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 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成都日报 2020-11-17 07:02
□本报评论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
当前,成都面临打造国内循环战略腹地、国际循环门户枢纽的战略机遇,正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通过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协同,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新产业、塑造新业态,厚植新的发展优势。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秉持人口高质量增长和人力资源高水平协同理念,推行积分入户、条件入户并行的户籍政策和“成都人才新政12条”,各类人才加快在蓉集聚、人力资源结构持续优化,“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叠加释放。
日前,成都印发《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人力资源协同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再次重磅推出支持科创空间引进创新团队、建立“共享人才”平台、推行“先安居后就业”、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股权化、打造“成都”特色专业(群)等12条创新举措,以高水平人力资源协同创新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标志着成都人才工作正在从“要素引才”向“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进阶跃升。
着眼于高质量供给,《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天府实验室全球高端人才招引计划,打造接轨国际的“科研特区”,引聚全球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科研管理人才。紧扣城市战略和产业发展,支持产业生态圈定向培育产业领军人才,鼓励合作建立行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产业人才培养标准,打造高质量的人才供应链,构建精准的引才育才模式。
着眼于高效率配置,《行动计划》鼓励青年人才在成都东部新区落户、到城市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支持头部企业推荐人才直接入选市级重大人才计划,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搭建“共享人才”平台,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人才配置体系,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耦合、高效匹配。
着眼于高效能转化,《行动计划》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科技成果所有权或10年以上的长期使用权,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高能级创新平台向社会开放,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加大青年人才安居保障,提升人才公寓可及性,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落户制度,打造全景式人才发展扶持体系。
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人力资源是最根本、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行动计划》着眼服务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摒弃了以人才政策论人才环境的传统思维,围绕聚人才、搭平台、给机会、建场景、优生态,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定将推动形成一个“各类英才聚蓉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原标题: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 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