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根植人民心中——成都市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
成都日报 2020-10-22 08:08
首个“宪法号”地铁专列
今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成都市司法局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通过建机制、建体系、分人群、建平台,推动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协同联动、整体成势。成都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把实施“七五”普法作为“治蓉兴蓉”的基础性工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四个城市”战略定位,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中,成都市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连续第七次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所辖2个区(市)县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市)县;5个单位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获奖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前列;6个区(市)县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10个村(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区(市)县、10个乡镇(街道)、13个单位获评“省级三项示范创建先进”;“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社区法律之家”创新项目、“12·4宪法日”“宪法法律进高校”等主题活动被司法部给予高度关注和肯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2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健全普法三大机制
“一盘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出台成都市“七五”普法规划,指导全市50余个部门、行业配套制定“普法攻坚计划”,每年推动10余个重大载体和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积极协调将普法工作纳入市政府工作要点和全市目标绩效考核,推动普法项目进入全市民生工程清单,形成普法工作合力。
“两保障”长效落实机制。全市“七五”普法专项经费逐年递增,加强人才保障,构建以专职普法工作者为主体,普法讲师团、宣传志愿者、文艺小分队为补充的“1+3”普法队伍,累计培训普法专兼职人员600余万人(次)。
“三条线”同步推进机制。抓好领导干部讲法学法,常态化开展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市政府常务会讲法,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落实会前学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成为习惯。抓好律师以案释法,指导开展“进园区·进楼宇·惠万企”和“阻击疫情·法律在线”专项行动,编印《疫情防控法律问题通识读本》50余万册。抓好12348热线普法,一般问题线上即时解答,疑难问题1小时内回电解答,重大复杂问题司法所跟踪上门解答,把法律咨询的过程变为普法过程。
云普法平台,扫码即得法律知识
建立普法三大体系
建立全面覆盖责任体系。制定《成都市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创新“两责任两备案”制度(普法主体责任、普法考核责任和普法事前、事后备案),建立联席会议、检查通报、提醒整改制度。制定部门(行业)普法指导目录和责任清单,推动普法宣传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配套制定“法律七进”巡回讲堂工作方案,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深入开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咨询3000多场70余万人(次);围绕交通秩序、城乡环境、食品安全等民生热点,开展“菜单式”专项普法9000余场(次);紧扣“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主题,推进法律“新三进”(“法律进创新创业园区”“法律进自贸试验区”“法律进外来人员集中区”),直接服务80余万人(次)。
建立多方联动工作体系。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观察员”制度,全市选聘1000余名市民观察员深入基层开展依法治理督查,及时反馈群众意见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依法整改落实。加强部门联动,建立由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等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开展“1+N”(12·4+3·15、6·26等)重大时间节点主题普法,每年服务400余万人(次)。加强上下联动,在全国率先制定司法所履行法治宣传教育职能“四清单六体系”,将普法触角延伸到基层末端。
建立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两微一端”普法品牌,“法治成都”荣获全国十佳优秀政务微博。成立法治文化研究中心,研发游戏动漫产品51个,创作文艺节目226个,每年开通法治文化主题地铁、公交,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推动法治文化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扎实推进宪法法律“进寺庙”,实现成都地区301个寺庙全覆盖。
狠抓普法三大人群
抓住“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定《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规范化、刚性化。常态化开展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市政府常务会讲法,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落实会前学法、中心组学法、宪法宣誓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成为习惯。“七五”期间,全市领导干部开展述职述法85000余人次,组织市、县两级“四大班子”开展会前学法近4000次,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1800余次。
突出“未来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实现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和法治副校长“五落实”。开展法治课赛课、模拟法庭、法治征文(书画)大赛等法治实践活动7500余场次,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102个。深入推进“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发起成立“高校法治声音联盟”,实现57所在蓉高校及107个校区全覆盖。
服务“绝大多数”,培养基层群众法治意识。抓好宪法宣传,打造西南地区首部“宪法号”地铁专列,组织策划“公园城市 宪法同行”“宪法驻我心暨宪法号地铁专列启动仪式”等宪法日主题活动,部署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宪法进万家、进公共场所。
构建普法三大平台
打造“十百千万”法治文化实体平台。实施法治文化建设“聚沙计划”,孵化87个实验室、企业等法治文创基地,打造宪法主题街区等102个大型法治文化设施,建设3000余个农家法治书屋等群众身边的法治文化场所,营造绿地、游园等10000余个法治文化场景,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阵地。
全国首创“社区法律之家”基层服务平台。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6部门印发《成都市推进“社区法律之家”建设实施意见》,实行“分类化”建设、“台账化”管理。整合基层法律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方资源,开展集中普法活动4万余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5万余件,提供法律服务咨询12万余人(次)。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法律之家”3700余个,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
创新“云广电”多元普法平台。打造全国最大法治产品素材库——“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群众通过触手可及、扫码可得、“天猫精灵”随时可听等方式,随时随地接受法治教育。依托“村村通”广播开展案例普法、乡音说法,推动普法宣传进村入户。联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连续8年开办“998法治大讲堂”,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电台“998法治大讲堂”和电视台“法治直通车”品牌普法节目,开展“以案说法”节目近2000期,覆盖4000余万人次,有效提升法治宣传实效。
省市联合开展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
创新亮点展示:
普治并举 “法治”就在身边
全市:
“云直播”掀起民法典学习宣传热潮
