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谷”农旅融合酒药飘香
成都日报 2020-10-13 07:12
得荣县日雨镇因都坝生态移民区的酿酒葡萄园
得荣,藏语意为“峡谷地带”,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最南端,属横断山腹地,因为干旱河谷阳光充足,又被称为“太阳谷”。
有着浪漫昵称的得荣,是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县。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稀少,年均降雨量347.1毫米,资源十分匮乏。
但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64个,减少贫困人口966户531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创造了得荣扶贫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挂职得荣县委常委、副县长,成都市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秦震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收官之年,在持续做好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对口支援工作之外,成都市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将重心更多地往产业提升援助做了转移,更着力于增收,补齐产业链短板,建设一个产业生态圈,与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更方便有效地衔接起来。
酿酒葡萄基地里的赤霞珠
从家庭作坊到葡萄酒产业
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
得荣县地处高山峡谷,年平均降水量不足年蒸发量的八分之一,河流两岸半荒漠化严重。宝贵的水资源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瓶颈”。
但在金沙江畔,有一种植物,却“向阳而生”,那就是酿酒葡萄。
“世界级葡萄酒产区具备的条件,得荣有;世界级产区没有的条件,得荣也有,且更优异。”得荣舞韵金沙生态酒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罗建峰介绍说,得荣县光热充足、气候干燥、雨热同季,砂砾土质,高海拔低纬度,病虫害少,是可以与世界顶级葡萄酒产区媲美的自然条件。
2019年,经青羊区招引,罗建峰所在公司入驻得荣县,帮助瓦卡镇灾后重建、恢复葡萄种植生产。后来在瓦卡镇当地一家酿酒工厂的基础上,扩容增产,通过订单和流转方式经营瓦卡镇丰产葡萄园230余亩,涉及62户农户,还为瓦卡镇量身定制设计了一套酿造工艺,出产了2款产品。“市场预调研,评价很好。”罗建峰说。
作为得荣县最有优势、最大规模、最具潜力的现代农业项目,青羊区坚持把酿酒葡萄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对口支援得荣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每年从援建资金中投入600万元,构建酿酒葡萄全产业链,着力扶持得荣从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9月底,得荣县瓦卡镇,紫红色的赤霞珠还挂在藤蔓上,时间、阳光和风在酝酿着故事。曲雅贡乡因都坝1号坝,800亩葡萄园蔚为壮观。
目前,青羊区助力得荣县培育的酿酒葡萄种植产业已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全县10个乡镇、75个村推广种植酿酒葡萄5260余亩,葡萄产量达906吨、产值达724.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210元。
“下一步,我们也在筹划业态转型,不仅仅是葡萄、葡萄酒。”罗建峰说公司在未来5年内定位于“旅居酒庄”发展业态,拟在瓦卡镇新建立体生态葡萄园1000亩,形成500吨/年加工能力的“柔性高效研发与生产系统”,并按照“葡萄酒+文创+旅居”模式,将舞韵金沙生态酒庄建设成为能够充分体现产地风土与文化的特色旅居酒庄。
村民在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务工
一条冷水鱼发展一个村
让奔腾的溪流为群众增收
得荣县整体上缺水,但奔都乡莫木村,一条奔腾的溪流,沿着山谷而下,四季水量不减。
奔都乡莫木村,分为上、中、下三个村,平均海拔2700米,其中莫木上村海拔高度2900米,夏季山绿水清。耕地面积少、较为偏远闭塞,意味着这里无法发展大规模种养殖业。青羊区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摸底调查时,发现了莫木村水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9年,在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招引下,云南丽江市、大理州冷水鱼养殖基地专家与莫木村村委合作成立甘孜州奔都冷水鱼养殖有限公司。借助四季不断的澄澈溪水,奔都乡莫木村冷水鱼项目启动,填补了甘孜州冷水鱼专业养殖的空白。2020年4月,公司餐饮项目投入试营业,养殖生产的冷水鱼,除了供应大理,还可以满足本地消费市场。
“村民的收益方面,除了保底分红,村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直接参与生产管理。”奔都乡莫木村驻村工作队员何庆说。同时,奔都乡当地的蔬菜水果借力冷水鱼基地项目餐饮业发展配套,可以直接就地销售。
沿着溪流,从莫木上村顺水而下,新建的步行栈道时而与溪水并行,时而跨过奔腾的溪流。
“这是我们打造的旅游步行栈道,游客来了之后,可以体验莫木村的山清水秀,悠闲生活。”奔都乡乡长江东涛说。
