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1分钱 体验100场高品质公益音乐演出
成都日报 2020-11-20 08:00
在成都(伽地)社区音乐厅,艺术家与居民同台亮相
晚上10点半,城市夜色渐浓,平日里车水马龙的街道逐渐安静下来。在锦江区汇泉南路与通宝街交会处的成都(伽地)社区音乐厅灯火通明。夜已深,陶醉在音乐中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
没有高额的门票,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艺术家,在成都(伽地)社区音乐厅,音乐与社区居民的距离触手可及。“以群众可进入、可参与、可持续为原则,我们以场地换服务,不花1分钱,让居民每年体验100场高品质公益音乐演出,高标准打造社区活动新场景,探索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径。”五福桥社区党委书记胡宇介绍。
社区空间打造成什么?
用音乐温暖社区
片片黄叶随风翻飞,轻轻落在草地上,在初冬的暖阳下,铺就一条金灿灿的地毯……从人来人往的东大街,转入通往成都(伽地)社区音乐厅的小径,车来人往的嘈杂仿佛都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走进音乐厅,挑高大厅气势恢宏,经专业声学设计,配备标准舞台,三角钢琴、数字化灯光音频控制系统、投影系统一应俱全,每逢重大演出,还可通过室外屏幕现场直播。
“首场公演开幕以来,大受社区居民喜爱,就连周边几个社区的居民也会积极参与,现在几乎场场爆满,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胡宇告诉记者,“别看现在大家都满意,社区空间打造之初,还有不少争议。”
原来,社区音乐厅所在的位置是原锦江区国际展示中心。在攀成钢片区完成转型升级以后,展示中心便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这块区域空闲了2年多,打造什么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五福桥社区通过院落坝坝会等方式对辖区居民广泛进行了意见征集。
“有的建议打造成微绿地,有的建议打造文化长廊,还有的建议打造美食街……”半个月过去了,征集意见如雪花般飞来。如何既能体现社区特色?又能满足群众需求?仔细翻看各式各样的意见,评审组犯了愁。就在此时,一条“营造音乐主题社区,打造一个社区音乐体验新场景”的建议让大家眼前一亮。
“我们社区是攀成钢片区转型升级后的新型社区,更高品质的社区活动空间,能回应大家对公共服务的期待。”提议的正是辖区居民夏罡,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四川音乐学院的副教授。
社区音乐厅如何运营?
社会化运作实现自身造血
“营造音乐主题社区,打造社区音乐厅,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未来如何运营?”不少居民代表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社区音乐厅就是要搭建一个感受音乐、参与音乐的社区公益艺术平台,让音乐进入社区,让市民‘零距离’欣赏高雅艺术。”面对居民的疑惑,夏罡给出了他的方案。“社区音乐厅必须要有自身造血的能力,才能长期健康运行。”
强大的音乐资源整合能力,是保障社区音乐厅内容纯公益性的基础。作为专业社会组织,夏罡所在的伽地音乐研究院累积了大量的艺术家资源,培养了大量冠军选手。音乐厅也和本地艺术院校、艺术院团、行业协会等机构达成合作,将音乐厅作为其高品质公益演出的实践基地。同时,将音乐厅外打造成以爵士音乐文化展示和爵士音乐现场演出为核心的小型市集,为市民提供集流行音乐欣赏、儿童休闲、轻餐咖啡、商务会客、城市会展等相关生活服务。
“合作方除无偿提供公益服务外,对市场化产生的收益,部分反哺社区,支持社区发展。”经过五福桥社区与伽地音乐研究院多次协商,双方达成合作,伽地音乐研究院将每年开展100场以上公益音乐会,包含艺术家音乐会、重大节庆音乐会、精品音乐赛事鉴赏等。“我们希望让社区音乐厅的模式形成全国样板,让大众有更多机会走进艺术。”胡宇介绍。
音乐空间谁来参与?
艺术家与居民同台亮相
“还有半个月就是合唱团的入团考试了,要抓紧时间练习啊。”刚下班回家匆匆收拾过后,家住凌云峰阁的市民周敏便朝社区音乐厅的公益音乐课堂赶去。
在社区音乐厅的舞台上,既有音乐艺术院校专家、国际比赛获奖者、国际知名艺术家的身影,同时,也少不了本地居民的参与。艺术家与居民同台亮相,共同歌颂美好的生活。“音乐厅运行半年多以来,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在大家的强烈呼吁下,我们还组织成立了五福合唱团和童声班。”胡宇告诉记者,“社区音乐厅,不仅让高雅艺术走下神坛,更让普通市民参与其中,真正做到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运行快一年来,通过观众鼓掌的频次,就能直观感受到居民音乐素养的提升。”音乐厅负责人谭皓溪笑着告诉记者,“观众们会自觉在曲目与曲目之间鼓掌,也没有群众会再把吃的东西带进音乐厅等等。一切的变化都在社区悄然发生,这就是音乐带来的改变。”
本报记者 李萌 锦江区五福桥社区供图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