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并进 成渝“新”系一城间

成都日报 2020-08-06 06:56

174a8304-8dce-409b-bf98-5780aeb77110

开栏语

服务国家战略、抢抓时代机遇,实现城市全面转型发展,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标定发展高度。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成都,正勇担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揽,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两地将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积极主动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大局,成都将如何建设引领西部、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手捧采访本在一线寻找答案,只为了带来更多调查性思考。

采访路上,我们走进一企跨两城的企业,探寻“并跑领跑”背后,同频共振的创新故事;采访路上,我们从成渝路上的出江与入海切入,寻找从地理坐标到全球坐标的两城互动……

合力进击,必然好戏连台。

本报今起陆续推出“采访本上的‘第四极’”系列主题策划报道。将作为一个常设栏目聚焦加速起步的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不仅关注成都本地,也将联动重庆媒体,针对“一极两中心两地”主题,以“小切口”切入、“大视角”定格的定位,记录伟大时代,讲好成渝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时代力量。针对此次主题策划,成都时代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时机成熟,将联动多方资源,精选好故事、好观点、好图片等出版发行。敬请关注!

仰望头顶这片星空,熟悉又陌生,一代又一代人,传递着探索宇宙奥秘的接力棒。从地球到宇宙,从过去到未来……科学精神一次次迭代着人类认知的边界,前沿科技一直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空间。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迄今为止的五次世界科学中心大转移,深刻改写着全球竞争力版图。如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接力跑将落棒谁手?聚焦国内,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广东深圳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城之外,当是谁?

今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求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服务国家战略、抢抓时代机遇,成渝这对西部“双子星”,相向发展,携手并进,向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前行。

采访本上的故事① 携恩科技从成都去往重庆

在成都所孕育的科技成果

将在重庆开枝散叶

今年5月,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在成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无人机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和“无人机飞行技能训练基地”,分阶段开展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无人机大数据应用研究、共同拓展无人机技术服务应用市场和领域。

7月中旬,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后,携恩科技抓紧对合作协议进行细节上的最终调整,根据这份协议,这家从成都孕育出的科技企业即将全面进入重庆的无人机应用市场。

近日,携恩科技与重庆沙坪坝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正式达成合作。携恩科技将结合重庆的特点,把时空大数据平台、整个研发以及后续应用场景的探索,落地到重庆去,在成都所孕育的这些成果将在重庆开枝散叶。

……

翻开记者的采访本,携恩科技无人机服务从成都“飞”向重庆的“起飞”之路越来越清晰。

合作来源于此前的一次对接。今年4月,重庆沙坪坝区政府带队来成都考察,向携恩科技抛来合作的橄榄枝。“我们有技术,重庆有市场,此次合作正是携恩科技‘走出去’的契机。”携恩科技副总经理时翔谈道,重庆与成都地形等条件不同,在无人机产业领域将有新的场景。

“重庆也是我们‘走出去’的首站。”时翔认为,重庆与成都的无人机产业发展各有侧重,重庆侧重硬件领域,携恩在软件服务领域具有优势,此次合作将是强强联合。

过去几年,携恩科技在成都实现了从硬件盈利,向服务盈利,再向数据盈利的转型探索。今年1至6月,企业新增订单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2%,实现逆势增长。同时,企业入选2020年成都市新经济“双百工程”企业。

“定了!”近日,时翔迫不及待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好消息。沙坪坝区科技局引进四川互联同创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将在西部物流园共建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基地“成渝·同创园”。其中,携恩科技作为具体项目之一,双方正式达成合作。

成渝携手,共谋创新。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基地项目正式落地运营后,将重点推进五大板块内容建设,包括建设成渝人才服务平台、技术经理人交易服务大厅;聚合成渝两地不低于11所高校校友会、校友基金会,设立“成渝校友荟”服务机构;五年转化科技成果不低于65个,入驻基地的科技企业不低于15家,总营收不低于6.5亿元;共建川渝联合实验室不低于2个等。

采访本上的故事② 云从科技从重庆来到成都

独角兽企业演绎

人工智能“双城变奏”

一个工作日的清晨,落户于兴隆湖湖畔新经济产业园内的独角兽企业——云从科技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繁忙。记者见到云从科技副总裁王仲勋时,他正忙着浏览近期的行业动态。按他的话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是以秒来计算的,要随时关注行业发展情况,让企业在不断颠覆中突破创新。

