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 社区“补妆” 这里藏着成都人的“小确幸”

成都商报 2020-09-24 07:39

成都的烟火气在哪?在居民的一蔬一饭、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社区的人情味在哪?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正是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三年来的初心和使命。邻里互助、志愿服务让成都的社区更温暖,场景营造、智慧服务让成都的社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大运会的到来。

邻里互助

在社区体会生活“小确幸”

在东坡街道的双新路社区,有一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到饭点,阵阵香味便从院子里飘出。院子门口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长寿食堂”四个大字,在“长寿食堂”牌匾旁的价目表牌子上写着“60岁以上的老人早餐5元,午餐和晚餐均为10元;80岁以上的老人早餐仅需2元,午餐和晚餐均为8元;90岁以上的老人三餐可免费食用。”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新路社区在2018年牵头成立“长寿食堂”,凡户籍地在双新路社区且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长寿食堂”就餐服务。

这样的爱心食堂,在成都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用一顿顿饭温暖了一座城。而它最早的版本,是基于社区互助形成的玉林“奶奶厨房”,由一群退休阿姨发起,解决了社区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素养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社区充满邻里和睦的温暖与友爱,城市才能更加文明和谐。到目前为止,成都登记志愿者已经达到220万人。志愿者参与打破邻里之间的隔阂,让“服务无处不在,幸福就在身边”成为社区发展治理成效的最终检验标准,让更多的群众从社区丰富的活动中体会到生活的“小确幸”。

扮靓城市

社区成为新经济落地场景

随时大运会倒计时的开启,成都的社区借“办赛营城”的机遇,正在“补妆”。一些细节,让人感受到小区的整洁有序:小区楼道里堆放凌乱的自行车摆放整齐了,张贴成“大花脸”的公告栏少了冗余的标语,垃圾分类走入小区塑造居民的新习惯。

更大的改变,在于主题社区的打造,这是成都向世界展示蜀都味、国际范的载体。根据市委社治委出台的相关要求,全市社区遵循“一社区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原则,以彰显天府文化为主线,在已建或在建示范社区中因地制宜营造国际化、运动健康、文化创意、智慧科技、绿色生态等类型主题社区,到2020年底每个区(市)县营造2-3个主题社区,用3-5年时间将示范社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场景驱动、服务宜人、资源集成、智能宜居的高品质示范公园社区。

彭州市桂花镇蟠龙村,成为了民宿文创主题的“网红”。蟠龙村依托山林溪竹自然资源,打造集主题度假住宿、特色餐饮体验、乡村文创、山林休憩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有着“金城窑”文创展馆、龙门山民宿学院、花花世界、鹿野花塔等网红打卡地,以及“无所事事”“蟠龙小院”“贾园·方今”等6家精品民宿。“希望届时国内外选手和游客来到成都,能够在社区里看到成都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城市风貌,感受成都的城市精神。”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