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滨河路为舞台 成都一场沉浸式演出背后的安逸密码

成都商报 2020-07-20 07:47

开栏语

“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是怎样一种生活?隐在市井中的花艺茶坊,让生活氤氲飘香;落在街角的小书店,为精神保留了一片桃花源;写在民宿里的天府文化,让游人流连忘返: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当美学体验和城市文化无缝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烟火气和休闲味,被这座城市烹饪得活色生香。城市生活的诗意从何而来?锦江边的环境戏剧表演、身边的小公园、城市里的花海桑田能给我们答案——

公园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浮世夜巡”环境戏剧表演,“所到之处,皆是舞台”

7月17日,天气晴,天微凉。傍晚五六点钟,夏茂恬已经开始在望平滨河路上看着人群倒数时间。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正在酝酿一场特殊的表演。

那是个周五的晚上。通常,在这个时间点,成都人有着特定的关键词:放松、热闹与狂欢。猛追湾市民休闲片区更是极致地体现了成都人的这种态度——夜幕初降临,望平滨河路上已经比比皆是笑意款款的散步人。

而在夏茂恬团队的设计中,这些人,既将是观众,也将是参与舞台的演员。

那是一场名叫“浮世夜巡”的环境戏剧表演。也是夏茂恬所在的成都繁星戏剧村在成都街头的一次表演试水。其实蛮大胆的。表演中,整个望平滨河路成为了天然舞台,表演者们一路唱着跳着,从路的起点走到了尽头。

但也正是这场表演,让猛追湾周五的狂欢有了沸点。这也是夏茂恬没能预料到的,过程中,至少一千人参与了这场表演与互动。他想,或许只有在成都,在成都人之中,才能实现“所到之处,皆是舞台”。

“在成都演出,我甚至有些怕人太多”

时针交叉分针,手表显示刚好晚上八点半。夏茂恬的忐忑从此刻开始达到顶点。不过很快,他的心就踏实了。

8名开场演员从望平滨河路的一端刚刚唱起来走起来,人群就迅速聚拢而来。伴随着熟悉的旋律,人群中的大合唱竟还有些整齐。

那是出自电影《音乐之声》的歌曲《哆来咪》。演员们的设定也很有意思:水手服的女学生、穿着美团制服的快递小哥、职业装的白领、街头汉服少女……就像成都街头巷尾最常见的人群。他们将表演所需的灯光、音响等等设备作为快递箱、外卖盒拎在手里,一边唱跳,一边与身边观众拉手、微笑,大家近在咫尺,彼此回应着喜悦。

一路距离不算近也不算远,快接近望平坊的时候,演员们加快了脚步,引得一路观众跟着小跑。果然,有“大招”。

抵达望平坊牌坊前时,人群中几名身穿制服的保安小哥走上了空地,开始了高难度的舞蹈,惹得人群阵阵尖叫。

在设计中,所有的演员与人群都是无缝衔接的。他们就像是本就来自身边的人群,同时,身边的人都正身处舞台之上。

于是很快,人群中几名年轻的观众被拉上舞台,与舞者们共舞,再次引得尖叫连连。

这一晚,连隔壁几何书店的窗内都挤满了人向外看,大家挤不到前排,于是想尽办法寻找最佳视野。这也是让夏茂恬最感动的。“以前在其他城市尝试环境戏剧,最怕引不来人,但是在成都,我甚至有些怕人太多”,他笑着感叹:“下回人要是更多,恐怕就得考虑限流了……”