从耍坝子到药材种植基地
中藏药在这落地生根
在海拔3160米的得荣县茨巫乡郎达村,一整片平整的土地上,白色大棚鳞次栉比。这里是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援建、布局规划的“万亩中藏药”种植示范基地,占地面积约130亩。
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李伦解释说,刚开始来考察时,正值农闲,村民们在这块地上搭帐篷“耍坝子”,好不热闹。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着眼当地道地药材和土地资源,着力发展高原濒危道地药材产业,打造“得荣县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园区”。云木香、天冬、秦艽、羌活、桔梗、苍术、赤芍等中药材,落地生根。
“基地的运营,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李伦介绍说,通过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牵头,引进云南省省级龙头企业丽江华利公司,在郎达村流转土地130亩,从青羊区对口支援项目资金中整合400万元,完成基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企业“拎包入驻”,并与种植户签订“保底价收购、随行就市、上不封顶”的药材回收协议。“老百姓除了流转土地的租金,还可以到基地务工,最后合作社入股的股金,也可以分红。”李伦说,最重要的是,村民在家门口的基地务工,公司技术员手把手教学,将来村民可以自己种植。
9月中旬,温度适宜,大棚里杂草疯长,郎达村村民丁真曲扎和其他村民一起,在大棚里锄草,一天下来,能有12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下一步,基地还打算走“农旅融合”的路子,既种植好中藏药材,又呈现亮丽的田园风光,取得“1+1>2”的效果。
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
补齐产业最后链条
在距离得荣县城6公里外的松麦镇冉绒村,“阳光得荣”特色农产品加工交易园区一期,已经进入最后的装修收尾阶段。
“这是得荣县第一个加工交易园区。”挂职得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邓鑫磊介绍说,建设该园区的目的就是补齐得荣县最缺的产业链短板。
青羊区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调研发现,得荣县产业发展较为单一,只有种养殖业,没有生产加工能力,更没有冷链运输,农特产品无法外运。青羊区调拨2年援助资金,共计2000多万元,在得荣建设加工交易园区。
“总规划用地面积50亩,分三期建设,第一期20多亩。”邓鑫磊说,目前,厂房和办公楼已经落成,年底就可以交付。在厂房,企业可以对农特产品进行加工,办公综合楼,可以作为展厅。等到年底,中藏药材示范基地的第一批芸豆就可以在加工园区进行包装生产了。
旧貌新颜
贫困户的家亮敞了
“我们走了啊,您注意身体。”何庆一边用藏语熟稔地喊着“奶奶”,一边朝74岁的拥忠老人挥手告别。拥忠奶奶跟了出来,走到院子门口,坚持用双手把所有来客都一个一个拉了一遍,然后把双手合在额前,念叨着。尽管语言不通,拥忠奶奶认得出面前这个瘦瘦的小伙子是来村里帮扶的,来村里快2年了,经常来看她。
刚派驻奔都乡莫木村,何庆来拜访拥忠家,低矮的门,必须弯着腰才能进,一楼和院子是喂养牲口的,遍地都是牛粪,一家五口就住在楼上,“进门到处都是苍蝇,白天开了灯,也亮不到哪里去。”何庆说。
拥忠奶奶的儿子次仁多吉,今年43岁,他和妻子是家里仅有的两个劳动力,夫妻俩有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的年龄。
拥忠家也是秦震主动认领的对口联系帮扶户,2018年刚抵达,秦震就来看望过,“家里都是土墙,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秦震说,利用帮扶政策,先是帮助拥忠家人畜分区,重新装修开窗,亮敞多了。
同时,次仁多吉是家里的壮劳力,通过对口支援工作队牵线,他可以在县城周边的工程项目上务工,也可以在莫木上村的冷水鱼基地帮忙。“一天有150元收入,还比较稳定。”秦震说,家里的地,一方面种了附加值更高的中药材,另一方面,拥忠在家也喂着鸡、养着小牛。
次仁多吉的两个孩子,一个考上了大学,一个在康定中学读高二,“除了关于贫困户家庭子女就学的国家帮扶政策,我们还联系了青羊区的爱心企业家,对两个孩子进行助学,一年5000元。”秦震说。
改善贫困户家的生活环境,这是激发贫困户积极性的第一步,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贫困户自身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并愿意为之努力,激发内生动力,是发展的关键。
记者手记
在得荣县中藏药材示范基地,记者采访得知,基地的建设创造了高原上的“青羊速度”——3月1日开建,4月20日基础设施建设完工。这还是在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肆虐全国的特殊时期。
李伦说,中藏药材基地是2019年好不容易谈下来的,高原气候特殊,土层上冻早、解冻晚,一年就几个月施工期,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耽误种植,2月15日,秦震带着负责项目的队员开了一整天车,跑了原本需要2天时间的路,从成都赶回得荣县,没有停下来吃饭、住宿,“客观上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项目事关脱贫攻坚,事关老百姓增收,事关企业的发展利益,这是一支对口支援工作队的责任心。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于遵素 摄影 王勤
原标题:“太阳谷”农旅融合酒药飘香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