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关键词看成都经济韧性

成都日报 2020-07-11 07:28

6月26日,成都远洋太古里,前来购物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张青青 摄

6月26日,成都远洋太古里,前来购物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张青青 摄

本月,成都2020年经济“半年报”即将出炉。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成都多项经济指标已经出现正增长。疫情影响虽大,成都经济却在“压力测试”下彰显韧性。

拨云见“韧”,各“释”所能。昨日,世邦魏理仕发布《2020上半年成都商业地产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今年上半年成都写字楼市场、零售商业市场、产业地产市场、投资市场表现进行了解读。记者从中窥见三个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既显示出成都经济韧性,也透露出成都下一步发展方向。

新基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利好

使成都新基建快速发展

《报告》显示,在新基建浪潮下,2020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创下新高。新基建快速发展,使经济不断释放新动能,对成都亦如此。

《报告》分析称,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部新区设立、环城生态建设等重大事件的推动下,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相关领域行业迎来新风口,包括5G、新能源、房地产建筑、城际交通物流等行业,同时也助推新基建及TMT孵化的金融机构及保险相关企业发展。《报告》认为,金融扶持与人才引进共同助推成都新基建产业。一方面,成都通过固定投资、引入风投资本、开设新基建资金池、基础建设项目授信集中化等方式助力新基建;另一方面,成都推出《关于支持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的人才行动计划》等人才新政,以吸引人才聚集。

零售商业

成都消费市场根基牢固

中长期持续向好

回顾上半年,成都零售物业市场新增供应继续下沉,次级商圈迎来红唐购物中心和招商花园城的开业,定位皆聚焦于家庭亲子消费。

疫情之下,成都核心商圈和非核心商圈又是怎样应对挑战的呢?《报告》分析表示,在核心商圈,运营商积极利用品牌资源来调整业态与租户组合,或升级店铺,使品牌集聚效应再次增强,包括远洋太古里吸引数个服饰及餐饮首店入驻,如山本耀司中国大陆首家旗舰店、Chanel中国新概念国内首店、LeTao西南首店等,并在五周年庆联合超60家品牌推出货品限量首发或独家首发;成都IFS大规模地升级既有店铺能级,包括匡威、Evisu、Kiton等十余个店铺升级为更高能级的西南旗舰店;伊势丹百货则持续利用日本品牌资源,招引日本护肤、餐饮首店,如Elixir、Royce。鉴于核心商圈的可租面积有限,未来首店资源或将部分外溢至次级商圈的优质购物中心。在非核心商圈,部分购物中心利用物业形态、地理等优势通过重塑定位来与周边项目形成业态的有益互补,携手提升竞争力。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注重线上业务,奢侈品、运动休闲等品牌均在增强电商渠道。积极应变,成都商业彰显韧性。跳出商业本身,《报告》分析认为,经济、人口、腹地、消费意识构筑起成都消费市场根基,城市消费容量在不断扩大。从中长期来看,成都商业市场将持续向好。

仓储物流

从西部中心走向国际枢纽

成都仓储物流设施总存量全国第三

自4月起成都快递业务量全面实现正增长,1-5月成都快递业务量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12.11%,居全国第11位;2020年“618”购物节,成都天猫交易额居全国第六、四川京东交易额居全国第五,且6月以来快递货量同比翻倍,成都为全国最大收货城市……这一系列数据给出的信号是,成都仓储物流市场广阔。

根据《报告》,成都高标库开发领跑全国,仓储物流设施总存量位居全国第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利好政策都将助力成都从西部中心走向国际枢纽。

据世邦魏理仕报告显示,疫情之下全球消费者在加速拥抱数字化生态,中国消费者购物行为向电商迁移尤其明显。不仅如此,人们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的商品品类也在发生变化,布局生鲜电商成为热点,这对仓储物流中的冷链基础设施布局、数量、档次都提出了新要求。成都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枢纽升级及本地需求释放均将为市场提供大力支撑,预计下半年仓储需求活跃度将继续回升。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原标题:3个关键词看成都经济韧性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