,而其中CR400BF型动车组受回流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轴端接地装置就是由戴光泽教授团队率先研发并实现了大面积装车运用,这项创新成果不但解决了进口件“水土不服”大面积故障的难题,而且还能及时供货和保障售后服务。该成果助力“复兴号”开跑,“用于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轴端接地装置研制”项目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当年科技创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代表性成果。

“轴端接地装置虽然很小,但它是高速动车组列车牵引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件,担负着形成闭合回路及旁路雷击电流的重要任务,其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动车组的安全运行。”戴光泽介绍,该研究成果打破了高速动车组接地装置相关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并已经成功在四川城际轨道交通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平台上进行成果转化,定型产品已大批量装车应用于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时速300公里等级CRH380系列“和谐号”动车组等,有力保障了我国时速300公里及以上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一名创业者,戴光泽认为,成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都出台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系列政策,也让团队更加增添了做科研走市场、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之路的动力和信心。”

“风”来成都

科学城里“孕育”无线充电领军企业

今年3月,华为P40系列全球线上发布会推出了P40、P40 Pro、P40 Pro+三款机型,为了解决P40没有标配无线充电功能的短板,华为官方为其开发了一款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保护壳,通过这款配件,P40便可摇身一变,成为支持22.5W超级快充的“无线充电手机”。而在这款无线充电手机壳中,就搭载了易冲半导体无线充电接收芯片CPS7191GC华为定制型号。

作为落户成都科学城的一家专注于无线充电领域的科技研发企业,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冲半导体”)市场估值已达15亿元,掌握全球70%以上无线充电领域核心专利。取得这样成绩的背后,是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无线电能传输与电磁兼容技术科研团队的强力支持。

“2016年2月,我们依托研究院成立了‘无线电能传输与电磁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我们也是研究院最早的一批科研团队。”易冲半导体副总经理汤琦介绍,研究中心成立后很快有了技术突破和产品诞生,如何将这些成果落地转化,推向市场呢?2016年8月,“成都市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在研究院的支持下注册成立,正式落户成都科学城。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易冲的无线充电技术、产品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当前,易冲正在进一步瞄准产业上游——从专注无线充电向着半导体芯片研发设计迈进。

创新的使命在于从“0到1”的原始突破,更在于从“1到N”的应用转化。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通过程断点,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服务机构,鼓励高校院所开放创新资源,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技术转移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如何“搬好货”?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吕岚春看来,搭建平台很重要。

“依托清华大学的电机系,我们正大力建设能源互联网领域人才的创新、汇聚高地,科技创新的中心和产业发展的平台,目前研究院已成功引入4大领域、32个创新团队,成功孵化13家创新企业,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成为清华大学原创成果和产业转化之间的重要桥梁和平台。”吕岚春介绍,科技创新方面,研究院已在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投入1亿元资金,用以4000多平方米能源互联网实验研究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已成功挂牌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分室。

改革破冰

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经验获国务院“点赞”

成都星辉西路8号,坐落着成都首创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地的“产学研”一体化医院——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这也是成都唯一一家三级眼科医院。银海眼科医院是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院长、银海眼科医药院长段俊国的一项专利入股,即“一种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同时吸引太极集团、西藏药业、康弘药业和贵州百灵等省内外多家上市公司及社会资本共同组建而成,投资总额2.4亿元。

专利入股来源于成都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即让科研人员和所在单位共享科技成果所有权,破除职务成果产权归属不明晰对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作价入股转化的制约。

事实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成都一直敢为人先——成都率先在国内开展技术经纪职称制度改革;“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作为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激活高校院所里的创新源泉,成都还有着更多改革破局。

开展“校企双进”系列活动,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目前,策划、组织开展了“企业家进校园”“科学家进园区”“百校千企大对接”三大系列活动1149场(次),促进70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达成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合作项目983项。

打通从“0到1”的原始突破及从“1到N”的应用转化,成都深化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制定《成都市关于鼓励知识产权成果进场交易的若干措施》。

创新成效几何,专利数量可见一斑。2019年,成都专利授权达5.07万件,有效发明专利达4.22万件,技术合同交易额1152.4亿元。探索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化、国际化,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进一步为成都培育新动能。

未来,聚焦打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成都还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加快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毫无疑问,这将进一步构筑增长极和动力源,更多的科技成果将从“书架”搬上“货架”。

专家声音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

联合成渝两地科研机构

共同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当前,成都正在努力成为一座有全球视野和远大抱负、有先进理念和科学精神、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有文化高度和社会温度、有高颜值和生活味的城市。” 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看来,大学与城市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

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西南交大都是先行者,形成了一套调动职务发明人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效的体制机制,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已成为四川全创区的落地经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符合高校现实情况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营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 杨丹表示。

据杨丹介绍,西南交大将与成都共同在科技成果产权界定、价值评估、转化实施、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和管理改革;共同探索设立成果转化基金,支持试点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可供推广的成果转化模式;市、区、校共同加快成果转化,尽快推进新一代中低速磁悬浮、新制式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及项目落地。

此外,西南交大还将联合成渝两地科研机构,充分利用成都取得的经验,共同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活力,助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本报记者 宋妍妍 曹凘源

原标题:从0到1到N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