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改驿站,染坊能做菜,成都人太会了!

2020-07-16 23:09  来源: 红星新闻网  

花舞人间花满天

梨花溪里果满园

老君山上风光好

黄辣丁儿味道鲜

上个月,新津撤县设区,成为成都最年轻的城区。提起新津,每个人的印象都不一样,花舞人间的百花齐放、黄辣丁的味美鲜香、“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的古朴人文……而随着成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推进,新津区打造出了一批“挖掘在地文化、丰润精神家园、留住乡土记忆、构建和谐一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成为新津一道道新的风景线。

微信图片_20200716230226

今日(7月16日),由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文明办、市志愿服务组织代表等组成的实地考察团,就通过“实地参观+活动体验+会议交流”的形式,在新津区五津街道“水韵五津”文明实践所、新津区花源街道“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好好体验了一盘。30余万名观众,也通过线上直播,“云”感受了一把。

这是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新津区文明办协办的“挖掘在地文化 构建和谐一家”成都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津区拉练活动,也是非全国试点区(市)县展示交流的首站,旨在加强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交流、相互促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晓、齐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浓厚氛围,助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线下体验

“水韵五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一家人一家亲”文明实践品牌

今天上午,淅淅沥沥的小雨为新津平添了一分温柔。走进新津区五津街道“水韵五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随处可见“家”的气息,比如由五津街道联合平岗社区打造的“一家人一家亲”服务驿站。

微信图片_20200716230258

五津街道党工委委员、平岗社区第一书记李燕说,平岗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在社区居民中,外来人口占比80%以上,如何为群众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感觉,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时的重点之一。

经过前期群众需求调查,五津街道和平岗社区将之前的老旧办公区、垃圾房、闲置培训室等区域,改造成“一家人一家亲”服务驿站,用各种服务打造“家”的氛围。

现在,“一家人一家亲”服务驿站里,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小朋友,提供不同课程的“儿童之家”;有针对40-50岁年龄段妇女,让她们灵活就业的“一线牵手工坊工作室”……

在“一线牵手工坊工作室”里,7、8个妇女手上钩针飞舞,一会儿给手里的玩偶穿上了衣服,一会儿又给它们戴上了帽子……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室,每周二有老师来进行免费的钩针教学。学员钩织的作品,由老师进行成品收购,1、2块钱的成本,加工过后可以卖20-60元不等。

1

2

学员崔阿姨说:“我学会了以后,在家把闺女教会了,把她也发动了进来。以前没事只晓得睡觉打牌,现在做点手工多安逸的,还能挣钱。”和崔阿姨一样,参加钩针玩偶创作的有20多名妇女,她们利用空闲时间做手工,每个月至少能挣几百元,最多的有2000多元收入。

1

▲崔阿姨(右一)

李燕说,不止平岗社区,新津区各个街道、村(社区)都在打造“一家人一家亲”服务驿站,“一家人一家亲”正在成为新津区的文明实践品牌。

“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掘本土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线下参观的第二站,是“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新津县花源街道东华村。“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有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岗,无论哪里,都充满了“东华本土印记”。

1

作为“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之一的东华驿,改造前是占地200平米的废弃猪圈。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东华村群团服务站”,还兼具“游客中心”的功能。花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车丹丹说,现在,这里不仅转租给了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每年可收租金2万余元,还通过各个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多样志愿服务活动,整合社会企业资源,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微心愿”。

染坊私房菜的所在地,是40年代6组村民李继庭开设的李染坊旧址。如今,染坊私房菜作为“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岗之一,由党员志愿者李学廷带头,除了每逢节日、集会开展染布活动,他所做的地道农家菜也成为东华村的品牌,吸引不少顾客远道而来。

此外,“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依托新津“非遗”文化和传承人工作室,组建了文明实践特色队伍和基地。