在成都表演 需要像成都人一样思考

以成都的街巷为舞台,与周遭的人群无缝互动,让整个场景high起来躁起来,一起狂欢,这用夏茂恬的话来说,是繁星戏剧村落户成都后,献给成都的第一份礼物。

夏茂恬是成都人,但自从2006年去北京读书,直到去年繁星戏剧村正式落户成都的东郊记忆后,才作为繁星副总、艺术总监重新回到成都生活。

为何回到成都?他觉得与繁星落地成都的理由是一样的:成都人热爱生活,这里有独特的生活美学,也愈加适合艺术创作和演绎。

就拿这场“浮世夜巡”来说,许多观众意犹未尽之后聊起来,说这场表演从创意、形式到演员、细节,一切都很成都,骨子里透着成都味儿。但事实上,“浮世夜巡”的导演是个北京人。由于今年上半年时间空闲,他来了成都,住在青年旅社,每日就泡在成都市井,“越泡越喜欢”。

繁星戏剧社接到了文创大集市活动当中穿插的表演任务后,夏茂恬找到了这名导演朋友,问他愿不愿意做这样一次尝试。导演朋友二话没说,欣然接受。

他将自己在成都街巷“泡”出来的灵感,都用在了创作里。这才有了成都人口中“成都味儿”的演绎。

这场表演里面,其实也透着整个演出团队对成都生活美学的理解和向往。夏茂恬如是说。

其实,繁星落户至今一年多,成都团队已有30余人,“其中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这也是很让夏茂恬诧异的一点,团队组建期间,许多北上广的、天南海北的艺术从业者纷纷寻来了,他们的理由都差不多:“城市不浮躁、不功利”“成都适合做艺术,做创作”,以及“喜欢成都人的生活”。至于钱什么的,反而是次要的了。

把2万观众变成20万 成都人的生活独具魅力

这只是繁星的一次试水。用夏茂恬的话来说,更多的惊喜还在后头呢。

7月18日,记者来到繁星戏剧村探访看到,位于东郊记忆的繁星戏剧村,三个大型剧场,一个live音乐空间都已装修建成。三个剧场各具特色,分别叫做“炉剧场”“童剧场”和“来剧场”。

其中,“炉剧场”最有特点,其利用了东郊老工业建筑,保留了原有厂房的炉窑结构和立柱。其最别具一格的舞台,就在这后现代工业风的炉洞之中。 “这里最适合做沉浸式表演,就是利用舞台的特殊环境结构,创作符合其特点的作品”,夏茂恬告诉记者,预计到今年9月,三个剧场会同步启动运营,“到那时,我们会认真‘放大招’”。

事实上,繁星在总部北京已是几乎家喻户晓的演艺品牌。有自己的创作团队、演员团队、自己的剧场,还有忠实的观众基础。但落地成都,夏茂恬想做些不一样的。

“许多剧场主要立足于引入好的演艺作品,但我想,我们需要多去原创独属于这座城市的作品”,在他看来,这也是用成都人的生活逻辑在思考创作和创新。成都人爱新鲜,爱尝试,爱体验,爱生活,以这样的出发点去创作,或许会诞生更多的出其不意。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他目前正在构思的作品形式,让互动和体验从观众起床出门上了公交车地铁的时候就开始。也就是说,不是等观众坐进剧场等待开幕看表演,而是从买票出门的那一刻,表演与观众的互动体验就已经开始进行了。而在过程中,还可以针对成都人的习惯、沿途的路线等,给出不同的互动。

“这在当前的技术上来讲并不难实现”,夏茂恬说,这就是基于成都人热爱生活与体验的逻辑,产生的小小设想。再有,类似“浮世夜巡”这种环境戏剧,夏茂恬觉得,其实在成都还可以尝试更多。这类表演的特点,其实就是以环境为舞台,把周遭的一切或人、或物,都作为舞台上的一部分。而成都的环境,“可以说哪里都是戏”,到处都可以当舞台,且特色迥然。

“许多人最近都在发一句话,‘像成都人那样生活’”,夏茂恬说,这话让自己颇有共鸣。成都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是独具魅力的,正因如此,“假设原本有2万人愿意看演出,我们有信心把这个数字变成20万。”在他看来,这是基于要像成都人那样思考,把成都人的生活美学注入创作。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