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里的小长假出游趋势:把钱花在“三小时”里
成都商报 2020-06-28 08:00
6月25日,富顺龙舟节开幕,水上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到现场观看
昨日,驴妈妈旅游网综合其平台预订及调研情况发布《2020端午小长假出游总结报告》,显示过半游客选择周边游试水,近40%的游客因防疫谨慎态度,选择本地(省)游,“三小时”出行圈成首选。
这让人想起去年下半年,众城市竞相追逐的“周末经济”——同样是“三小时”出行圈,前者是因两天的周末而圈定了距离,后者则是人们在防疫压力和出行需求下的平衡。
今年受疫情影响,文旅部要求,A级旅游景区端午假期接待量按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执行,人们不得不规划新的路线,从而衍生出一些消费新场景。
疫情之下,旅行者口袋的钱正在寻找新出口。“3小时”,很有可能是最佳答案。
■“3小时”的 交通网
今年疫情下,宋林始终觉得乘坐飞机风险太大。为此,她放弃了去泰国普吉岛晒太阳的计划,原本应该在春节出行,她先是把机票改签到了“五一”假期,之后又再度取消。
随后的端午又有3天假期,宋林该去哪儿?
多家OTA平台的数据已经有了答案:今年端午节假期,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城市周边游线路很“热”。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省内游、周边游延续此前势头,继续成为游客小长假出游的首选方式。在火车出行方面,深圳-广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成为端午假期最热门的三条线路。上海-杭州、昆明-大理、成都-南充等经典周边游线路也进入端午假期热门火车线路Top10。
飞猪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全国各地周边游需求较高,广州南-深圳北、杭州东-上海虹桥、长沙南-广州南、成都东-重庆北、南宁东-广州南是端午较忙碌的车段。
在世邦魏理仕成都分公司总经理邓耀华看来,全国文旅业态发生变化的主要诱因,“是受到疫情管控,旅行者的心态发生变化,尤其对跨省旅游心存疑虑”。
数据统计显示,疫情下人们对三天假期的交通时间平均可接受上限为6小时,也就是说,人们大多只愿意前往3小时可达的地方。驴妈妈数据也显示,过半游客选择周边游试水,近40%的游客因防疫谨慎态度,选择本地(省)游。
3小时的交通网,是疫情下文旅的机遇。但如何把握好这个机遇,则首先考验了城市的交通能力。
以长三角为例,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统计,目前江苏南京到安徽滁州线路上,高铁日均40余次,耗时18分钟,费用为24.5元;普快耗时约为半小时,最多不超过1小时,费用最低9元;若自驾,以滁州站到南京站为例,大约耗时1小时20分钟;大巴则耗时2小时,费用为15元。
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也较早布下了“3小时”的交通网,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消费场景2.0:酒店和商场
游客来到了目的地,能做什么呢?大部分人的回答是:逛景区。长假里,网红城市动辄“排队3小时、打卡5分钟”的景点,已经成为假期的一种标志。
但在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继续推进“能约尽约”,倡导“无预约、不旅游”的消费理念。之后,全国A级旅游景区在端午假期里全部按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执行。
这是什么概念?
数据显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端午假期期间每日限流9000人,而在2018年,该景点游客接待量为11.21万人次。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青城山每日限流日正常接待量分别为50%、30%,西岭雪山每日限流日最大承载量为30%。
人们开始寻找替代选择。比如,今年端午,宋林尝试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到周边景区“住酒店”。
24日下班后,她开车往城外走,不到两个小时就抵达了酒店。酒店离景区大约5公里,住宿费用较高,但宋林觉得很值得——就像出国旅游一样,在幽静的山林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生活节奏,一场雨后,还颇有些“空山新雨后”的感觉。
“驴妈妈旅游”平台及小程序直播间持续推出预售旅游产品,包括酒店+景区、度假型酒店、民宿等,不少游客低价抢购此类套餐,端午期间出现预订小高峰。
市场已经嗅到了周边游的商机。5月,马蜂窝旅游联合百度上线“周边游”板块,将马蜂窝平台的旅游内容通过百度移动端口提供给用户,内容包括当地的体验活动、热门景点、人气美食、特色商圈,以及游客分享的最新旅行笔记等。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近千个目的地。
有人想要避开人群,也就有人偏爱有人的场景。
来自宜宾的刘婕很好奇,为什么成都时代·奥特莱斯里会有这么多人?端午假期第二天中午,成都发布了暴雨预警,但没能减弱园区里的人群涌动。如果在出入口观察一会,你就会发现,这里有说着不同口音、拖着行李箱的人边排队,边掏出手机注册天府健康通。体温正常,显示绿码,方可入内。
“对假日经济的理解,一定不只具备旅游观光性质,还应有都市度假性质。”邓耀华说,如何在城市里挖掘文旅场景并触发消费,则是长期努力的工作。
■“把城市外延变大”
疫情下的“三小时”商机,繁荣了城市尤其是近郊区域的消费市场。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近郊商圈迎来多个购物中心开业,这些新增项目不论是业态品牌还是营销方式都推陈出新,显著拉动近郊消费升级。
“在疫情冲击下,近郊商圈仍具备韧性。”邓耀华进一步说。另有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开始,近郊商圈消费呈逐步回暖态势。
但如果疫情好转,“三小时”出行圈还能留下这些游客吗?
“比起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秀丽山水里忆苦思甜,我宁愿在一个能够保障生活品质、又可以逃离日常生活的地方待上两天。”宋林说,这样才算得上是真正假期。
不过,从当前情况看,想要留下游客没那么简单。
比如配套设施的不足。邓耀华表示,以成都为例,目前市内可提供的近郊游大多业态趋近,且缺乏高端配套,“比如高档酒店、餐饮等供给不足,难以形成特色,或是满足高消费人群”。
另一方面,由于成都在西部地区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程度,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消费流。但邓耀华提醒,如果近郊游形成后,城市是否能承载这么多人流量?
一个典型案例是,去年的国庆黄金周,重庆迎来了3859.61万人次游客,在巨大压力下,重庆不得不呼吁本地居民减少出门次数,为游客提供方便。
“长远来看,成都消费外移的趋势明显。”邓耀华说,成都目前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成都变大”,既要防止疫情下面对突发增长的客流盲目投资,也要尽早协同周边城市,规划有特色的文旅项目和消费场景。
眼下,天府文创城、天府乐高乐园项目等都是好的IP机遇。“旅游背后是游客开放的心态,作为非必需的消费行为,游客已经投资极多的时间。”邓耀华说,无论从旅游业态还是消费场景看,旅游都是多维度的一种经济行为。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邹悦
原标题:把钱花在“三小时”里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