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2020-07-22 08:56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提出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措施。

两大目标

到2025年

初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品质宜居优势充分彰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持续增强,国家中心城市极核功能显著提升,以创新、开放、文化、制度为内核的动力机制初步形成,成为“一极两中心两地”的坚实支撑。

到2035年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为全国样板,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全方位迈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助推成渝地区形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

七大举措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协同发展加快成势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塑造人城景业融合共生的未来城市新形态

做强极核功能支撑,全面提升城市区域辐射力全球影响力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能体系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公园城市宜居生活品质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形成特大城市治理新格局

切实强化组织保障,凝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大合力

(文字来源:《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制图:徐敏)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城市工作全局,三年多的营城实践为成都迈向“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二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确立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经略西部内陆腹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成都而言是面向未来最重大的时代机遇。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下,成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脚步不会迟疑,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在此背景下,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了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揽,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重要部署,为成都找准政治定位不负国家重托,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展现时代浪潮中的“成都担当”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加强成渝双核相向合作

激活区域整体发展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论述中强调,“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作为人口和经济的主要承载空间,正成为新一轮国家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紧随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圈纳入国家战略部署,为成都提升极核带动能力和城市能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成渝地区“双核”之一,成都应主动肩负责任使命,聚焦“两中心两地”建设战略定位,切实加强成渝合作,推动相向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成渝地区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核心在产业,重点在构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尤其要以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和汽车制造、航空装备、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为重点,加强产业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成渝地区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在于共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和先进要素洼地,紧扣城市战略目标和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增强科技对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加快共建西部科学城,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渝地区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关键在于共建面向世界链接亚欧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利用两地在对外开放平台和交通方式上的优势,加强政府合作和行业协作,构建服务中西部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枢纽。成渝地区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以城市极核拉动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重构的战略使命,要求发展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在生态文明时代,构建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是人类文明的情感归属和价值锚点。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和践行者,成都青山绿水的生态价值、城田相融的美学价值和诗意栖居的人文价值相融相生,为新时代探索“两山”理论的城市实践和加快城市发展战略转型提供了十足的底气。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出台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开启了成都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的新篇章。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对成都探索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寄予了更大期望。

面向未来,成都坚持高举新发展理念旗帜,全面推进“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等可持续发展特质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在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创新空间治理等领域先行先试创新突破,在全国形成城市发展转型的引领示范。突出“生态型”发展,就是要通过城市级绿色发展动力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突出“高质量”发展,核心在构建驱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素适配体系,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夯实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突出“人本化”发展,就是要引导城市回归人本逻辑和生活导向,通过完善特大城市全周期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以人为本的现代治理能力,让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生活,让城市富有生机、永续发展。突出“有韧性”发展,关键在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全面增强城市空间环境韧性、功能韧性、工程韧性等。

优化产业空间人口结构

不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多次强调要“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空间均衡”。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与人口结构深刻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与发展潜力。当前面对技术革新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老龄化下的劳动力供给、内需与外需的协调等领域诸多结构性矛盾,城市新动能将更多来源于结构性转变的实现,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只有充分利用结构转型优化的内生动力生成机制,城市方能汇聚源源不断的新兴动能,积蓄后发超越的比较优势。

在新时期,成都要通过不断优化与城市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与人口结构,以新经济牵引的产业体系、集约高效的空间体系、高端集聚的人才体系为目标不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在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强化新经济的主动能,发挥新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变革的引领力量,完善“城市机会清单+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创新应用实验室”机制,加快打造独角兽企业为引领的新经济企业发展梯队,提升新经济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以“人口—空间”思维为导向,坚持拓展空间与节约集约优化存量空间并举,以城市空间绩效系统提升带动人口集聚效率的红利释放;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机制,坚持以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打破产业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边界,全方位变革空间组织利用方式,推动“生产的空间”向“空间的生产”转变,实现城市人口规模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加快形成人口经济综合承载力新优势。

持续提升国际营商环境

促进全球资源高度集聚

当前国际局势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受疫情冲击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区域性、垂直化重构。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决定其在此轮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影响因子。成都瞄准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本的打造,坚持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尺,进一步超越原有思维理念加快构建包容的制度体系和国际化的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打造的核心在于人,在于观念的革新,因此首先要加强国际化的干部队伍打造,干部要自觉养成战略思维、全球思维,自觉走出城市舒适区,精准研判国际市场的趋势性变化。营造法治化的制度环境要求我们要加快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灵活高效的制度体系,推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键回应”,营造有利于激活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环境。通过营商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提升成都对全球资本要素的集聚能力,积极运筹资本、技术、流量等国际国内高端资源,以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源配置中心。

创新发展政策保障体系

推动城市更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对成都而言,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依靠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制度创新,提升资源聚集程度和配置效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此,七次全会提出要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深化财政预算制度、国资经营评价制度、土地资源配置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企业扶持激励制度五项重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政策框架和管理体系,从而加快制度比较优势向后发赶超竞争优势转换,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伍笛笛 张宁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原标题: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