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60名环保“医生”上岗 为企业“义诊”VOCs治理

成都商报 2020-07-04 08:16

  

袁善良“义诊”现场

“油漆桶不能这样敞放,要加盖储存”;“集气罩装得太高,不符合安装标准就发挥不出作用”……在郫都区一家印刷厂的厂房里,不断传来这样的“挑刺”声。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挑刺,而是一场面向小微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义诊”帮扶活动。

从6月30日起,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面向社会招募的260余名环保志愿者,根据“义诊”对象匹配,正式进驻企业开展现场“义诊”,正在郫都区这家印刷厂“挑刺”的袁善良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成都臭氧污染防控的最新探索,本次“义诊”能否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环保“医生”如何展开“义诊”?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几名环保志愿者走进“义诊”现场,一一进行打探。

“义诊”怎么诊?

眼观六路,还要现场给解决方案

志愿者袁善良,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催化剂研发工作3年。“正因为我是从事这个专业研究工作的,明白我国的VOCs治理起步较晚,源头控制薄弱,治理任务繁重,特别是小微企业VOCs治理迫切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而我刚好可以运用所学来帮助他们。”袁善良一边在厂房里就VOCs物料储存转移输送、工艺过程VOCs无组织排放、VOCs废气收集及处理等进行全方位诊断,一边抽空向记者介绍关于无组织排放的相关标准,真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发现存在废气收集点位敞开、废气收集不完全等典型问题时,他还会拉着企业负责人一起探讨解决方案,“要及时收集废料桶及固废,在生产时密闭厂房门窗”。

“企业从3月份开始复工,但是目前订单还不是很多,只开了一条生产线,以前确实没有意识到生产工序中处置不妥当的地方。”该企业一名负责人解释道,因为印刷机需要不时加油墨,承装油墨的桶就随便敞开放置,也没有加盖,“类似的疏忽确实应该引起警惕。”

“尽管是小微企业,但VOCs治理绝不能忽视,我希望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小微企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提升企业治理水平。”袁善良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他的“任务表”中一共有9家小微企业,重点集中在印刷、板材、油漆等行业,他将一一上门进行详细诊断。

260名“义诊医生”上岗

外省专家也来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公开招募的260余名环保志愿者在现场签订了“义诊”帮扶活动承诺书后,立即奔赴一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成都本地的专业从业人员,还有不少来自外地的环保专家。

来自杭州环研科技有限公司的杨强,已经从事环保工作16年,还是浙江省百名“大气污染治理专家库”的专家。连日来,杨强走访了彭州市2家医药化工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风机风量不足、部分收集罩设置不合理、管道安装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

专注于环保检测、废气治理的周仕亮,目前就职于重庆昌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他本次“义诊”范围集中于龙泉驿区,涵盖家具、印刷、塑料、电子、涂装等行业的20家企业。周仕亮提到,企业端环保知识欠缺,没有很好地管理已有环保设备,容易出现因管理不善导致排放不达标的情况;还有一些小微企业对挥发性物料收集与管理意识不强,对废气工艺适用范围不了解。因此,他认为在整个“义诊”过程中,除了要真实地体现数据,更应该通过志愿者在环保领域的专业知识,让企业认识到自己的环保问题,找准病因,开出药方,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困难,提高对“一企一策”的认知,避免无效投入。

如何当好“把关者”?

逐家上门“义诊”帮扶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气温偏高,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旷良义表示,此次“义诊”帮扶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尝试,有助于将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力量有机整合起来,共同为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贡献力量。

招募志愿者对全市5000余家小微企业VOCs收集治理情况开展“义诊”,能否守住“成都蓝”?对此,旷良义认为“义诊”帮扶活动的质量非常重要。比如,志愿者要当好小微企业VOCs治理的“体检者”、“把关者”、“诊断者”,及时发现企业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准确开出“诊断单”,帮助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整改方案。“要通过本次活动真正帮扶企业解决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的难点、痛点,对整个行业的生产工艺、治理水平进行研究思考,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环保志愿者现场“义诊”帮扶活动将持续至7月10日。期间,志愿者们将根据“义诊”对象匹配,携带现场“义诊”帮扶体检单和便携式仪器设备,逐家开展上门“义诊”帮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