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化出行 成德两地百姓“如居一城”
成都日报 2020-08-13 07:16
成德同城化发展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叮叮叮……伴随着提示音,德阳至成都地铁3号线的摆渡车进入成都地铁3号线成都医学院站内,进站的人群像一条河流汇入。下午5点左右,成都医学院站附近排队候车的人数达到100多人,人气十分火爆。“摆渡车开行后几乎天天如此。”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现场秩序井然有序。
今年以来,中央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把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作为“先手棋”,德阳市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 “一盘棋”思想,勠力同心,各司其职,成德同城化发展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日前,德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成德同城化成果展示新闻发布会,从交通、产业、民生等角度,向公众推介了近期德阳市成德同城化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果。
6元50分钟
公交接驳成都地铁
“全程6元,只要50分钟就能公交接驳成都地铁,来往两地通勤如居一城。”因为工作和家庭原因,每天需要往返于成都、德阳两地的市民王筱鸥,一说起成德同城化带来的切身实感,就赞不绝口。
同城发展,交通是群众最直接的体会。致力于打造“9高13快13轨”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目前,成德市域铁路S11线项目工程可招标完成,两市签订共建共管合作协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经金堂至德阳市域铁路S2线和成都环线城际铁路(都江堰经德阳至金堂段)预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畅通高快速路网,目前天府大道北延线德阳段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基本完成三星堆示范段建设,年内15个控制性节点工程全部开工建设;成都三绕高速德简段已达通车条件,德都段路基工程完成74%、年内达到通车条件;畅通边界路网,6条交界地带“断头路”德阳境内已经建成3条,力争两年内消除全部断头路。
同时,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两地已建成全省首个双流机场城市候机楼;开行德阳主城区至新都地铁3号线等4条城际公交,成德间逐步实现市民出行公交化;动车公交化运营不断深化,日开行80余列,最短车程23分钟;天府通·德阳通卡实现两市公交、成都地铁等多场景应用,同城化半小时现代通勤圈更加完善。
构建产业生态圈
建设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
成都农交所德阳所首创“三书模式”,保障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累计交易金额达40亿元;青白江-广汉、彭州-什邡、金堂-中江分别出台实施方案,探索飞地园区、利益分享机制,规划融合发展区域3088平方公里,推进融合发展项目52个,总投资约3644亿元……成德同城化开展以来,两地产业协作不断深化。
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协作链,聚焦建设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梳理形成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项目131个,总投资2644亿元,着力打造现代物流、适铁装备制造、临港商贸三业并举、联动发展的特色临港经济产业带。抢抓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机遇,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推动成德两港一体化运营,蓉欧(德阳)国际木材保税产业园开工建设。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德阳市加强与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合作,已设立“盈创动力”德阳工作站,“科创通”在德阳试点搭建分平台;开展区域间产业合作,分别与四川通航投资管理公司、成都产投集团、益民集团等在通航、商贸、金融、交通领域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协同推进文旅融合,与成都大熊猫基地、九寨沟建立“三九大”品牌战略推广三方合作机制。
成都航空口岸过境免签政策
区域扩大至德阳
坚持民生优先,成德同城化提高了两地民生福祉,让群众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据悉,目前德阳已有50余所基础教育领域学校与成都学校结对共建,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金苹果幼儿园等优质教育项目落户德阳,成都职业培训网络学院德阳分院正式上线,开设81个培训专业项目,开放使用1470个课件;20余家医疗机构与华西、省医院等开展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医联体建设合作,在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托管下,绵竹市人民医院增加2个省级重点专科,广汉市人民医院四级手术量增长100.6%。
两地还建立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就业登记、税收减免认定等信息互通互认,联合举办成德眉资同城化网络招聘会,累计组织参会企业3000余家,发布岗位1万余个;研究制定《同城新市民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推动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政策协同。
对外开放服务方面,成都航空口岸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区域扩大至德阳。
梳理编制
同城化生态环保项目98个
同饮一江水,共享一片天。生态环保也是成德同城化重点之一。推动一体化、高能级沱江流域生态廊道建设,1—6月德阳入成都境两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加快推进生态重大工程,梳理编制同城化生态环保项目98个、投资估算近900亿元;大力推进高景关水库等沱江上游重要控制性水源工程规划建设,实施三星湖湿地等人工生态湿地、青白江与马牧河及蒋家河生态堤防等工程。
同时,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绿化示范点及龙门山生态廊道绿化示范点114亩,九顶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年内完工。本报记者 李萌 文/图
原标题:公交化出行 两地百姓“如居一城”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