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环境经济指数入选年度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成都日报 2020-09-26 07:59
如今,互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效率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呢?昨日,2020年全国环境互联网大会在成都举行,会议以“打造智慧环保体系,实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为主题,汇聚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环境数据与信息化领域专家、环境互联网技术应用单位等,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会议还发布了“2020年度智慧环保创新案例”,成都市环境经济指数名列其中。
“成都市环境经济指数以指数的形式从宏观角度动态跟踪、研判成都市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现状。”成都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简而言之,可通过这一数字模型,及时有效地反映出在什么样的环境治理措施下,可收获怎样的经济效益,从而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在哪方面做增量或减量,为宏观经济政策、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辅助决策建议。
据介绍,在这一指标体系中,确立了环保投入、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方向,形成一级指标(方向类),每个大类下又细分出各类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体系内囊括了企业互联网公开行为数据、环境相关的基础数据等,通过高频率的更新,实现所有监测结果月度更新,动态追踪发展趋势,反映实际情况与变化,从“协调”与“发展”两个维度入手,对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信息化,该局制定实施了《成都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信息化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一盘棋”推进机制。同时,统一数据标准,建设“数据收集共享”体系,收集了环境质量、固定源、移动源、环境管理、外部数据5大类38小类数据资源,汇集1058个大气监测站、194个水质监测站、528万辆机动车环检、5.2万辆非道路移动源等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数据,接入共享气象、经信、住建、交通、工商等10余个部门的40余个类别数据134亿余条,建成数据中心,为“数智化”环境监管夯实基础。
“针对如何让信息支撑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的问题,我们构建起了‘虚拟生态环境局’。”该负责人进一步举例说明道,在支撑保障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完善了数智大气电子地图,实时动态掌握监测数据,将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一厂一策”数字化后纳入平台系统,同时采取每季度无人机航拍、每天卫星遥感解析、每小时激光雷达扫描、走航观测等技术手段,建立自动报警及任务派发制度。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开展了8783项线上巡查,发现问题2598项,下达处置任务5219个,督促完成4712项,有效提升了大气环境监管精准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还将完善打造‘虚拟生态环境局’,以成都‘数智环境’系统,推动管理决策科学化、监管手段精细化、公众服务便捷化,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和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强劲驱动力。”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谈道。
新闻链接
今年前8月
成都空气质量优良174天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以生态环境信息化为重要驱动力之一,成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2019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为2013年以来最佳纪录;市域107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90.7%,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比例75%,首次全部消除劣Ⅴ类断面。今年截至8月底,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74天,无重污染天气;108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94.4%,黄龙溪等8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到Ⅲ类。杨静耕 本报记者 缪梦羽
原标题:成都市环境经济指数入选年度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