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老电影放映员坚守45年:哪怕只剩下一名观众,我也会放下去

红星新闻 2020-09-21 18:27

夜幕降临,天府新区眉山片区青龙街道的青龙电影院开始热闹起来,67岁的付忠才熟练地调好放映机、打开音响……放映准备工作完成后,他静候着观众入场。

放电影的付忠才

晚上7点一到,电影准时放映;直至十点左右,曲终人散。在光与影中,这位电影放映员已走过45个年头,见证了乡镇电影院从万人空巷到寥寥数人的场景。

如今,已是67岁的他退而不休,在政府和家人的支持下,仍然坚守在电影院。

付忠才告诉红星新闻,随着时代的变迁,街道上看电影的人不断减少,但哪怕只剩下一名观众,自己也会坚持放下去。

45年前梦想成真:

我当上了电影放映员!

“付师傅,今晚放啥电影?”“有战争片《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也有武侠片《霍元甲》《新龙门客栈》,你喜欢哪个片子嘛?”付忠才一边架设机器,一边回答影友的问题。

111f685866d7f78.jpg

付忠才摆放电影告示牌

这样的一幕,付忠才几乎每天都重复做着,风雨不改。45年来,他不只在青龙电影院放电影;而且还骑着自行车,带着放映机,一路走村串户,为当地基层老百姓放电影。

“没想到自己能当上电影放映员。”1975年,20岁出头的付忠才成为青龙电影院放映员,从此成为他坚守至今的事业。而要追溯他跟电影的情缘,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能看一场坝坝电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只要听到哪个村要放电影,付忠才不管多远都要跑去看。“当时,我就曾梦想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那样就能看很多电影了!”付忠才回忆说,那简直是万人空巷!

当了放映员,付忠才发现放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世纪70年代末,部分农村电力不足,有时放映一场电影,发电机、放映机、大喇叭、影片、银幕等,加起来好几百斤,来来回回搬运……

付忠才回忆,有一年青龙修建成昆铁路大桥,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每天下班后,没电视看,很无聊。他就前往工地为他们免费放电影,大家看完电影后都非常开心,还打算送锦旗,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放电影是我的爱好,用不着感谢。”

放映电影超10000场:

只要有人看,我就会一直放下去

时代在变化,电影放映媒介在更迭,放映技术也不断进步。付忠才亲历了从8.75毫米到35毫米胶片机,再到数字化电影放映机,从黑白、彩色再到高清画面……他见证着基层电影放映事业的变迁,感受到“光影”丰富老百姓文娱生活的强大力量。

其实,电影放映不仅是体力活,还是一门技术活。“放映电影包括光学、机械运作原理,还得懂无线电知识,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满足群众观影需求。”付忠才说,以前用的8.75毫米胶片放映机,中途还需更换胶片,起初几场电影放得胆战心惊,曾经遇到换片不及时,银幕一片空白,现场一片黑压压,非常尴尬。

不过,付忠才的工作热情丝毫没有降低,他晚上放电影,白天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放映设备换成了35毫米放映机,放映设备开始微型化,电影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吸引更多人前来观看。“那时,电影院过道上都站满了观众,有数千人。”付忠才说。

从2005年开始,“送电影下乡”在全国推行,国家开始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后来,付忠才接触到了数字电影放映机,体积小,画质更清晰,音效更不用说。

付忠才说,从1975年成为放映员至今,自己起码为群众免费放映电影超10000场。

最让付忠才高兴的是,得益于政府等大力支持,一度准备出售的青龙电影院仍然保留至今。

“现在还在放,都是免费向大家开放。”付忠才说,“只要有人看,我还能动,我就会继续把电影放下去。”

赵典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原标题:67岁老电影放映员坚守45年:哪怕只剩下一名观众,我也会放下去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