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双城记”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成都日报 2020-10-18 08:06

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图为西部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科学城。 新华社发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纲领性文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至关重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顶层设计上又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会议要求,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唱好“双城记”,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新发展格局下,开辟新的动力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当仁不让!

底气

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强劲,产业基础雄厚

当前,我国正加速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专家看来,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更加明确了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打造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对国内经济而言,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成渝地区能否肩负起“第四增长极”的历史使命,一直以来是诸多专家学者热议的课题。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总裁、首席研究科学家汤继强教授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下,我国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思路。成渝有能力成为西部先进生产力的有效牵引。”

汤继强认为,从经济基础看,成渝地区拥有重庆、成都两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前者是直辖市,后者是西部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这是成渝双城的“底子”。同时,他还列举多项数据作为支撑。近年来,成渝发展势头强劲:重庆经济增速曾多年领跑全国,成都自2017年以来连续12个季度增速超8%。2019年成渝地区实现GDP近7万亿元,经济总量占西部比重达33.25%。在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科研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成渝地区均在西部保持领先地位。例如,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渝地区已形成“芯、屏、器、核、网”世界级产业集群,产能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已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形成新的竞合关系,完全有实力成为中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汤继强认为。

同样,成渝地区对“国内国际双循环”意义的重要程度,从全国中欧班列运行图示也可以清晰找到答案。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在成渝地区形成联结点——向东,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无缝衔接;向西,中欧班列可从成渝直达欧洲各国;向南,成渝直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陆海新通道”已常态化运行,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成渝地区的有机衔接;向北,成渝均已开通直达俄罗斯的国际班列。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同样认为,在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央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这对于重庆和四川而言,既是光荣使命,也是重大责任,同时也孕育着重大发展机遇。重庆和四川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推进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其他区域的互动,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顺畅运行。同时,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联接点优势,大力推进开放经济体制创新,积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建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智慧

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带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动力来自哪里?

放眼全球,科技信息化和城市化浪潮奔涌,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世界城市,都有着特色迥然的科学城。比如东京筑波科学城以及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这些科学城既是“科学技术的原点”,也是“未来产业的摇篮”。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求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两地有121所高校、178万在校大学生、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7个众创空间,科技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创新策源潜力和较大的转化市场空间。以共建西部科学城为契机,加强区域创新协作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发挥“1+1>2”的作用,推动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创新乘数效应。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首度亮相。两院院士领衔、对标国内外科学城先进经验“打磨”的科学城,将肩负国家使命,打造未来之城。从落子开局到择“城”而栖,亮相以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频频出成果。

西部首个“最强大脑”来了!近期,位于“一核”的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的成都超算中心投入试运行。采用世界领先的新一代技术架构的成都超级计算机,其每秒的运算能力将达到十亿亿次规模。作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这台超级计算机将为成都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强力“引擎”,为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做强成都一“极”。

再将视线聚焦成渝发展主轴上的未来高科技园区,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引擎。今年10月,在未来科技城产业化项目签约仪式上,总投资100亿元的三峡集团四川能源投资总部项目及总投资120亿元的联东U谷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未来科技城。

其中,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中国三峡集团,成为入驻未来科技城的第一家中央企业。该公司将进一步深化在川布局,聚焦清洁能源与长江生态环保主业,重点开展智慧综合能源整体方案投资与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等业务。

中国领先的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联东集团也在未来科技城布局。此次签约的联东U谷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120亿元,将以5G服务、工业物联网为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一代通信(5G/6G)、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制造、产品展示中心、企业总部和生产性服务业于一体,打造联东U谷在中国西部的标杆性、示范性高科技产业园区。

据了解,截至目前,除以上签约的两个项目外,未来科技城已落户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民航二所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产投集团智造基地、富凯维修基地与飞机加改装设计研发中心等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直面未来的增长极和动力源,进击中的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刻都没有停息。

本报记者 宋妍妍 赵荣昌 曹凘源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