从2015年孵化于中科院重庆分院,扎根重庆两江新区,到2017年成为西部地区诞生的唯一一个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再到2018年在成都天府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如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浪潮下,演绎着人工智能的“双城变奏”。

上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0云端峰会在上海举行,云从科技在会上正式发布其新一代行业级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轻舟平台。轻舟平台是基于人机协同理念,意在发挥AI真正价值,使顶尖专家能力能够快速复制与扩大,提升各行业的质量与效率。而这款产品的研发背后有着“成都云从”的付出。

“项目的研发设计上,我们没有区分地区,全国的研发中心和产品都是一体的,但是在不同地区,企业的发展重点存在差异。”王仲勋告诉记者,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牢牢扎根行业,不断拓展领域,因此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重庆和成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产业体系,重庆以工业为主,而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非常发达,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重庆的发展更多应用于‘安防’领域,而在成都则更看重‘新基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加速键’后,我们这种双城联动布局模式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王仲勋表示,例如两地公司在人才、资源、平台和生态方面有了整合联动,更彰显出了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西部科学城建设也为企业补链成群、建链成群,实现融合强链提供了机会。

打铁需趁热,一企跨双城的布局之下,成都超算中心的亮相也让云从科技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成都超算中心首批合作伙伴,云从科技将把人机协同理念与超算技术相结合,让人和机器形成配合关系,创新科技服务,以此助力中国西部科学城的建设。

“人工智能是超算进入生活的催化剂,能够将海量数据变成有效数据,导入各种应用场景,依托专家解决问题。随着超算中心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融合,一系列衍生的应用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王仲勋看来,人工智能和超算的关系类似于方向盘和发动机,人工智能技术决定了车辆的行驶方向和目的地,超算中心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最终让这辆车驶向社会发展和人居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天府国际机场的智慧化建设工作,包括人脸识别安防、为乘客提供智慧化服务等,让市民能够在机场体验快速安检登机、实时掌握目的地信息等服务。”王仲勋表示,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云从科技将充分利用AI助力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共建成渝双城一体化融合的智能服务新模式。

采访本上的思考 经济圈发展前景看科技创新的合力

成渝创新动作频频

新格局正在加速成形

一座大城市是否有生机活力,看科技创新的能力有多强;一个经济圈是否有发展前景,看科技创新的合力有多大。

今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求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西部科学城。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首度亮相。两院院士领衔、对标国内外科学城先进经验“打磨”的361.6平方公里科学城,将肩负国家使命,打造未来之城。

若置于全国城市发展梯度,成都希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摆脱承接技术、产业转移的被动地位,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为后发超越积蓄能量。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则是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放眼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并跑领跑”正在快步向前。鹿溪智谷核心区内,总投资约25亿元的成都超级计算中心将于9月建成投运,以每秒数十亿亿次的运算能力成为西部地区的“最强大脑”。

作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成都科学城已聚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交叉研究平台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7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40个、中科院旗下高校院所13家,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同样,作为西部科学城的重要一极,西部(重庆)科学城也是创新动作频频。7月31日,中科院自然人群资源库等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首批校地合作项目已正式落地。这意味着,科学城校地联合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接下来,重庆高新区还将继续用好高校资源,支持建设重庆高校众创空间联盟等。

打开一张成渝创新地图,成都是全国第五大科教资源集聚区,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两地之间拥有121所高校、178万在校大学生、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7个众创空间……

显而易见,新的格局,正在加速成形。成渝这对“双子星”,正在照亮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后记

采访本上,记满了成渝创新数据

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创新数据。眼下,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加速建设,这些数据正在释放出支撑创新策源潜力和转化市场空间的巨大能量……

7月22日,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试验田”科创板迎来开市一周年。在这个资本的竞技场上,成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成都上市、过会企业已达4家,科创板获受理(含已注册)的企业共10家,科创板“成都军团”逐渐壮大。

数据,是最客观的记录者。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27.9亿元,增长27.6%;“人才新政”累计吸引36.9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落户,其中上半年落户青年人才2.4万人;企业发行债券直接融资1327.03亿元,同比增长30.2%。

而重庆也保持了正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和7.7%,较一季度提高9.5和11.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8%和27.3%。

本报记者 侯初初 宋妍妍 曹凘源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原标题:携手并进 成渝“新”系一城间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