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向前的成都力量——成都抗疫述评

成都日报 2020-09-09 08:03

adb7a38e-e1f4-420f-a456-1608685e566f_jpg.j

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前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本报摄影部供图

以国之名,致敬英雄!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在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成都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广泛动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科学防控、攻坚克难,谋定而动、稳扎稳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奋勇向前的成都力量,奋力夺取“双胜利”!

(一)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

从1月11日收治首例自武汉返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正式打响成都战“疫”,到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8个月时间里,成都经历了一次战“疫”大考。

作为一个拥有千万级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从疫情发生那一刻起,成都的“弦”时刻紧绷,慎终如始。市委、市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第一时间响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理性研判疫情走势,敏锐抓住关键节点,先后召开多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和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专题会、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工作。

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接连出台:组织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团队全力救治患者;强化疾病监测加快疑似病例排查;加强防控人员安全规范操作严防院内感染;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建立医保“绿色通道”;动员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参加公共卫生防疫……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城市运行。经过全市上下艰苦卓绝的努力,成都是全国千万人口以上城市中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在此次抗疫大考中,全市干部群众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担责,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守土有责,充分发挥社区发展治理优势,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中坚力量。广大市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广大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不辞辛劳、日夜奋战,广大企业踊跃捐款捐物、积极复工复产,龙头零售和重点保供企业坚持不关门、不断货,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特别是全市23.7万名医疗卫生人员,白衣为甲、冲锋在前,238名医疗卫生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武汉、甘孜,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是逆行而上的勇士,是成都人民的骄傲,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二)

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2001年转业到大邑县青霞街道的万文龙便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车辆设卡检查点驻守。“我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守卡有经验,我要坚守在这里。”从大年三十到2月21日卡口撤除,每天凌晨0点到上午8点,万文龙冒着严寒坚守,为大邑北门筑起了坚固的“铁闸”。

战“疫”路上,有人写下“请战书”,申请去第一线;有人“火线入党”,直达最艰险的地方;有人始终冲锋在前,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榜样的力量,凝聚起蓉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澎湃动力,鲜红的党旗始终在成都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有一种光荣,叫火线入党。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关口,选择入党就意味着选择了危险、选择了牺牲,但他们义无反顾、无比坚定。

2月24日,在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线——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通过视频连线,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王巍、李秀、梁雪梅、唐鑫元等10名表现突出的成都市卫健委直属单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95后”的唐鑫元在向组织请战时说:“在你们眼中的我还是个‘孩子’,但我已经长大,我可以保护好你们,也想保护好我爱的这个世界。这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荣幸。”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感召着更多人向党组织靠拢,一大批先进分子火线入党,他们一次次主动请战、勇挑重担,成为重要的抗疫生力军。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抗疫一线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磨刀石。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

(三)

冬去春来,走过酷暑,来到初秋,丁勇和薛汉英的手指关节处仍有残留的印迹,仿佛提醒着我们几个月前那段严峻的日子。成华区46岁的网格员丁勇、64岁的居民志愿者薛汉英在战“疫”打响时,挨家挨户、日复一日上门排查,手指敲门敲到关节破皮。

逐一核查住户信息,宣传防疫知识、收集居民需求,成了社区工作者最基础的每日工作,逐户摸排、挨家登记是疫情下成都密织的疫情防控网最基础防线。

“打笨仗、结硬仗”。依托近几年探索构建的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我市迅速组织48.9万人在11天内对4370个社区实施了3轮地毯式、精细化排查,敲开800多万户居民家门,排查1993万余人次,基本实现全覆盖,做到了底数清、状况明。

