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成都七中在中国化学奥林匹克赛囊获6块金牌 位列全国三甲!

2020-11-27 09:38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11月27日讯 记者从成都市第七中学获悉,2020年11月18日,第34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在杭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08名化竞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经过两场共计7小时的理论测试,最终124人获得金牌,163人获得银牌,95人获得铜牌。其中,成都七中6名同学参赛,全部获得金牌!4位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均获清华北大保送资格!2人进入全国前十,团体成绩高居全省第一、位列全国三甲!

640

参赛学生与主教练合影(左起:徐若涵、周正、覃君锐、范如本、侯元朗、何旭洋、蔡鑫榆)

参赛学生相关情况

2

参赛学生感言

蔡鑫榆

(预保送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竞赛一路,很辛苦,也很充实。我曾阅读最前沿的科学文献,饱览耳目一新的风光;也曾埋首堆积如山的资料书籍,体验学海无涯、以苦为舟的辛劳。

成绩不仅是个人努力的成果。教练范如本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拥有了科学认识事物、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默默支持的父母,在我失落时给予安慰与鼓励;激励、相互促进的战友,彼此陪伴,走过整个艰辛的竞赛历程……

最初选择化竞,是被那色彩斑斓的化学物质和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所吸引,是对隐藏于纳米尺度以下的微观世界强烈的好奇。正是这份好奇,促使我对化学未知的领域不断深入探索。而最初那些朦胧的幻想,则愈发变得具体和现实。这恐怕才是化竞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徐若涵

(预保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太快了。那最后几天。

决赛就这么结束了,如同纠缠多年的死敌“像凡人一样死去”,最后那一刻竟然有些失落。

无论如何,某些东西是离我而去了。不管是十八年的时光还是高中的竞赛生活。有同学将决赛写作天启,而我亦曾视之为审判日,在其恐怖之下惶惶不可终日,支持来自单纯的热爱、父母的安慰和老师的引导。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在梦中陡然惊醒(难寐之夜更多),而耳畔还回荡着各种术语;不知道有多少场测试中写字急到手抖,考完后埋怨自己基础不扎实;更记不清有多少页书被郑重地折起,待日后再来研究,最终出发前却再也无暇顾及。这一段竞赛之旅有太多痛苦与遗憾。

可我绝不后悔走过的这段时光。

Because  the  past  never  really  leaves  us.

我也知道未来是一种喜悦、恐惧与悲伤的奇妙混合物。

所以当我回望过去,我不会再固执而单调地希望时间慢下来,停下来。

我曾经希望给竞赛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而如今才知道那是单引号,它提醒我将眼光放得更长远。

过去的一切将被投影作用到未来。在我告别过去,感谢家长、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其他所有人的时候,我亦将不再惧怕在金色树林里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

周  正

(预保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高一入学前我从未想象过自己今天真的会进入化竞国集。最初,我对化竞可谓一无所知,和班上其他有备而来的同学甚至不敢搭话,是老师的鼓励与承诺让我咬牙坚持了下来。

默默地过完了一轮,大概初赛前3个月,好像突然开窍了。之前觉得是天书的东西慢慢能理解了,分数也慢慢升了上来。初赛幸运地考了很高的分数。我终于建立起了自信,也加深了对化学的理解。

对陌生而深奥的知识要勇于探究和钻研,更要保持沉着严谨的态度。朝着心中那片星空勇敢地奔跑吧。

何旭洋

(预保送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11月16日,杭州。

我满怀激动和期待进入了决赛考场。考场很大,穿行在纵横的过道,我仿佛化作古希腊神庙中央的一只蚂蚁,在某个不可名状之物的脚边瑟瑟颤抖。

考场最前方的大屏幕上赫然呈现一个鲜红的数字时钟。每一秒的流逝都表明,我距离最终的那场宿命之战又近了一步。

此时我的内心响起了一段歌词:“This  will  be  the  day  we’ve  waited  for, This  will  be  the  day  we  open  up  the  door.”

随着开考提示音的响起,随着结束提示音的敲响,我长达两年的竞赛生活便在这样昂扬的歌声中结束了。

有人说,竞赛生活很辛苦,竞赛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放弃自己的周末。我们也曾经自嘲:“竞赛生不配拥有假期,高考生放假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也有人说,竞赛风险越来越大。不断变化的政策,年年缩水的优惠,愈加激烈的竞争,都使许多学生对竞赛望而却步。

但我为什么还是选择了这条艰辛之路,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的终点?

因为它不仅带给我知识,更锻炼了我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模式以及面对挫折时“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的健康心态。这些收获,才真正可以陪伴我一生,不管我将来从事何种职业。

因为化学的学科之美。对称优美的无机结构,精彩绝伦的反应机理,严谨自洽的物理化学,看似庞杂无章实则暗含规律的元素性质,这些代表了最纯粹的理性美的事物,在化学中还有很多,并且随着我知识水平的提升,看似最简单的知识点背后也可以挖掘出更深一层的内涵和解释。在这种反复的探讨和学习之中,我充分体验到了“思考”本身的乐趣。生而为人,能够思考便是幸福的,这是我在化竞的长路中的另外一个体会。

因为老师、父母、学长和队友的鼎力支持。我要感谢敬爱的范如本老师给我们备课出题,熬更守夜。感谢父母在好几个夜晚和我促膝长谈,把我从精神崩溃的边缘拉回来,让我能够坚定而自信地走下去。感谢学长们对我的激励和引导,没有那个暑假夏令营学长们的宣讲,我绝不可能选择化学竞赛,和化学这个美丽的学科邂逅。感谢我优秀的队友们,不论是平时的讨论还是相互出的考题,你们对我的引领作用不可替代。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