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发改委: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能级上台阶
成都商报 2020-11-19 07:12
刚刚出炉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成都“回暖”势头一往无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前三季度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76.53亿元,增长2.6%,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生产需求稳步回升,发展动能不断积聚,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持续增强,成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为决胜“十三五”、夺取“双胜利”起着“压舱石”的作用。
一座城市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3年前,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目标和路径: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公园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产业经济地理重塑迈出新步伐、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迎来新的篇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认为,围绕这些地区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成渝将是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成都市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布局,连续推出重大举措。今年5月,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的成都东部新区迎来正式挂牌,进一步推动成渝相向发展;今年6月,中国(成都)西部科学城瞄准世界一流、发布战略规划,点亮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今年11月,天府国际机场校飞试飞,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最大的机场项目即将引爆西南。
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和支撑性工程、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十三五”期间,成德眉资同城化走向互联互通、深度融合。“三区三带”产业协作带建设已成为实现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试验田,为助推产业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开局。
10月,51个成德眉资“三区三带”产业协作带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646亿元,包括成都健康医学中心、蓉港青年创业梦工场等备受关注的项目都在开工名单中;上半年,成都外环铁路及市域铁路成德S11线、成眉S5线、成资S3线形成共建共管合作协议,S3线计划年内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72亿元的《成德眉资打通同城化城际“断头路”行动计划》,让山水相连走向民心互通。
跨越“十三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和四川省“主干”城市作用不断增强,引领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以成都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圈初具雏形,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全面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与省内其他经济区协同发展步伐加快,成渝合作持续深化,在全国区域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全力以赴推动
产业功能区这场革命
今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即将迈向万亿级!这背后,一个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依托京东方等龙头企业,成都现已聚集成都中光电、深天马、富士康、戴尔、联想、TCL等终端应用龙头企业,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
这是成都14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蓬勃发展的一幅缩影。
2017年7月,全市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要建设“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成都市发改委把产业功能区当作未来成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社会服务的主战场,“破釜沉舟推动产业功能区这场革命!”
2018年7月,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推动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协同发展的“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三年来,全市紧紧围绕产业功能区“两图一表”开展精准化招商引资,加快推动产业集群集聚、成链发展,产业功能区特色产业显示度有力提升。
三年来,功能区聚焦主导产业集聚成链发展态势显现,涌现出了诸如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天府总部商务区、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等一批先进典型。
今年,全市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载体,聚焦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方向,实现创新资源供需精准匹配,积极搭建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共兴。截至目前,全市共规划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54个,其中在建及新开工45个、规划9个,总建筑面积2807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2011.6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221.9亿元。
位于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场馆主体育场
大抓项目比学赶超
推动GDP连续跨越6个千亿台阶
成都市智慧治理中心的大屏上,421个在建重点项目实时在线,每个季度,这里都要组织开展远程视频季度拉练。跟踪项目进度、发现项目问题、督导项目进行,全市上下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重大项目从规划图走向现实,成为新的城市坐标。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大运会”体育场馆、华西天府医院……一个个回应民生期盼的项目走进市民的生活,一个个擦亮城市品牌的项目爆发力量。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创新“月调度+季拉练”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同时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项目长服务制”和“首席服务制”,重点提供手续代办服务和问题协调服务。今年疫情发生后,全市上下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重点项目专班建立“市领导专班+问题会诊解决专班+项目服务专员” 工作机制,市重点办派出处室主要负责同志按照“见一个服务专员、见一次项目业主、选一个重点项目、现场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共性问题”的要求,分赴项目点位进行帮扶。
重大项目推动城市经济总量跃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城市经济规模持续放大,GDP连续跨越6个千亿台阶,2019年占全国比重(1.72%)较2016年末(1.64%)提升0.08个百分点;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2016年以来GDP年均增速达7.9%,是国内万亿级城市中发展最稳定的城市。
“十四五”规划启动在即,成都市发改委已研究策划了第一批“十四五”重大战略性、功能性、支撑性项目,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示范区、内陆开放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型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等6大战略方向和重点领域,分类梳理了能代表城市在某一领域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和合作的24个重大功能平台,总计策划形成214个支撑城市功能、具有资源集聚力和效用辐射力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2.8万亿元。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原标题:成都市发改委: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能级上台阶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