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 成都将构建链接全球的高能级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
成都日报 2020-11-21 07:57
本报制图 江蕊松
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城市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提升城市能级位势、构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关键产业。在11月20日举行的成都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首次亮相。
结合成都城市长远发展目标,《规划》提出近中远三个阶段目标。其中,到2025年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研发中心、具有中国西部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国辐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亚欧影响力的流通中心,建设成为全国总部经济汇聚新高地。
在重点任务方面,《规划》提出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着力补短板、强优势、提能级,提出了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体系、空间体系和供应链网络体系三个体系。
提出三个阶段目标
策划八大行动计划
在发展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研发中心、具有中国西部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国辐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亚欧影响力的流通中心,建设成为全国总部经济汇聚新高地。
到2035年,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一带一路”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亚欧辐射能力的枢纽型信息中心、具有亚欧辐射能力的枢纽型流通中心,建设成为泛欧泛亚服务网络体系中的重要中枢。
到2050年,打造成竞争力卓越的创新引领型的全球科技中心、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西部流通中心,建设成为世界城市服务网络体系中的新兴城市。
此外,为确保《规划》的重点任务加快实施,成都还策划了天府总部经济聚核成势、高能级平台经济创新建设等八大行动计划,并配套了更具针对性的产业引导政策体系。同时,为确保“按图施工”“有序推进”和规划目标进度可评估易管理,《规划》分别从组织实施、规划衔接、营商环境、要素保障、统计体系五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构建“1+4+4+1”链接全球的
高能级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
《规划》提出,聚焦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建“1+4+4+1”链接全球的高能级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指总部经济模式。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认为总部经济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种管理运筹模式、一种高级经济形态,下一步重点在于增强总部经济集聚能力、运筹能力和辐射能力。”
根据《规划》,成都将引进培育,提升总部经济集聚能力;搭建平台,提升总部经济运筹能力;畅通链接,提升总部经济辐射能力。到2025年,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建成总量最大、能级最高、环境最优的全国总部经济汇聚新高地,总部企业数量超过400家,总部经济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
第一个“4”是聚力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四大核心引领产业集群,为全面厚植城市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新优势提供重要支撑。该负责人表示:“作为成都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头羊’,我们将其打造成为核心引领型产业集群,接下来将进一步增强核心引领型产业集群的全球显示度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个“4”是指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商务服务、服务贸易、人力资源、节能环保四大基础支撑型产业集群,优化生产性服务供给结构,壮大市场规模,全面提升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服务能力。
最后一个“1”则是指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该负责人表示:“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新兴技术向生产服务环节深度渗透,我们提出了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柔性化定制服务、共享型生产服务等重点新经济新业态。”
空间布局
一轴带动两港协同三级支撑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高能级高密度的空间集聚性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属于知识信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与实物产品或服务产品生产地具有空间可分性,借助高能级开放平台和通道,不断加速人才、商务、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与集聚,在区域内呈现出高能级的空间集聚特征。
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成都将塑造“一轴带动两港协同三级支撑”的空间布局。其中,“一轴”即是以天府大道为轴,以五城区、高新区、天府新区为重点支撑的条带状区域的生产性服务发展主轴。“两港”即是国际航空港和国际铁路港,“三级”即是城市核心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片区专业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园区配套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以产业功能区为牵引,优化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态势全面形成,66个产业功能区成为全市产业发展布局的主要载体。”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将以66个产业功能区和科创空间为依托,坚持“集聚成点、串点成轴、点轴互动”的空间发展理念,运用“平台城市”思维,优化市域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塑造“一轴带动两港协同三级支撑”空间布局。打造9个城市核心级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16个片区服务级专业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若干个园区配套级特色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打响“成都服务”品牌
构建引领区域的供应链网络
《规划》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全面开放,提升要素链接能力趋势。在全球产业深度专业分工合作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高点。同时,依托便捷的对外联系通道和高能级开放平台,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形成链接全球的供应链服务网络,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在增强枢纽循环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引领区域、辐射国内、服务国际的供应链网络。“成都国际枢纽地位突出,双流国际机场成为全国第四个‘5000万级’机场,4F级天府国际机场即将投产运营,国际班列开行数量连续3年领跑全国,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地位作用。”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全面打响“成都服务”品牌,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半径,以成都为中心,以四川省、成渝地区为辐射范围,构建引领区域的供应链服务网络。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深度挖掘“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内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需求,构建辐射国内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发挥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作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服务国际尤其是链接泛欧泛亚的供应链服务网络。
声音——
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海:
给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5个建议
昨日,在成都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海作为唯一的企业家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谢海围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供应链枢纽城市建设,顺应新的发展趋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会上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一是做强供应链枢纽城市的平台体系支撑。
二是支持提升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
三是抢占现代物流数字经济入口,加速物流枢纽建设。
四是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
五是促进供应链服务平台与金融的跨界合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
服务基于平台带动行业生态变化
“过去每个企业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什么都在做,短板决定一个企业的上限。云制造是一种社会化的协同,企业只做最擅长的部分,不擅长的部分让别人提供服务,实现平台社会化。这就叫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分析道,所以平台的建设就显得愈发重要。
刘刚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信息越来越透明了,过去产业链的概念变成网络概念,从而延伸出一个平台范式。“现在各种服务都是基于平台。上下游的概念被网络概念所取代,不再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而是所有的都向平台靠拢,然后通过平台为大家服务。这种平台范式下会带动各行各业的业态、生态发生变化。”
中国(深证)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所所长刘国宏:
建议成都建中国西部风投创投中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在中国(深证)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所所长刘国宏对成都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建设中国西部风投创投中心。发挥成都科研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活跃、双创金融西部居首等优势,借鉴美国硅谷创新发展经验。”刘国宏建议道,把发展创业投资与创新创业同时作为城市的主导战略,发挥资本力量,以更加市场化的发现和培育机制,使成都在未来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异军突起。二是优化科技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把创投引导、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等作为科技金融政策扶持重点,利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大契机,争取创投税收、注册、长期资金导入等先行先试政策,率先活跃创业投资,带动科技银行、科技投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发展。
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张萍:
形成属于成都的一个“世界办公室”
“今天讲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这是一个城市的根基发展,一定要强化。而我们未来目标更加明确了。我们要朝着世界级目标城市去发展。”结合楼宇经济,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张萍谈到未来工作的方向:第一个是从行业角度如何参与世界标准的定制。“目前,楼宇经济国家标准已经定制,我们希望可以推动成都结合自身经验、优势去参与定义一个世界级的楼宇经济标准。因为这个标准的定制,我觉得有利于完成今天会上提到的‘世界办公室’打造。”在张萍看来,如果用世界标准的楼宇经济制度打造世界办公室,会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世界总部和世界中心到成都来,形成属于成都的一个“世界办公室”结构。
本报记者 杨富 程怡欣 孟浩
原标题:1+4+4+1 成都将构建链接全球的高能级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