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天全国新增本土确诊98例 疫情传播现新特征

成都商报 2020-11-26 07:25

  

11月22日,天津滨海新区居民在一处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 新华社发

11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冷链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截至目前累计超过5890万人感染,近30天全球日均新增确诊病例超过50万例。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国家不断增多,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

米锋介绍,近30天,我国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多数病例来自聚集性疫情,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有关部门将继续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

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 可能跨境运输新冠病毒

发布会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针对近期多地出现了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她指出,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

李宁指出,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疫情暴发期,各种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另外一个方面,各部门、各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近期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以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就增加。

李宁表示,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在加强物防方面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成效的,经过加大监测以及其他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处置,从而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总的来看,阳性率也是比较低的,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

尚未发现因直接食用

污染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

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针对近期冷链食品包装表面消毒后能否食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消毒是针对食品包装表面,主要是预防在流通环节可能面临的接触感染的风险,并且目前也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

张流波介绍说,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发布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在常温情况下,根据这个文件对低温冷链食品包装表面的消毒没有问题。如果要对低温冷库里面的食品表面进行消毒,相关的技术方法正在加紧研究,希望能够尽快在短期内出结果。

关于食品消毒后是不是能够直接食用的问题,张流波还表示,消毒是把病毒灭活,灭活以后核酸可能仍然存在,所以做核酸检测时仍然有可能阳性,所以碰到消毒后的核酸阳性不要过度紧张,因为消毒能够灭活病毒,但并不是破坏核酸。

新闻链接

天津瞰海轩小区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曝光:

首例感染者未戴口罩并在电梯内咳嗽

近日,天津东疆港区瞰海轩小区接连出现8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针对这起疫情,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昨日公布了该小区病毒追溯结果。经多日追踪发现,小区首个感染者曾乘坐电梯时未佩戴口罩,并在电梯的密闭空间中咳嗽、打喷嚏,污染了电梯环境,进而导致小区内其他居民被感染。

11月9日,感染者王某的公司组织他去进行核酸检测,早晨王某首先进入了4号楼的电梯,他在电梯里未戴口罩,还在里面咳嗽。跟他相隔不到两分钟的时间,1分55秒,康某一家三口走进了电梯。咳嗽会产生飞沫,飞沫长时间在空气里面会沉降,但是1分多钟飞沫是沉降不下去的,这么短的时间康某一家进入到电梯之后,里面会有可能存在的气溶胶和没有沉降的飞沫,造成了康某的感染。

这里面更关键的细节是康某没有戴口罩,如果当时康某戴口罩,他感染的概率就会降低,但是很不幸,当时康某进入到电梯的时候是没有戴口罩的。康某和王某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就串联上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严雨程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