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文化”相协调:成都探寻公园城市发展动能
成都日报 2020-10-30 07:03
开放创新是成都未来发展的最大变量,天府文化是成都走向世界的独特名片。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城市尺度的生态文明形态,是城市建设理念的一次革命。
成都,是如何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动能的?
以全面开放链接全球
提升公园城市门户枢纽辐射力
从青白江始发的中欧班列(成都),已经实现链接境外26个城市、境内15个城市。东向打造沪汉蓉沿江精品主通道,连接长三角和日韩,与大阪、仁川等国际港口合作,推动东向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主通道;南向加强与钦州、广州、深圳、新加坡等港口合作,持续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向实现北至俄罗斯、南至土耳其、中至波兰的三线并行;北向推动俄罗斯、白俄罗斯班列稳定开行、双向重载率达10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成都)成为链接中国西部与世界的“大动脉”。这是成都坚持把开放作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路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已经形成新骨架的现实。
近年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持续提升,航线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 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完成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场外配套工程,实现旅客吞吐量5585.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7.2万吨。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过8000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000列、年均增长率达120%以上,连续4年保持开行量全国第一。2019年,西成客专、成蒲铁路、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通运营,成贵铁路四川段时速250公里“复兴号”正式上线试验,成自宜高铁全线开工建设,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互联互通不断加强。对外开放深度广度持续拓展。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中德、中日、中法、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成都拓展多向度战略通道,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供应链枢纽城市,推动“交通圈”变“经济圈”。强化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和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集聚”变“集群”。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新构建文商旅体融合的产品体系、“买全球卖全球”能力体系、梯度布局的区域商圈体系,推动“流量”变“留量”。
公园城市是成都融入全球、走向世界的城市名片。成都以全面开放链接全球,建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提升全球通达能力、要素运筹能力、供应链辐射能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
助成都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
28日,吉利学院成都校区开学典礼上,北京大学作为战略支持方,现场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将设立北京大学西部研究院,在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参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探索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两所高校将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西部地区研究新高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库支撑。
科技创新,成都是一块沃土。以科技创新破题,培育内生动力,多地都在提及。当竞跑进入到比韧劲儿的阶段,赛道上所拉出的距离,也就一目了然。
后疫情时代,成都是全国经济增速转正最快的城市之一。探其缘由,很多业内学者和经济学专家普遍认为,成都围绕创新探索出的特有路径是关键要素之一。
近年来,多地都在以科技创新破题转型,那么方式与路径,才是“开源”,才是关键。“新经济”,就是成都抢先开辟的一条新路。
2017年是成都新经济元年,彼时,成都正式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提出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三年已过,“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成都”已是共识。截至今年8月,全市累计注册新经济企业42.67万户,累计注册资本金43976.6亿元,6家新经济企业成功上市,7家企业达到独角兽标准,122家企业达到准独角兽标准。新经济活力指数全国第三,新职业人群规模全国第三……新经济已真正成为成都一股重要经济动力。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求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近期,喜讯传来,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的成都超算中心投入试运行。这台超级计算机将为成都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强力“引擎”,为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做强成都一“极”。
成渝两地有121所高校、178万名在校大学生、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7个众创空间,科技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创新策源潜力和较大的转化市场空间。以共建西部科学城为契机,加强区域创新协作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发挥“1+1>2”的作用,推动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创新乘数效应。
同时,正在筹建的天府实验室将为城市的发展引聚一批人才,突破从0到1的科学发现,产生一批原创成果,支撑城市的长远发展,着力解决创新策源和动力源的核心问题。据最新消息,成都已经初步梳理了包括前沿医学、区块链、能源互联网等相关的领域,初步遴选了部分领域的团队作为发展的核心,运行的机制上也参照了先进城市经验,“预计年内有望挂牌。”
这些举措和成果的不断落地,让“源于成都、引领前沿”的硬核科技产品在成都不断涌现,助力成都实现由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格局性转变。
以天府文化厚植优势
传播公园城市理念气质到全球
月初的国庆中秋假期,人气网红打卡地天府沸腾小镇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283万元,同比增长45%。
数据显示,自今年复工复产以来,凭借涵盖自然生态、餐饮消费等多维度业态,天府沸腾小镇已吸引游客超过3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98亿元。
聚焦火锅这一独特美食文化IP,创新融入音乐文创、山水园林、灯光夜景等沉浸式消费场景,天府沸腾小镇不仅为创新川派餐饮发展、激发消费需求、调动内需潜力提供了样本,更是以行动进行了“论证”。
这样的案例,在成都平原并不少见。位于崇州重庆路边的鲜道·幸福里,借助当地优质的自然禀赋,推动传统林盘向产业社区转型,收获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红利,探索出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腹地,以“悦己——田园生活新方式”为核心理念,以“自然与现代相结合”为设计理念,以“农业产业园区+特色镇+田园综合体”为建设模式的“我的田园”项目,成为成都乡村田园深度体验的代表之作。
火锅、林盘、田园牧歌,都是天府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
再回首历史,从青铜文化、金石文化、蚕桑文化,到世界“三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从中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世界商业文明重要贡献者和世界近现代文明进入中国的重要城市,到诞生新中国第一只股票以及策动最早的农村改革;从古老中国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东方美学策源地、东西方文明最早汇聚地,到如今“一带一路”书写经济、文化双重辉煌的支点城市……中华文明5000年,成都始终是策源者、在场者、创新者。
从文化的角度看,从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到加入世界文化名城论坛,成都“文化名城”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同。以天府文化厚植优势,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擦亮“三城三都”品牌的营城路径,于成都而言,顺之于理。其实在事实上,成都已经承担起以文化为桥梁,在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主动对话世界的城市担当。
文化为媒,成都正大力培养全社会国际视野、创新基因和争先意识,向全球传播城市理念气质,凝聚走向世界的深厚力量。
本报记者 赵荣昌
原标题:“开放创新文化”相协调:成都探寻公园城市发展动能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