今年以来,立足重大法律法规宣传,成都市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切实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的工作方案》,把民法典宣传实施纳入法治成都建设总体部署,有力提升成都治理能力和水平。
今年7月29日,四川省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暨成都市“云学法·云普法+”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活动以“云直播”的方式,向全成都的数万名观众生动普法;组织全市13余万名工作人员观看学习民法典公开课并通过竞赛答题、主题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化民法典知识运用,在全市掀起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组织全市各部门近30万人次参与四川省和重庆市联合发起的民法典网络知识竞赛,并创作120余部高质量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参赛;组织全市2万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参加民法典线上学考,合格率为100%,推动四川全省迅速掀起民法典学习宣传热潮。
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
金牛区:
从“小联动”到“大普法”
“三圈融合”画出“七五”普法最大同心圆
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位于金牛区三泰魔方创意园,是西部法律服务集聚区的平台性、示范性首发项目。品牌创新中心积极融入全区“七五”普法工作,优化法律服务生态圈、深耕产法融合创新圈、拓展普治结合朋友圈,推动“三圈融合”,变“小联动”为“大普法”,画出共普共治共享最大同心圆。
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采购律师入驻,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律师服务等。专设网络法律服务窗口,创新推出“法律直通车”,“法律直通车”网络覆盖全区13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90个社区法律之家,实现了“屏对屏”解决法律问题。自主研发“金牛e法通”,通过引入智慧化法律服务终端,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入驻成都市“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打造“听金牛”“看金牛”“游金牛”三大板块,融合双语普法音频、迷你普法栏目剧、互动普法答题等多种线上互动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云端服务”和“云上普法”双线融合。此外,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采用“法治文化+产业运作”的方式,打造“西部法律服务集聚区法治文创基地”,打造普法宣传核心IP,通过艺术化的生动演绎,提升普法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目前,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建成了“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及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已与多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律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崇州市:
法治进校园
青少年沐浴法治阳光
少年强则国强。近年来,崇州市司法局将崇州市七一实验小学作为全市“法律进学校”示范点位进行打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探索法治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目前,七一实验小学的成功模式逐渐在崇州市中小学中进行推广,全市青少年群体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成为城市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希望。
崇州市司法局指导学校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整体规划;在每周的周前会,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法;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结合,在家长会上组织家长学法。
崇州市司法局编写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法治读本。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开设了《法治教育》课程,将其纳入“润育课程”,每两周上一节。学校同时打造特色普法品牌《小鱼姐姐讲法治》,一月一期,以现场访谈和全校转播的形式向学生输送法律知识。学校依托司法局、公安局交警大队组建小小交警队,每天早上7∶40、下午4∶00小小交警队员分成4个小组,按时到岗执勤,指挥全校教师的车辆,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小交警队还和交警大队一起走上崇州街头指挥交通,为市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让小队员们体会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学校依托检察院组建小小检察官、小小调解员队伍,帮助学生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此外,学校在广播站、黑板报、法治专栏,定期推出法治小知识报道活动,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在学校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签名、宣誓、做法治小报、写法治征文等,对全体师生进行宪法知识的普及。
彭州市:
创新实践 领跑立标
全力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彭州品牌”
近年来,彭州市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以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活动为抓手,以“四注重”夯实工作基础,以“三着力”创新普法手段,以“四联动”建立长效机制,以“三聚力”升级法律保护,创新构建“4343”工作模式,用法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效显著。
随着“4343”工作模式的深入开展,彭州全市青少年法治素养不断提高,各项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下降。2017年,彭州市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2018年,四川省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在彭州启动。2019年以来,彭州市对焦全国校园法治文化地方性建设体系空白,以三个“全国首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少年普法“彭州样本”。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规范——《彭州市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打造全国首个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标准化试点,为全省乃至西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贡献更多彭州样本。启动全国首个青少年综合法律素能提升工程。从党政推进、学校建设、家庭参与、社会支持、保障机制等多个层面,递进分解多元主体责任,构建了校园法治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都江堰市走马河法治绿道
都江堰市: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中的那一段“法治”故事
今年以来,都江堰市民在走马河法治绿道休闲时惊喜发现,这段天府绿道多出了许多法治设施,沿途都可以趣味学习法律知识。
“走马河法治绿道全长680米,是都江堰市将法治元素融入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一条重要绿道。”都江堰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走马河法治绿道分为主题区、参与区和宪法区。主题区位于起点处广场,在走马河围栏上“环”成“一辈子的法律”,将人从出生到身故的各特殊年龄段的法律权益进行展示,让人一目了然,进而过目不忘。参与区位于绿道中段广场,设有“尚法亭”供行人休憩,休憩间可在河边细品学习《民法典保护你的一生》;普法宝贝“天天”“萱萱”的可爱形象供游客留影发朋友圈,寓意“天天普及法律知识”。宪法区位于绿道末端,设有宪法普及小品、法治发展时钟以及宪法门,让宪法精神常驻人们心中。
走马河法治绿道结合都江堰市山水文化和公园城市建设布局,投入使用后迎来许多游客、行人驻足观看、学习,现场的“云普法”二维码更是扩展了人民群众的学法途径。
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法治文化“可视化”,多措并举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在全市城乡社区绿地、绿道、院落建设法治文化阵地87个,进一步丰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法治内涵,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
本报记者 晨迪 成都市司法局供图
原标题:让法律根植人民心中 ——成都市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