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即将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华西都市报 2020-10-20 08:01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市委外宣办供图
10月16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次迎来重大进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意味着这份指导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落地进程有望加快。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较于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地处西部腹地的成渝地区是最大的回旋余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可谓是双循环的‘杠上花’。”10月19日,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首席观察员杨继瑞解读,这次审议的《纲要》,释放了八个新信号。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
这个圈形成“第四增长极”
将激活西部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
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在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提出了黑龙江瑷珲(现黑河)——云南腾冲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这条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即该线两侧人口疏密悬殊,东南侧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36%,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6%;西北侧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4%,人口仅占全国的4%。这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以这条线为界,东南部人口聚合度强,经济发达;西北部人口少,经济势能比较弱。
“从区域角度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带来‘胡焕庸线’的百年之变。”杨继瑞认为,成渝地区拥有重庆、成都两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在历史机遇下,成渝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重新解构“胡焕庸线”,可以激活西部地区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将沿海的制造业更多留在西部大后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在内部经济发展压力加大和外部风险挑战增多的背景下,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打造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对内,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外,依托“一带一路”,成为扩大开放的新支点,在支撑内陆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极大地拓展我国战略回旋空间。
这个圈没有盲区
可以承担起双循环的生力军角色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由北向南,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这三大城市群都有一面是靠海向外的。而成渝地区经济圈分布在中国版图的中心,没有盲区,四面辐射,将是中国经济市场最大的回旋余地。”杨继瑞指出,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复杂变化的情况下,《纲要》落地将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解决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在重构产业链的挑战和机遇中把握主动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成渝地区长期扮演着战略大后方的角色。而现在可以说是担负起了‘新三线建设’的历史重任。”杨继瑞谈到,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地处西南腹地的四川(含重庆)以广阔的战略纵深成为国家“三线建设”布局的关键所在。1965年到1978年,全国工业投资的八分之一、国防军工投资的四分之一集中到四川,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作出重要贡献。而在当下的双循环新格局时代,在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科研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成渝地区均在西部保持领先地位。例如,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渝地区已形成“芯、屏、器、核、网”世界级产业集群,产能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已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处于国家核心地带,可谓双循环的“杠上花”,可以承担起双循环的生力军角色。
把绿色发展作为最重要的关键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的适度分离
杨继瑞指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数量最多、人才聚集最密、产业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区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纵深推进,使成渝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形成东西南北四极牵引、长江上下游首尾呼应之势,进而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支撑和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绿色发展将作为最重要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绿色产业、绿色城市、绿色生活等方面,都能够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同时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的适度分离,在体制机制先行先试方面创造经验,能够使成渝地区主轴中部地区形成一个先发的效应,通过共商、共建、共筹、共管、共赢,来体现在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效应。
从“在西部形成”到“带动全国”
建立竞合机制共推中部崛起
杨继瑞分析,相比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此次明确“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从“在西部形成”到“带动全国”,并增加“新的动力源”等表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有新的提升。
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成都和重庆的经济体量远远超过了圈内的其他城市,因此成渝地区常有“中部塌陷”一说,即位于成都和重庆两座超大城市之间的数个中小城市,目前仍未有一座城市经济总量达到3000亿元。
对此,杨继瑞表示,区域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就是,要利用边缘的地带、中部的地带。要共同面对一些互联互通的项目,共同向国家和省市争取一些资源。圈内城市应有田忌赛马的思维,扬长避短,不当火车头,甘当动车组,重构成渝主轴带上的新中心,与毗邻地区建立竞合机制,共同推动中部崛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原标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即将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