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运会 带给市民幸福感与荣誉感

成都日报 2020-07-09 06:58

这两天正值高考,多支大运会城市专业志愿服务队已经行动起来,他们中有心理咨询志愿者、有出租车志愿服务者,为成都的考生及家长们送去温馨服务!大运会的精彩,不只是发生在举办期间,它还有更广阔的外延。和众多赛会志愿者并存的,是群体更广泛的城市志愿者,他们,是大运会送给我们这个城市的另一个“礼物”。

汇聚起来一起为城市服务

6月13日,祝元清来到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为附近的社区居民介绍自己做水饺的经验。“饺子馅这样调,味道就巴适了。”市民热情地把他围了好几层。这是著名美食老字号“钟水饺”第四代传承人加入成都大运会厨师志愿服务队后出现的画面。“成都大运会是所有成都人的大事,我想利用自己的技艺,让更多海内外的朋友了解成都美食文化,展现成都良好的城市形象。”在成华区青龙街道东林社区居委会,志愿者接过环卫工人手中的扫把,替他们完成街道清扫;城北海滨公园,摄影摄像志愿服务队已准备好为“变身”后的环卫工人拍摄一组精美的照片;在昭青路社区,外语翻译志愿者正在给小朋友绘声绘色地讲解英语绘本……

截至目前,成都已有1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加入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伍。在共青团成都市委的动员下,不同行业的群体纷纷响应,已组建起涵盖厨师志愿服务队、外语翻译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摄影摄像志愿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非遗传承人志愿服务队等多支城市志愿服务队。随着更多专业人士纷纷加入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成都市志愿服务的种类将更加多元,内容将更加专业。团市委在建强在校大学生赛会志愿服务“主力军”的基础上,深入行业系统及社会各领域开展大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让“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协同精神深入人心,助力青年在成都发展建设大局中更有作为。

青年学子的自我提升

成都大运会,将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提供最浓厚的高校氛围。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效集聚区,是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基地之一,拥有64所高校和91万在校大学生。办好一个会,提升一所校,激活一座城。成都大运会将招募3万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包括5000名骨干志愿者,已经建立的10个骨干志愿者培训基地,以在蓉高校为依托,培训科目包括语言类、志愿知识、国情省情市情、大运会背景、文明礼仪、医疗急救、各国文化、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据成都市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中心赛会志愿服务部部长助理潘琳艳介绍,之所以培训骨干,就是想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向心力、领导力,最终提高志愿者队伍整体的服务效能,体现四川青年志愿者的专业性、服务能力。成都大学的蒲韵茹已经是一名大运会的骨干志愿者,“这段时间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继续提升自己,以更好地为大运会服务,同时也向运动员们宣传成都,让成都走向世界。”即便是普通市民也有机会参与到大运会中来,来自锦江区的罗女士是一位社会体育指导员,近年来一直在为推广太极拳默默工作,“作为成都市民,理应当好东道主,我们的太极健身班里许多学员都表示要当志愿者,为大运会服务。”成都这座即将迎来大运会的城市,希望因为志愿服务而变得更加有魅力,广大青年学子也将从中得到充分的自我提升。

全民健身助力社区治理

为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办赛营城氛围,由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共同推进的“体育+”社区活动目前也在我市广泛开展。作为全民健身的最基层单元,“成都市首届社区运动节”去年12月在成华区和美社区启动。对于爱运动的社区群众而言,这又是一笔不小的福利。居民纷纷感叹:“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对成都人是一件骄傲的事,世界大赛落户成都,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市民的事。运动健身,运动快乐,我们会提高运动水平,不能拖赛事名城的后腿……”社区运动节里,上至七旬老人、下至3岁幼童,都能在社区运动节的现场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在这里,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健身器械、瑜伽馆一应俱全,也为社区在各个运动项目上积累了一大批铁杆运动迷。在2020年社区运动节·金牛启动仪式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了放风筝、乒乓球、智能足球场和飞盘等体育项目的互动体验,并带着运动后的勃勃兴致到现场的社区创意集市,感受了传统手工艺、体育产业、文创产品以及大运产品的独特魅力。本次社区运动节还创新打造了一款新媒体产品“金牛区社区运动地图”。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金牛区范围内各专业运动场馆、各类健身场所以及公园绿道的具体位置、开放时间、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如此实用的惠民产品,不仅让市民畅享运动的乐趣,也为大家养成长期坚持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一切,都极大地提振市民信心,激活城市细胞,加快恢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推进构建富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采访后记

一场大运会,应该让广大市民看见城市的变化、分享赛事的红利、找到“成都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市民参与是力量基石,群众感受是评价标尺。有温度、高水平、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不仅是高质量举办大型赛会的保障,是彰显城市“友善公益”元素的青年友好表达,也是为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爱运动的市民总是社区正能量的典范,他们经常出现在社区的健身广场和绿道上,身体健康、积极阳光,与邻里交流的时候多、积极主动参加社区的公益事务,这无疑是一幅充满幸福感的美好新场景……

本报记者 黄一可

原标题:一场大运会 带给市民幸福感与荣誉感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