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效应”下的虹鳟养殖场:大鱼出不了塘,小鱼换不了“房”
红星新闻 2020-07-07 07:52
身在四川的水产养殖场老板没有想到,有一天,进口三文鱼会影响到自家池塘中的虹鳟。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内的三文鱼切割案板检测到新冠病毒后,一夜之间,三文鱼又成了众矢之的,“蝴蝶效应”下,全国多个城市都开始下架三文鱼产品。
时隔近一月,三文鱼对四川水产养殖业有哪些影响?未来趋势是什么?红星新闻记者走进了都江堰新联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公司副总经理黄永飞告诉记者,疫情之下,今年5月左右水产销售逐步恢复正常,6月又减少了七八成。目前自家存塘有60万斤鱼,大约一半都可以出塘了。
趋势不明的“旺季”即将到来
六月销量同比减少七八成
沿着都江堰一路前行,龙池镇高原村五组四面环山,公司养殖基地就在这里。这里从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上游的白沙河取水,水源为汶川光光山上融化的雪水。
“这两天下暴雨,之前的时候可以说是清澈见底。”黄永飞指着池塘里介绍说,整个养殖基地占地近120亩,包括眼前的成鱼养殖池,以及远处的孵化池、育苗池。其中养殖水域面积约30亩。80多个长约二三十米、宽约六七米的池塘,呈阶梯状分布。每个池塘中大约有两三千斤鱼。
“这个就是虹鳟,你仔细看,它们肚子的两侧下部是红色的。”黄永飞表示,目前基地百分之八十都是虹鳟。在黄永飞看来,三文鱼并非学名,而是行业的一种叫法,包括鳟鱼和鲑鱼。细分得话,则是海水养殖的鳟鱼和鲑鱼;以及淡水养殖的鳟鱼和鲑鱼。而基地的虹鳟则属于淡水养殖的鳟鱼,也是三文鱼的一种。
“存塘的60万斤鱼,大约一半都可以出塘了。”黄永飞介绍说,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包括虹鳟在内,基地养殖的都是冷水鱼,水温常年都在20摄氏度以下。由于水温较低以及鱼的种类,虹鳟从受精卵长到五六斤左右可以出塘,大概需要三年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年四季受精卵都可以进行孵化,主要还是看销售的情况”。
今年年初,基地的生意几乎为零。三月底四月初,基地的销量逐渐恢复,到五月,基本已经接近恢复正常。然而六月整个销量一下子减少了七八成。
“现在每天光饲料都是一万多,而更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是养鱼的地方不够了。”黄永飞表示,大鱼不出塘,小鱼就“换不了房”。一根手指长的两个多月的鱼苗,现在已经可以进成鱼养殖池。但如今销量锐减,随着成鱼不断长大,需要的空间和耗氧量增大,大鱼自己的空间都不够了,“可以继续养,但利润会降低,风险也会增大”。
等待出塘的三文鱼
焦虑中谋转型:
线上销售是短板,寻深加工伙伴
“身边的朋友也在问我能不能吃,我说我都在吃,你们怕什么。”三文鱼究竟还能不能吃?这是黄永飞这一个月经常面临的“追问”,他介绍,基地的“白沙虹”系列产品新冠核酸抽样检测结果为阴性,都是合格的。
但这样的结果依然改变不了疲软的市场。之前基地的产品主要销路包括商超、餐馆、批发市场以及本地的农家乐,如今销量锐减。
销量少了,价格也走低。黄永飞表示,最近客户来买鱼,价格都是大家坐下来协商出来的。“终端的价格降了,之前价格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情况了,价格低一点,能出还是出”。
都江堰新联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四川该行业领先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黄永飞透露,同行业有两三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希望可以被收购,度过这次的难关。
除了寄希望于大众逐渐重新接受三文鱼,黄永飞和同事们也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发现了一些自己的短板。“目前我们的销售主要还是以线下为主。”黄永飞表示,目前他们也在积极对接各大电商平台,希望可以拓宽线上销售渠道。而要想做好线上销售,良好的深加工能力必不可少,“由于地理位置,我们很难在基地再修建深加工厂,我们现在更希望的的是,能和具备淡水鱼类深加工能力的加工厂合作,实现三文鱼本身和包括生鱼片等深加工产品‘两条腿’走路的局面。”
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
对于行业的未来,黄永飞依然抱有信心,“担心,很多时候是源于不了解”。在他看来,让更多人知道四川也有本地养殖的虹鳟,或许可以吃得更安心,更放心。所以基地也一直在做观光体验,“来看过的,都吃得很放心”。
同时,他也希望政府能够在资金以及其他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同时企业自身积极提档升级,实现转危为机,让三文鱼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摄影记者 吕国应
原标题:“三文鱼效应”下的虹鳟养殖场:大鱼出不了塘,小鱼换不了“房”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