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码城市吸引力: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心所在

红星新闻 2020-11-22 08:22

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繁华闹市,风景园林如何成为街头风景?

一群行业专家、学者在成都找答案。11月21日上午,主题为“风景园林•公园城市•健康生活”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在成都开幕。会上,风景园林行业的行业专家、学者就如何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策略和路径展开分享。

在专家们看来,绿色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活力和延续力,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心所在。而公园城市,让公园和城市更高层次融合。

▲年会现场

解码城市吸引力

生态环境是吸引年轻人选择城市的重要因素

“公园城市的理念提出来以后,对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用一个细节表达对成都的重视,“我专门为这个会场做了一个PPT,一直改到今天凌晨。”

提及对成都的印象,吴志强反复提起成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经他调查,全国有三个城市最受年轻人喜爱,杭州、深圳,还有一个便是成都。在他看来,这便是成都致力于公园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变化,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打动青年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绿色不仅仅是说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这个城市在取得下一代方面有没有力量,有没有活力,有没有延续力,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人心所在。”

▲吴志强

吴志强将其进一步阐述为“家园思想”。

“‘家园’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除了绿色象征的生态环境,家园中还有代际间的感情依托、精神交流,而这些都是在绿色也就是生态的基础上延伸而来。”吴志强认为,解构家园,可以是家在公园,这是“小区”、“楼盘”等冰冷的词语难以表达的。

“工业化进程消耗了生态资源,但城市始终要回归人居生活。成都正在建设公园城市,实质是一个向可持续、绿色、新增长极转型的过程。吸引年轻人流入的,不仅是工作机会,还有对这座城市生态价值的认同。从这个角度看,绿色既代表生态意义上的美,还象征着城市活力与可持续发展性。”

对于未来的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吴志强充满期待。

“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0%,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步入中等收入社会。相应的,城市建设也从粗放式进入高品质发展的转型期。公园城市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一个路径,转型路上,我希望成都打造成一个中国城市中的样板。”

城市的硬性和软性

公园城市让公园和城市在更高层次融合

“公园和城市的关系在不断地演变、不断进阶。早期,我们的城市有公园,但这些公园是零散的、分割的、点状的,没有系统。到现在,我们开始用公园构建系统,这就是园林绿地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认为,公园城市就是让公园和城市在更高层次上融合,而这种融合是由一个个场景交织而成。

▲杨保军

“我们还要完善各种类型的公园,根据居民从社区到街区到城市再到郊区的路径,以及不同功能需要的不同活动,完善园林绿地系统。微更新、微改造、留白见绿、见缝擦绿等等都是能让老百姓更有体验感的东西。一个人一辈子有70%的时间在社区度过,营造社区景观的同时可以通过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滋养城市理想生活。从这个角度看,园林不光可以栖身,还可以栖心。”

杨保军将城市分成硬性和软性两部分。建筑、基础设施和产业等硬性元素之外,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同样追求精神生活的充盈,离不开公园、文化等柔性部分。“城市的柔性目标对应着城市中人们的情感世界,目标是更好地丰富精神生活。”

城市公园场景的营造,既出现在生活中的街头巷尾,也包含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蓝图中。

站在宏观视角审视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随认为风景园林在其中起到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城乡关系是三个分:城乡分割、土地分治和人地分离,公园城市的发展需要符合区域演进规律,也要符合城乡转型规律。”

▲刘彦随

“我们面对的环境、对象是多尺度的。园林景观可以放在城市尺度,也可以放在社区尺度,乃至区域尺度。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园林景观的研究更多地从地域性延伸到人文层面。”刘彦随解释,园林景观服务于城镇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其背后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治理,是解决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王培哲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据主办方

原标题:专家解码城市吸引力: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心所在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