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发生山洪泥石流形成堰塞湖 三级协调联动 2万余名群众安全转移

四川日报 2020-06-18 07:55

1

6月17日,小金县消防救援大队队员在丹巴县转移受灾群众。陈茂华 摄

“大雨导致梅龙沟发生泥石流,引起小金川河堵塞,形成堰塞湖。”6月17日凌晨3时20分,甘孜州丹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值班人员李正良接到电话,立即上报县领导。根据现场值班监测人员上报的突发汛情,梅龙沟下游6个乡镇17个村的群众生命财产受到直接威胁。

灾情紧急,在向县、州、省三级逐级汇报的同时,丹巴县迅速展开一场与泥石流赛跑的生死竞速。

按照省、州部署要求,丹巴县第一时间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抢险指挥部,下设13个专项工作组,全面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各相关部门分赴受灾乡镇、村开展救援,各乡镇、村积极开展自救,形成县乡村三级协调联动,各方力量密切配合的应急抢险救援合力。□谢臣仁 本报记者 游飞

家帮家户帮户

紧急疏散群众

墨尔多山镇八科村地处梅龙沟下游约3公里,村支书张光贵凌晨3时30分左右接到镇上的电话,上游梅龙沟发生泥石流,必须立刻疏散沿河村民。

张光贵立即起床,联系村主任张朝林,并招呼邻居周康修、雷国光,直奔沿线村民家中。

不到10分钟,4人碰面,简单分工后分头行动,挨家挨户敲门,催促村民起床,到半山上避险。短短30分钟,八科村沿河31户119人迅速撤离至离河500米远的安全高地。此时,4人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悬着的心暂时可以放下了。

与此同时,和八科村相邻的墨尔多山镇科尔金村也接到沿河村民必须马上撤离的通知。

“先把98岁的包太婆背上去”“还有瘫痪的罗元秀,大家去帮一下”“80岁的姚家富也要人帮下哟”……58岁的村民杜光贵临危不乱,把年轻人召集起来,一起商议如何帮助腿脚不便的村民转移。

班古桥组59岁的村民包世全体力不好,但情况紧急,他打算拼一拼也要把98岁的母亲背到离河岸500多米的安全高地。正当包世全背起母亲准备出门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开门一看,杜光贵和姚和明等村民出现在门前。

“包大哥,我们来背阿婆上山避险。”杜光贵背起老人,其他人帮忙拿上紧要物资就往山上撤。交替接力,村民们迅疾把老人背到安全地带,又下山帮助其他乡亲转移。

家帮家、户帮户,半个小时,班古桥组170人全都安全转移到安全高地。

截至17日上午9时,丹巴县累计疏散沿河受灾群众5000余户2万余人。

多方力量驰援

妥善安置群众

在县、乡、村三级联动转移群众的同时,省自然资源厅、省民政厅,甘孜州应急管理局、州水利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森林消防支队、州消防救援支队,阿坝州小金县消防救援大队等也迅速组织力量前往丹巴县开展救援。

梅龙沟发生泥石流,丹巴县半扇门镇部分村民被困。随着水位上涨,清晨,关州村12名村民被洪水逼上房顶。早上7时过,小金县消防救援大队的4名队员搭乘一艘冲锋舟靠近房屋,1名消防员控制住冲锋舟,另外3人爬上房屋接下村民。如此往复,12名村民最终成功脱险。

在迅速转移安置群众到安全高地后,如何保障他们的临时生活?各工作组竭尽所能。丹巴县公安局组织突击队员,爬山绕道深入到泥石流灾区开展搜救工作,并为受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和食品。通往灾区的道路已被泥石流冲毁,突击队员只能沿着放羊小道前行。小道在陡峭湿滑的山壁上曲折蜿蜒,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跌下山谷。但突击队员克服困难,在崇山峻岭间艰难跋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将物资送到上山避险的村民手中。

截至6月17日22时,丹巴县已调配帐篷120顶、棉被300床、大米500公斤、面粉150公斤、菜油250公斤、挂面250公斤运往受灾乡(镇)、村组,并通过搭建帐篷、县城安置等方式,集中安置受灾群众6100余人、师生1100余人,其余撤离群众也采取投亲靠友的方式得到妥善安置。梅龙沟堰塞湖堰塞体已冲开,堰塞湖上游水位持续下降。

原标题:三级协调联动 2 万余名群众安全转移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