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老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成都让养老服务“进家门”

成都日报 2020-10-24 08:08

助餐点位环境整洁明亮

【开栏语】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这其中的关键,便是要做实做细养老服务工作。又到一年重阳时,成都的养老服务工作做得怎么样,老年人的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围绕这一话题,本报特开设“敬老爱老 我们在行动”栏目,在重阳节期间,向大家展示成都老人的晚年生活。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重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敬老爱老的节日里,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话题,牵动着大家的心——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怎么让老年人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日进行了走访。

家庭照护床位

把“养老院”搬进老人家中

家住双流区东升街道城塔社区中医院宿舍小区的谢奶奶,已经80多岁了。自老伴去世后,她便独自一人。“一个人在家,最担心的就是煤气泄漏、火灾,一晚上要检查好多次。现在终于放心啦!”让谢奶奶可以睡上安心觉的是家中“新来”的“智能小帮手”——厨房里新安装了燃气报警器、烟雾传感器;卫生间、床边安装了紧急铃,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有了它们,睡觉都安心不少。”

“奶奶,后续我们还会派管家来,根据你的需求为你定制服务哈。” 为谢奶奶提供居家服务的是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据中心负责人胡程曦介绍,作为双流区家庭照护床位的试点单位,他们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体系。

“我们的家庭照护服务分为7大板块,分别是居家安全智能服务、健康智能服务、餐饮服务、康复服务、照护服务、医疗护理服务以及日常生活服务。” 胡程曦说,目前,除了双流区,他们在青羊区、高新区、金牛区等都进行了布点并设置了一个居家服务馆。每个点位配置一名家庭管家和几名护工。家庭管家负责对接各老人家庭,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随时了解更新老人的动态和需求,护工则会提供必要的上门服务。自今年7月成都下发《成都市实施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方案》以来,中心已签约了近60家居家照护床位。而根据目前的推进速度,预计到年底会签约1800-2400家。

记者同时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按照试点方案工作规定,对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家庭照护床位要实行“以奖代补”,叠加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服务性床位补贴、长期照护保险等政策红利,形成框架完整、衔接有序、机制有效的扶持政策“组合拳”,“这也是我们探索解决中低收入刚需老年人‘不愿住’‘住不起’‘住不进’养老院的难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老年人助餐服务

让老人“扫脸”吃上美味饭菜

“今日供应青椒鸡块、蒜苗回锅肉、咸烧白、红烧排骨、芹菜香干、蒸杂粮、青菜粥……”来到成华区下涧槽社区岁月厨香老年助餐点时,正值午饭时间,不少老人正在享用美食,“每天的菜品都很丰富,味道也很好。”老人们对这里的餐品赞不绝口。

“老人们只要在社区登记了、录入了信息,来吃饭就只用扫脸就行。”该助餐点位负责人黎怀阳向记者介绍,这里餐费标准是两荤一素一汤12元,一荤一素一汤10元。根据老年人助餐补贴政策,成华区户籍散居特困老年人、低保家庭老年人,每天可享受2餐最高12元补贴;计生特殊家庭、低保边缘家庭老人和80-99岁老人,每天可享受1餐3元补贴;10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每月500元标准,包括助餐在内的居家养老菜单式服务,由机构提供上门服务。“这几类老人只需持身份证到社区填写申请,待系统同步信息到助餐点,就可到助餐点位人脸识别后就餐,补贴金额将自动抵扣,老人支付剩余金额就行。”

黎怀阳说,这里每天大约接待老人200人次,专门设置了老人专座和老人专属用餐时间。针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有定制食谱,“下一步我们考虑增加配送服务,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在家用餐。”

老人助餐服务点建设是我市养老工作的重点之一。记者了解到,市民政局在2019年启动了全市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建设。目前,全市共有226个助餐点位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市民政局将继续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科学设置助餐点位195个,实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同时研究出台助餐点位管理办法,强化监管措施,制定运营补贴制度,指导助餐点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适老化改造

破解居住环境里的养老风险

“他们考虑得很周到,啥子都给我配齐了。”成华区崔家店北一路六号宿舍的张婆婆家最近变“窄”了:进门多了穿鞋凳、卫生间多了坐便椅、洗浴凳、弯柄洗澡刷,床边多了感应夜灯、紧急报警器。尽管这让本来不大的房间变得稍显拥挤,却让张婆婆十分喜欢:“因为确实让生活方便不少呀!”

张婆婆今年76岁,独居的她身患多种疾病,加之腿脚又不便,上厕所、起身,对她来说都有安全隐患。成华区民政局按照1000元的标准,根据张婆婆的居住环境,为她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我们给她添置了些辅具,防止她意外摔倒、滑倒。”成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是破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居家养老风险增大等问题的途径之一。事实上,今年已是我市第四年开展该项工作。记者了解到,今年,按照“一户一方案”对成都市户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家庭,低保及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老年人家庭共计1177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资助完成了住宅适老化改造。明年,市民政局将持续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同时做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总结推广,吸引更多成都市户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家庭,低保及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并每户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补贴支持,实现愿改全改,有效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难题。本报记者 缪梦羽 文/图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