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亩的雨衣”已穿好!成都最大垃圾填埋场这样防汛

红星新闻 2020-07-01 11:20

先在山坡上铺一层防渗膜,再在上面加一层防风网,整个山坡周围再来一圈截洪沟,防渗膜上还要设置排水沟,这还没完,还要做水平盲沟、竖向水井……在重重“保护”下,还有工作人员现场值守,并辅以在线监控;下雨的时候,现场值守人员有几十上百人,随时准备应对雨中的特殊情况。

看到这,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这山坡到底有什么宝贝,“呵护”这般周全?

答案是垃圾填埋场。

IMG_6139(20200630-192456).JPG

龙泉驿区长安垃圾填埋场现场

此前,成都市水务局曾预判今年成都强对流天气较常年偏多、偏重,极端性更强,汛期形势不容乐观。6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成都兴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安垃圾填埋处置中心综合室主任廖杨,前往了成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长安垃圾填埋场(一二期),就填埋场如何防汛进行了探访。

给填埋场穿上“1500亩的雨衣”

确保汛期万无一失

在填埋场一侧的应急倾倒平台上,记者看到整个填埋场,除了小部分正在堆体的垃圾,其他都覆盖着黑色的膜。“整个填埋场大约1500亩。”廖杨介绍,填埋场防汛的重点之一是防止雨水进入垃圾堆体,黑色的膜就是HDPE防渗膜。因为其本身老化、以及垃圾沉降的拉扯,可能会造成防渗膜的破损。

今年四、五月份,廖杨和同事们一起对填埋场进行了巡查,修补了约300处破损。“一天肯定走不完,每天都会巡查,一周才能完全巡完一次整个库区。”廖杨表示,气温三十多摄氏度的时候,膜上的温度至少五六十度,“衣服干了湿,湿了干”,廖杨领口处的皮肤晒出了一片红。

IMG_6140(20200630-192459).JPG

龙泉驿区长安垃圾填埋场现场

廖杨表示,防渗膜就像是“雨衣”,如果没有这件雨衣,可不仅是被淋湿那么简单。如果下大雨,雨水进入填埋库区内部,被垃圾污染后,会变为渗滤液,也就是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污水,这不仅增大了污水处理的负荷,同时还加大了填埋库区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另外,整个填埋场三面环山,剩下的一面是人工修建的大坝,就像水库的大坝一样,雨水大量进入,堆体的稳定性减弱,对大坝的稳定有较大的影响。

除了给填埋场穿“雨衣”,入汛前,廖杨和同事们还对填埋场周围一圈环形的截洪沟以及周围山坡上设置的雨水沟进行了巡查疏通,保证雨水能够及时排走,不会因为淤积而流入垃圾堆体。填埋场不淋雨、不泡水。

除了截洪沟,垃圾堆体的表面,也就是“雨衣”上,也设置有雨污分流系统。“雨衣”的表面设置了纵横交错的雨水沟,保证垃圾堆体上的雨水能及时排出,“雨衣”的里面埋设了污水导流系统,保证堆体内的渗滤液能有效收集。在这样的双重设计下,填埋场“雨衣”上的雨水,“雨衣”下面的污水,都能及时有效排走。

QQ截图20200630205237.png

龙泉驿区长安垃圾填埋场现场

裸露垃圾“整形”、打井降水……

防汛,他们做了这些准备

小部分正在堆体的垃圾是怎么回事呢?廖杨介绍,除了防水,他们还会对个别垃圾堆体进行“整形”,调整填埋堆体的形态,减缓坡度,增加垃圾堆体自身的稳定性。“你看坡顶那个挖掘机,就正在对裸露的垃圾进行‘整形’”,另外旁边最大那块的垃圾面右下角有很多小黑点,就是工作人员正在铺设防渗膜。现在,‘双节棍’是大家的标配。”廖杨笑着拉起了衣袖,露出黑白的手臂。

据悉,剩余小部分裸露堆体本周内会“整形”完毕,之后都会盖上黑色的防渗膜。听上去,一切就都完成了。然而并没有,做完防水,还要防风。“山上风大,所以每隔4到6米,都会放一袋三四十斤的沙袋。”廖杨表示,所有沙袋都用绳子绑好互相连接,形成了一张固定网。而在这防水又防风的保护背后,是工作人员挑着装有沙袋的扁担,在填埋场留下的遍山的脚印。

IMG_6142.JPG

龙泉驿区长安垃圾填埋场现场

在做好上述防汛措施的同时,工作人员还会对填埋场的沉降以及横向滑坡位移,进行在线监测。一旦超过安全范围,值守的工作人员马上采取措施处置(包括之前说的打井降水、水平导渗等),消除安全隐患。“就是像那些200毫米到250毫米的管子一样的井。”廖杨指着坡底方向的一些黑管子说,去年到今年6月,他们新打了69口那样的井,用来抽取填埋场内部的渗滤液,“不仅要防止外面的雨水进入,还要把里面产生的污水抽出”,水少了,填埋场沉降滑坡的可行性自然也就小了。

与此同时,入汛开始,填埋场就制定了防汛工作方案,加强了值班值守,开展了防汛应急演练,备足了应急物资。一旦下雨,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有人在现场值守,除了我们20多名管理人员,还有约上百名一线操作人员和外包单位人员,也在随时待命,以备应对汛期中的突发状况。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摄影记者 王欢

原标题:“1500亩的雨衣”已穿好!成都最大垃圾填埋场这样防汛……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