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很多人都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从筛查、预防到治疗,给出了一套综合的解决方案。
【国家卫健委】提升公众认知减少歧视 加大线上线下筛查
首先,方案提出总体目标,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年复发率降低30%。
行动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强防治知识宣教,普遍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减少偏见与歧视。开展筛查评估,医疗卫生机构使用PHQ-9量表,开展抑郁症筛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形式,为公众提供线上线下抑郁症状况测评及评分说明和诊疗建议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工作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评估。对发现疑似抑郁症患者,建议其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强化心理热线服务,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专业力量,以市为单位至少建立1条24小时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
【国家卫健委】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等重点人群,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国家卫健委】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
将抑郁症防治知识作为孕妇学校必备的科普宣教内容,提高孕产妇及家属防治意识。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或社工进行孕期和产后抑郁的筛查追踪。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每年为辖区老年人开展精神健康筛查,对于经心理测评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及时转诊。
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的表现,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那么如何发现和治疗抑郁症?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存在三大主症持续两周 需及时就医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陈顺驰:抑郁症它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疾病,有点类似于感冒发烧,都是疾病的一种,并不完全是性格里边带来的,并不是说完全通过劝说就能缓解的,它是需要规范的治疗。
陈医生介绍,抑郁症有三大主要症状,分别是:情绪低,兴趣减低,精力及行为减少。抑郁症常见的早期症状: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时间诊断标准,一般为症状持续存在两周。大家生活中自己判断主要是在生活中对比一段时间前后行为,言语,情绪体验的变化,有异常及时请专科医生进行判断。青少年是抑郁症多发人群,家长需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变化。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陈顺驰:青春期的少年他的心理特点和成年人和幼儿期人群是不太一样的,他本身对社会的经验、经历、他的学习能力还在逐渐成长中,那么他这种情况下心理会有一些不稳定,纾解的途径他们通常也没有那么理性,如果再加上学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些事情可能成为情绪出现问题的一个诱因。他在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如果在某一个时间点,突然出现了和之前不一样的一些表现 一些行为,这种情况大家就需要提高警惕。建议以一个平等,或者朋友的这种身份和和孩子进行沟通,以便了解他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去对孩子进行说教式的教育,就是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坚强起来就能做好,这种情况下对孩子的帮助不会很大。
心理和生理双重因素 导致孕产妇发病率高
孕产妇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因为孕育宝宝是人生中比较重大的事件,如果现实和心理落差比较大的话,就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孕产妇体内激素水平处于变化阶段,也可能带来情绪的变化。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陈顺驰:患者跟家属表达出来 说自己的情绪有些问题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把她当做是矫情、娇气来进行处理,如果说持续两周左右,这个状态一直没有消失或者是持续加重的话,建议尽早到专科医院 专科门诊进行诊查。
抑郁症治疗要遵从医嘱 持续治疗
老年群体的抑郁症也需要格外关注,医生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会出现逐渐衰退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躯体疾病也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家属需要格外注意。另外,临床中,有些患者感觉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减药,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陈顺驰: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规律服药,如果说您觉得状态效果都不错,建议定期在门诊进行复查,请医生对您各个方面进行一个判断,从而指导您如何去调整用药。
【央视短评】关注精神健康 彰显制度善意
抑郁症筛查,无论纳入学生体检,还是纳入常规孕检,都体现了国家对精神健康的关注,也体现了有关部门贯彻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疾病预防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努力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种制度安排富有现实意义。健康是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刚需,也是开创未来的基本前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才能更好地托举全面小康,实现全民健康。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发布工作方案 加强推进抑郁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