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什么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

成都商报 2020-11-22 07:53

11月20日,成都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成都提出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国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战略枢纽、世界服务经济优选城市。

三个定位,均为成都首次提出,这也是成都首次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题举行的高规格会议。

新一个五年即将起步,此刻战略布局恰逢其时。10月底,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被解读为更突出制造业占比,其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而在市场端,生产性服务业已被业内视为能使制造业“点石成金”的领域,有研究表明,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提高1%,制造业效率可以提升39.6%。

/新目标,源于新定位/ 适应新阶段的定位,打造枢纽城市和平台城市

成都此时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稳稳卡在“十四五”开篇的关键时间节点之前。走过“十三五”时期,成都从区域性省会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将“十四五”时期确定为建设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快迈向世界城市的新阶段。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是要适应新阶段的定位,打造枢纽城市和平台城市。

在此之前,在2018年1月,成都召开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两年多来,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有力支撑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事实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高频讨论的热词,已经火了小半年。

在“重回制造业”的当下,不光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均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国内的上海、深圳也在朝着“两个70%”的目标迈进,即服务业要占到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要占到服务业的70%。苏州市在今年7月召开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被外界视为突破地级市“瓶颈”的关键性力量,上海也表示正在抓紧研究编制《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向服务性制造转型升级。

“未来的方向肯定是这样,但准一线城市之间的PK,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特色,”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成都分所总经理舒椿海认为,成都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应当立足自身位置的优势。

“蜀道难”的成都区位优势何在?2013年以来的“一带一路”建设改变成都区位形势,一跃成为我国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其中铁路和航空运输是成都的优势所在。中欧班列(成都)是国内开行数量最多、运行频次最高、辐射区域最广、运输时效最优的中欧班列,今年疫情以来,有力支撑了成都外贸增长逆势加速,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5.3%,增速全国第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常年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今年疫情期间,起降架次一度冲上全球第一,自6月起,13条“客改货”航线覆盖全球五大洲,以畅通国际航空供应链。

“成都可以通过增加密度、布局网络,替代泰国曼谷等现行的洲际货运枢纽,”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戴尔(成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耀华曾在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企业家和行业协会座谈会上提出建议,建议成都建设匹配成渝“第四极”经济地位的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去分中国香港、中国台北机场的一杯羹。

明年6月将投入使用的天府国际机场,让张耀华的建议离现实近了一步。在这场会上,成都的目标比张耀华的建议走得更远。会上提出加快构建面向“欧盟—成渝—东盟”和“中东—成渝—日韩“两个市场循环的现代流通体系,打造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战略枢纽。

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国际门户枢纽,由辐射西部,到经略全球。

/集约集中,汇聚力量/ 吹响号角之前,成都早已排兵布阵

若从此前的行动看,在这次大会吹响号角之前,成都早已排兵布阵。

改革开放40年来,成都产业园区从东郊工业区起步,发展到遍布市域的116个工业园区,再到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从低成本、低门槛、高补贴集聚产业的工业集中区1.0版本,到以优惠政策引导和产业补贴吸引技术密集型企业集聚的高新区2.0版本。大而不强,是成都制造业的短板,2019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30.2%。

补贴过后,应当是市场自发的力量。“要建立以潜在市场需求为牵引、以低成本优良生态为优势,大力发展聚焦特定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要素、新材料,为产业功能区企业赋能,为制造业转型和新经济扩张提供持久动力。”今年3月召开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第六次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

成都市十三次党代会之后推进的产业功能区,是成都产业园区的3.0版本。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它要求聚焦产业需求强化生产要素集聚。从传统园区野蛮生长的状态中破壳而出,产业功能区以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区域性组团去标定成都的产业优势。

今年在66个产业功能区里全面启动建设的科创空间,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集约承载,囊括了产业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从成都生产性服务业的现实情况来看,聚沙成塔,放大了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果。

会议透露最新信号,成都的23个区(市)县将审视产业结构和功能需求,把不具备优势的产业功能区转换成以八大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业态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功能区。

一个更科学、更集约的要素供给新体系拉开帷幕。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原标题:成都为什么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