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抖一下”与“不抖了”说起——看成都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
成都日报 2020-07-06 07:14
如今在成都的各大景点,经常能看到汉服爱好者的身影。
编前话
外地的朋友问起编者这个“蓉漂”,成都到底强在哪?我回答,在于文化的软实力与科技的硬实力。对于这个笼统的回答,朋友不以为意,并直言不懂。我掏出手机打开抖音,刷了几条短视频给朋友看,就看到了一条与成都有关的,视频中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孩袅袅婷婷走过宽窄巷子,回首顾盼令人倾心。这条短视频获得了上万点赞和上千条评论,不少人在评论中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到成都走一走,感受一下巴蜀文化。可以说,成都已经成为抖音上的网红城市,热门视频点赞又何止过万,这背后所彰显的正是成都在文化上的软实力。
至于科技上的硬实力,成都的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一项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相继上马,今天本报还报道了一项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手机防抖马达将实现成都造,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小的部件可以让手机镜头不抖了。
一个是抖音上成都的“抖一下”,一个是手机镜头“不抖了”,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成都的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而这些彰显的又都是成都的魅力。
天府文化:经常“抖一下”
“爱成都·迎大运”竹韵望江汉服文化节开幕
衣袂流转风流倜傥的背后 是汉服第一城的文化深耕
本报讯 (李菲菲 记者 吴怡霏 摄影 胡大田) 细雨如丝、竹影婆娑,几位身穿汉服、头戴发簪的翩翩佳人随着音乐起舞,一曲惊鸿,让人们感受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在全社会营造喜迎大运会的浓厚氛围,助力大运会宣传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围绕“爱成都·迎大运”主题,昨日,由望江楼公园主办、市公园城市管理局指导的竹韵望江汉服文化节在薛涛广场正式开幕。据悉,本次文化节将持续一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线上线下联动,包括古风市集、千人祈福、线上汉服秀、网红打卡创意大赛等活动。
现场,活动主办方开展了传统祈福、游园和群舞等活动。锦江畔,500余名汉服爱好者齐聚竹韵古风的望江楼公园。“盛世华章舞蹈”“礼仪之邦大型群舞”轮番登场,翻飞的衣袂流转,襦裙的秀丽、深衣的端庄、袍服的潇洒、大氅的倜傥,搭配上金钗、步摇、发簪等配饰,尽显汉服之美。
开幕式结束后,汉服同袍们带着收集的近千个祈福带,穿过竹林,登上崇丽阁,把社会各界饱含对美好生活、对大运会的期盼和祝福悬挂在崇丽阁上。
“从刚开始出街时有异样的眼光,到现在遇到叫自己仙女姐姐的小朋友,宣传汉服文化的公共活动打破了一些误解。”作为接触汉服文化已经三年多的“袍子”,汉典文化工作室的钟玉莲告诉记者,汉服给予人们的是一种文化自信,通过汉服找回的,不仅仅是服饰本身,更包括了数千年来沉淀在服饰上的文化内涵。
新闻延伸
成都
当之无愧的汉服第一城
汉服已经成为成都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据统计,2019年,成都拥有汉服商家104家,位居拥有汉服商家数量城市排行榜榜首,较2018年增长了38家,是同年商家增长量最多的城市,也是首个汉服商家拥有量突破百家的城市。网购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其中购买汉服最多的城市TOP10中,成都排名第一。在2019年汉服品牌TOP50排行榜前十名中,成都占据四席,众多汉服核心品牌出自成都。
汉服商家数量全国第一,汉服销量全国第一,汉服产业总产值全国第一,三个第一足以见得成都是当之无愧的汉服第一城。
本报记者 吴怡霏
打破垄断:镜头“不抖了”
打破国外垄断
手机防抖马达将成都造
本报讯 (记者 李娟) 防抖马达是手机内部重要的零部件,是它让手机在拍摄图片和视频时保持基本稳定。此前这一细分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然而情况即将发生改变——近日,成都易迅光电科技公司在新津发布了新产品。公司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IS VCM(防抖马达)能够替代进口,将在全球庞大的防抖马达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当天,成都易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产业功能区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进行现场签约,双方将重点推动易迅光电光学防抖马达项目在天府智能装备产业园落地,同时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市场、资本、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参与项目产业发展,促进电子元器件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园区,推动全方位、多领域全面战略合作。
据介绍,易迅光电光学防抖马达项目总投资50亿元,租用10.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132条生产线,建全国总部及OIS防抖马达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此生产线以工业4.0为基础,融合了工业物联网技术,使用云架构的AIOT人工智能系统,完成系统的自我诊断,自我学习,借助5G时代与当地云计算中心的搭配,让不同厂区系统的信息流及时上传交换,各生产线系统相互学习。其中,一期投资3亿元,租赁亿达智慧科技城7000平方米创新载体,建全国总部及OIS弹片式防抖马达生产线12条,年产值可达20亿元,可实现800余人就业,计划2020年底建成;二期投资总额30亿元,租赁蓉工鸿业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120条生产线,建OIS防抖马达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6000人就业,满产年度营收将超200亿元。
原标题:看成都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