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第四极 我们同见证

成都商报 2020-09-14 07:19

在一百多年前出版的《双城记》里,伦敦、巴黎两座欧洲中心城市成为故事的舞台,人与城,上演大时代下的爱恨情仇。

同样壮阔的时代背景,同样磅礴的如椽巨笔;一湾英吉利海峡隔开了巴黎与伦敦,一个四川盆地则包容了成都和重庆。上周,另一部“双城记”引爆了成渝两地。红星新闻、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联合上游新闻、重庆晨报、重庆发布,推出的“双城新发现——成渝主流媒体聚焦双城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型主题活动,以媒体互访的形式联动报道,将镜头聚焦彼此的创新平台、开放通道、产业园区、新兴极核。图文、视频、长图、海报,在平面、移动端的多形式报道,掀起双城互动如火如荼的大潮。

这一访,带着对半年来双城经济圈升温的探秘。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半年之后,成渝用经济“半年报”作答——成渝是今年上半年全国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城市群。

这一访,带着对未来双城经济圈影响力“破圈”的期许。肩负着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目标,成渝地区向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进发。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行走记录,一路硕果累累。“双城新发现”成都、重庆报道团来到对方城市,见证成渝互动,把创新和开放融入城市的发展基因。

1

9月8日 成都天府新区:《争当双城排头兵塑公园城市样本》

4

9月9日 成都荷花池:《没想到你这么时尚了》

A

创新作引擎

区域协同创新

支撑城市能级跃升

双城记,一路步未停。川剧一声清唱,巴山蜀水响晴。

就在重庆报道团到访期间,重庆高新区发布消息:9月11日,西部(重庆)科学城集中开工科学大道、科学谷、科学城生态水系示范工程等7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300亿元,标志着西部(重庆)科学城全面启动建设。

此前,在6月3日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向全市征求意见。“一城多园”共建西部科学城,在相距300多公里的双城从蓝图走向现实。

双方互访,西部(重庆)科学城和西部(成都)科学城成为两城举足轻重的点位。看项目引进、平台搭建、制度创新,展两城凝聚创新策源能力的未来。

早有专家指出,成渝是全国第五大科教资源集聚区,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但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还有待提高。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无疑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9月11日 成都青羊区:《老城升级“最成都”的幸福密码》

3

9月12日 成都东部新区:《“东进西扩”龙泉山以东正迅速崛起》

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在拉近双城的距离。明年,老成渝高速扩能改造项目将启动,成渝中线高铁在规划的站点当中,就包括位于重庆高新区的科学城站。产业布局的协同,在共同塑造双城优势,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副总经理马渊告诉记者,鲲鹏生态在成渝两地的布局将结合不同城市的特点突出各自优势,如成都的智慧城市、大数据、电力等领域,重庆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成渝两地的鲲鹏中心也计划两地联动,共同策划与举办论坛沙龙等系列活动,“希望在成渝合作的大背景下,成都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能参与到重庆鲲鹏生态的孵化和产业发展中来。”

有意思的是,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大开大合的城市格局和人文性格也体现在产业的布局上。但一路从园区看到企业,采访团注意到,重庆的发展转向更为精细、集约、高效。这与成都以产业功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无论是天府国际生物城、天府软件园的生态打造,还是荷花池、泡桐树街的城市有机更新,都体现着疏密有致、集中集约的特点。

纵观寰球,从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筑波科学城到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可以发现,唯有在创新发展中持续放大自身比较优势,最大程度集聚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才能持续提升发展位势能级。成渝两地是否能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道路上,实现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从西部科学城、从产业功能区、从兴隆湖和明月湖畔的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可以一窥脉络。

1

9月8日 两江新区:《明月湖畔波光里倒影天府兴隆湖》

2

9月9日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40万件货品几秒钟找出来》

B

开放为平台

从成渝,通江达海到全球

巴出将蜀出相,将相相得,谱写开放新篇章。

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江津综合保税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采访团的行程中,有多处是两地的开放枢纽和平台。

成都地处盆地,四通八达;重庆沿江建城,扼交通要冲。发展开放型经济,两地各有所长,成都开放型经济与重庆交相呼应,共同支撑起西部面向世界链接亚欧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

一条铁路,连通亚欧。例如,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有着“渝新欧零公里起点”的称号,一枚像戒指造型的数字“0”地标造型在无声地告诉人们,如今为世界所熟知的中欧班列(重庆),它从东方的这里出发,开往亚欧大陆西端。成都随后开行的中欧班列(成都),打破成都盆地桎梏,推动成都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欧班列(成都)逆势开行超过1400列,同比增长59.1%。

3

9月10日 重庆渝中区:《走向数字化的“母城”》

4

9月13日 重庆铜梁区:《为何被称为现实版“莫奈花园”?》

西部陆海新通道,也在成渝地区打通。2015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向南,通过北部湾出海,连接中南半岛乃至全球。去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成都“入群”,肩负枢纽使命,分享机遇。

站在双城经济圈的制高点来看,这是在共同做大蛋糕。成渝在对外开放平台和交通方式上各有优势,采访中受访者提到,重庆水路便捷,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而成都则早早凭借航空枢纽的优势拓展了空中通道,中欧班列(成都)的开行后来居上,各自发挥优势,将促成两地的协同开放。

今年3月,从重庆和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有了一个新的共同标识——中欧班列(成渝)。这是成渝两大铁路港战略共振、行动同频、融合发展的一个标志。长期以来,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货物往来总量,几乎占了国内所有中欧班列货运量的一半。在向南开放上,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义真直接表达了对成都“入群”的欢迎,“成渝两地是西部地区经济最发达、消费能力最强的省市,由重庆成都来集成、驱动,对于产业联动、资源统筹有很重要的意义。”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成渝相向发展的主轴上,根植开放根基的城市正在兴起,有着千年历史的老城也拥抱着开放的新貌。在成都东部新区,从飞机上看去,天府国际机场已展翅欲飞,采访团们去到现场的简州新城,正在建设无边界的公园城市。位于重庆西大门的小城铜梁,受到开放氛围的鼓舞。今年5月,重庆主城都市区扩容“官宣”,大足、铜梁、潼南和荣昌这四个与四川地理位置挨得最近的城市,被定位为“桥头堡城市”。“既融城又融边”,是采访团在铜梁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战略定位之变,折射出双城相融的大逻辑。

诗有境,城也有境。成渝之间画的这个“圈”,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双城产业、地理和文化的境界,从此通江达海,天地广阔:我们从共同的文化基因里走来,我们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迈进。

我将无我,与君偕行。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郑然 钟茜妮 彭祥萍

本报资料图片

原标题:迈向第四极 我们同见证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