在东华驿里,“高慧兰剪纸队”正在这里上课,大大小小的剪纸挂得满满当当,红彤彤的剪纸看着特别喜庆。现在,每周都有几十名学员来到这里,跟着高慧兰免费学习剪纸,她们中有老师、有会计,也有全职妈妈,不少人已经出师,可以单独出去授课了。一些和新津有关的元素,也被她们心思细巧的剪进了作品中,“这个成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蒲公英标志,以前中间是全红的,现在我们用剪纸和镂空的技术,做出了新津的地图样子。”

微信图片_20200716230622

微信图片_20200716230627

微信图片_20200716230631

新津绳编第三代传人杨文艺,则教授绳编技艺。“很多人以为中国结就是那个样子的,但是中国结其实要分基础结和组合结,光基础结就有几十种。”一说起绳编技艺,杨文艺就停不下来。这两年来,他每周都会抽一天时间,到东华驿来免费教学。

微信图片_20200716230714

“我觉得这是一种新农村建设,传统文化以文创的方式走进生活,挺好。这些‘非遗’传人的加入,让新津的文明实践站建设更加特色鲜明,不仅有了名人效应,更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具人气和活力。”车丹丹说。

点位参观完后,实地考察团还在高慧兰和杨文艺的指导下,体验了剪纸、绳编技艺。

线上直播

除了线下体验,此次拉练活动还开设了线上直播,吸引了30多万网友,跟着“新津文明号小客车”,“云”感受了一把。

“乐享安西”文明实践站“渔文化上做文章 

安西村地处新津西部,位于成新蒲发展轴和河鲜美食走廊黄金交汇点,是大宝墩文化旅游区核心枢纽。由于地域临河,渔耕文化成为安西村的主导。“乐享安西”文明实践站,就在“渔”文化上做文章 。

实践站倾力打造的儿童之家,以“蓝色的海洋”为底色,融入渔耕、童趣等文化元素,获评2019年成都市优秀儿童之家评选活动示范类涉农社区一等奖。

由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一起,结合“渔文化”一起创作的墙绘,展现了安西村以前的渔业场景。

微信图片_20200716230801

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除了“渔文化”地砖,鸟瞰图也是按照鱼的形状打造。

除了硬件设施的打造,“乐享安西”文明实践站还融合鱼头火锅节等,开展“花漾新津·安西味道”系列活动,全力营造“授渔书院”等文化感知体验场景,深度开发“渔耕”特色文化课程……切实强化安西文化,彰显乡风文明。

“文明烽火”实践站丰富活动拉近邻里关系

“我心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做群众的服务员。”这是永商镇烽火村副书记孙双英和各个村干部服务群众的宗旨,他们就用丰富的群众活动,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

去年8月,“文明烽火”实践站成立,烽火村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完善了1个实践站,12个实践点和12个实践岗的“站、点、岗”三级工作体系,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培育乡风文明,弘扬天府文化。

1

▲“廊桥夜话”现场

“廊桥夜话”平台,通过村民交心谈、才艺表演、政策宣传等形式,举办各类主题活动46期,促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搭建党群、干群间的“连心桥”;“一家人工作室”,融合党建、服务、治理“三张网”,创建“七彩童梦”家园服务中心,定期开展“430课堂”、关爱儿童等活动,主要解决村上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儿童的问题;“敞怀工作室”,组织新乡贤参与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80余次,开展普法活动50余次,调解纠纷100余次,法律救助20余人次,社区矫正3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及时、快捷的法律服务……

丰富的群众活动,除了解决群众需求,构建文明乡风,也让群众生活更有活力。全民运动会、吃西瓜大赛、抓鱼大赛、包粽子比赛……乐趣多多,每年的文娱活动,全村年均参与超7000人次;村史民情知识竞赛、村民故事分享比赛等活动,场均2000余人参加……目前,烽火村正以全镇排名第一的群众活动数,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与会交流

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任务进一步落实

在现场推进会上,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张映明强调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

一要在压紧压实责任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组织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要纳入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资源统筹,把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挖掘调动起来,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县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建设,完善搭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平台。

二要在切实破解工作难题上下功夫。贴近群众,着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使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助民”的服务宗旨,实现需求精准对接;吸引群众参与,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人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

三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落实试点示范申报机制,落实经验总结推广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制机制。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