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同“芯”协力同“屏”共振
成都日报 2020-08-28 07:38
成都京东方液晶显示屏生产线。本报记者 胡大田 摄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产业链的站位体现了城市的发展高度。
聚集富士康、戴尔、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2019年,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成都直面全球产业格局最具竞争力的名片之一,2020年底前后,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有望突破万亿,成为成都首个万亿产业。
今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有利于推动形成东西南北四极驱动、长江上下游首尾呼应、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新格局,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
勇担使命,勇探新路。
着眼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加强产业链协同开放,加快培育头部企业,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都持续做强产业支撑,提升城市的战略位势和综合能级,推动“双城记”走深走实。
采访本上的故事①
京东方:布局成渝放眼全球,打造完整产业链
2017年10月,全球领先的第6代柔性AMOLED面板线在成都高新区提前量产,不仅开启了柔性显示新纪元,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在新型显示时代引领全球AMOLED产业发展。
京东方柔性显示屏产品。本报资料图片
2020年6月,成都高新区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京东方(成都)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将依托京东方在显示传感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在成都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系统创新中心。
三年之间,京东方在成都“惊艳”全国乃至全球,这也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蝶变之路的一个缩影。
成都京东方拥有全球领先的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有7个水立方大;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相当于2.5个鸟巢;主厂房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超级工厂”,而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在这里运转生产,该生产线应用全球先进的蒸镀工艺,并采用柔性封装技术,可实现显示屏幕弯曲和折叠。
低功耗、高分辨率、仅有0.03毫米厚度、可以被弯曲或折叠的柔性屏,给终端显示领域带来全球性的革命。2019年,华为发布首款5G折叠屏手机MateX,这款可以实现动态折叠的手机,采用的正是京东方的可折叠柔性AMOLED显示屏。
在智慧健康领域,京东方还在成都落地了数字医院项目。成都京东方医院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筑面积约37.3万平方米,一期设置床位2000张,二期布局专科医院,规划床位1500张,预计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营。据了解,成都京东方医院将通过“强专科+大综合”的模式,布局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生物技术、微创医学等前沿技术,为患者带来涵盖疾病预防、健康管理、诊疗服务、术后康复的全生命周期智慧诊疗服务。
近年来,5G、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深入各个领域。今年,京东方还在成都布局京东方(成都)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将于年内开建,占地344亩,整合京东方全球化的战略生态伙伴资源,联合创新应用市场领域生态链合作伙伴,聚焦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打造全球卓越的智慧系统创新中心。
同一时间,京东方还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同样在重庆建设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据了解,京东方(成都)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和京东方(重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将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聚焦智慧车联、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智慧医工、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设立软硬融合技术开发、新型材料与装备转化、产品与服务营销推广展示、国际人才交流与培训、开放的技术与市场合作五大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系统创新中心。
“屏幕是电子信息的终端设备,现在我们不只做终端,而是瞄准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做包括前端研发、制造、应用及终端设备的完整产业链。”成都京东方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成渝地区正在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京东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京东方将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聚焦行业发展前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布局更多新项目、新产品,不断提升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全球竞争力。
采访本上的故事②
四方伟业:布局成渝空间广阔,迎来“最好的时机”
分析、编码、测试……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内,研发人员正在电脑上进行一系列操作。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提供商,这样的一幕是公司内最常见的场景。
在公司的另一边,副总经理徐泽鸿则忙着和重庆分公司的负责人电话沟通工作。“我们正在推动重庆分公司向子公司经营,今后将形成一体化发展,优势互补、加快布局。”徐泽鸿告诉记者,重庆分公司三年前在重庆两江新区落户,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如今正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从记者的采访本上,可以清晰看到四方伟业的布局蓝图。这家成都高新区本土培育的企业,一直致力于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服务,已形成以大数据融合、大数据存储计算、大数据治理、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可视化五大平台产品序列及不同行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拥有超过200项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心专利,为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家的政府机构、企事业组织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目前,四方伟业在成渝地区已参与多个政府和企业客户项目,包括政府决策中心,公安、交通、能源、金融等。在徐泽鸿看来,成都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并且聚集了大批人才,给了企业发展数字孪生、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对于重庆来说,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软硬件同步发展,正在为两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合作空间。
“我们已完成与华为、龙芯、飞腾等10余个国内厂商兼容互认证,将不断加大在‘新基建’事业中的投入,通过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心科技产品,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徐泽鸿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推动四方伟业在大数据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紧抓这一机遇,公司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场景化应用,助力智能经济形态培育,为智慧社会全面建设与发展注入“数字动力”。
记者手记
成渝携手并进
打造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名片
从柔性显示到新基建布局,从硬件到软件发展,折射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实力……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正聚焦“芯、屏、端、软、智、网”精准发力。
纵观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是两地共同打造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的名片,合力进击,必然好戏连台。
实力如何?一组数据可窥探一二。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球的40%,2019年重庆生产笔记本电脑6422.3万台、手机1.74亿台;成都生产了全球70%的ipad平板电脑和近20%的笔记本电脑,2019年电脑产量达6566.43万台。
上述数据,只是成渝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一个侧面。在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这一过程中,两座城市自有其路径。
成都,将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建设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级的战略支撑。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从规划之初,就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加快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生态宜居的产业功能区样板区。同时,强化产业规划引领作用,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理念,形成分区域、分性质、分行业的投资门槛标准,实现产业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建设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坚持创新引领、龙头带动、集群成链、协同融合,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总体规模与南京、广州等城市位居全国第二方阵,中西部城市第一位。2019年,成都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00亿元,同比增长14.07%,有望在2020年底前后突破万亿元。与此同时,成都提出了建设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电子信息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信息网络等重点发展方向。
在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1/4,对全市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重庆狠抓重大项目落地,着力补链建链强链,构建“芯屏器核网”产业生态圈,形成了包含计算机整机及配套、通信设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电子、智能家电、LED及光伏、电子材料和新型元器件等在内的产业体系。截至2019年,全市拥有规上电子信息企业639家,主营业务收入全国排名第7位,是全球重要的笔电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手机制造基地。目前,重庆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16.6%,增长贡献率达33.9%,是全市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成渝立足区域优势分工合作,深入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开放,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正全力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吴怡霏 宋妍妍
原标题:成渝同“芯”协力同“屏”共振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