2017年,成都在国内率先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代表党委统揽统筹基层治理工作,把分散在20多个党政部门的职能、资源、政策、服务等统筹起来,下沉到基层一线。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3年来积累的社区发展治理势能迅速转化为强大动能,4370个城乡社区迅速转化为4370个阻击“阵地”,这种创新党委领导城市工作的体制机制筑牢了成都疫情联防联控第一道防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仅靠行政力量还不够,必须把各方面力量动员组织起来,推动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全市社区党组织充分发动居民自治组织、物业机构、群众红袖套、党员和群众志愿者等7支群众工作力量,积极参与入户走访排查、提供疫情线索、关怀慰问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等基础工作,形成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全员参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强大攻势,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成都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出强大党建引领力、组织动员力和社会凝聚力,展现出体制机制创新的时代开创性和全局引领性,在实践中迸发出强大生命力。

(四)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刘之超获得了先进个人表彰。在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队伍中,刘之超是市三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刚从理塘县支医回来的她,马不停蹄赶赴武汉战“疫”一线。

面对荣誉,刘之超感慨万千,“这项荣誉并不仅仅属于我,更多的是属于集体,属于一起在前线奋战的同事和朋友,属于在后方默默付出的所有医务工作者,属于千千万万的抗疫英雄。”

每逢时艰,总有英雄主动站出来。在这场生死搏斗的战“疫”中,成千上万医护人员逆流而上、坚守一线、不怕牺牲、连续奋战,或勇敢奔赴抗击疫情最前沿,或默默坚守大后方。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大义和职业精神,以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截至9月6日,成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61例(其中境外输入116例),累计出院237人,死亡3人。疫情防控的显著成效,来自市委、市政府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抓早抓实抓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也显示出我市医疗卫生系统快而有序、忙而不乱、精准施策、科学防治的深厚内力和硬核实力。

上下同欲者胜。疫情发生后,医疗卫生防疫系统快速响应、迅速集结,展开疫情防控阻击战、阵地战、保卫战,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为成都市民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健康防线。

同舟共济者赢。在守卫本地的同时,成都始终牢记“全国一盘棋”“全省一盘棋”,抽调精干力量驰援武汉、甘孜,圆满完成多线战“疫”任务,“召必战、战必胜”,为全国全省战“疫”大局贡献了强大的成都力量。

(五)

经受住疫情大考,城市才能保有活力。

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是疫情之下城市面临的艰巨的任务。

早在1月26日(大年初二),成都就开始研究企业复工复产;2月3日起,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分类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2月6日出台20条政策,重点解决企业防控物资不足、原料与用工紧张等问题;随后,又出台奋力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33条意见等措施,统筹安排补助资金25.5亿元;2月26日,成都3588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3月底,服务业实现复市;今年前7个月,新增市场主体35.5万户,增长21.7%,进出口总额3898.3亿元,增长24.9%。

与此同时,2月21日之后,成都至今再未出现本土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坚持精准施策,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让疫情的阴影渐渐消散,让熟悉的城市慢慢回来。

推行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包容监管柔性执法,允许临时占道经营,让城市的烟火气逐渐回到了市民身边。

派出近万名服务专员,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服务送上门,积极帮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上半年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逾1.5万个,减免企业税费、社会保险费495.7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6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都形成了巨大冲击,成都是如何破解的?这几年,成都不懈探索推进的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对策。

疫情发生之前,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已着手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对112个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构建了66个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功能区,形成了14个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

疫情发生后,重点推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强链补链。得益于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配套同城化,京东方、英特尔等企业在疫情中保持稳定运行、订单逆势增长。今年1-7月,成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9%。上半年,产业功能区集聚了全市90%以上新增引进项目,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占全市63.8%。

同时,作为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际大循环门户枢纽,成都充分发挥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的优势,一手加密国际班列,一手推动国际(地区)航线“客改货”,有力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内外市场循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而今万物生机勃发,人间烟火复起。各行各业复苏,万千商家复业,城市回暖,生活回归。

成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多丰富的生活场景,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悉心守护、用心经营,让她得以生生不息。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虽未结束,但我们相信,所有灾难终将过去。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将更好地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以磅礴的成都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本报记者 曹宇阳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