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人被拒收现金等问题 国办发文破解数字化社会的“老来难”

成都日报 2020-11-26 07:30

本报制图 江蕊松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全面部署。

《实施方案》强调,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加强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

《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完善健康码使用,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优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

日前,《经济参考报》就如何解决数字时代下的老年人生活困境发表题为《支付难、看病难 2亿“银发族”如何跨越“数字鸿沟”》一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小编带您一起去了解7类高频事项+20条具体举措。

日常需求

1.完善“健康码”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

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做好服务引导和健康核验。

2.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

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失能、留守等重点群体,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上门巡诊、精神慰藉等服务,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3.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做好帮助老年人应对工作。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处置中,需采取必要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措施的,要在应急预案中统筹考虑老年人需要,切实解决在应急处置状态下老年人遇到的困难。

交通出行

4.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

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鼓励提供电召服务,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

5.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动支付、扫码乘车的同时,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6.提高客运场站人工服务质量。

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服务窗口要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指引等便利化服务和帮助。

日常就医

7.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

医疗机构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

8.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

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服务结合。

9.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务。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及随访管理等服务。

日常消费

10.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

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

11.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

提升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便利老年人进行网上购物、订餐、家政、生活缴费等日常消费。

文体活动

12.提高文体场所服务适老化程度。

文体场所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

13.丰富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智能化渠道。

针对广场舞、群众歌咏等方面的普遍文化需求,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为老年人社交娱乐提供便利。

办事服务

14.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优化政务服务,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

15.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

实体办事大厅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应合理布局,配备引导人员,设置现场接待窗口,优先接待老年人,推广“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办事体验。

智能产品

16.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

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

17.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

18.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

开展精准降费,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资费优惠,合理降低使用手机、宽带网络等服务费用,推出更多老年人用得起的电信服务。

19.加强应用培训。

引导厂商针对老年人常用的产品功能,设计制作专门的简易使用手册和视频教程。

20.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

通过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