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奋战20多天,他把好进口抗疫医疗物资“第一关”
红星新闻 2020-11-29 20:07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而来,又正值春节假期,企业先后停工,员工陆续返乡,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成了疫情防控最紧缺的产品。当时,在市内企业加紧生产的基础上,成都加大国际应急物资采购力度,但进口医疗器械属于许可管理,各个国家的标准又各有不同,把好进口医疗物资质量“第一关”显得尤为重要。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监督支队副支队长焦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能置身事外?”怀着这种心情,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监督支队副支队长焦健主动请命,在大年初三晚,不顾刚手术完还在恢复的身体,连夜只身前往青白江区抗击肺炎国际医疗物资采购办公室,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战役”。
“当时最大的目的就是想,我过去能尽快辨别、审核进口来的物资是不是在当地属于医疗器械,是不是符合我们国内现行的医疗器械医用标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焦健至今记忆犹新。让焦健没想到的是,刚刚到岗,第一批采购物资就已经来了。时钟静静走过24时,人们已进入甜甜梦乡,而此时却是焦健最忙碌的时候。“白天是中国时间,晚上是世界时间,因为有时差,白天收集到的采购信息,很多需要等到晚上当地进入工作时间后,才能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和供货方核实物资的相关资质。”审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焦健坚守一线,主动常驻值守,全身心投入审核工作。无论是网络咨询、现场审查、电话回复等,到处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哪里需要去哪里,同时对审核工作环节严格检查梳理,不容半点疏忽,确保形式审查符合相关要求。
对于焦健来说,这场仗并不好打。“要有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需要反复和供货方确认各种资质手续。”焦健说,所有拟采购的进口医疗物资首先要确定其质量是否达到标准,不然白花了钱不说,一旦投入使用达不到防护效果后果就很严重。“但采购是面向全球的,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的信息纷至沓来,最难的是语言。”提起当时的难心事,焦健笑了笑,英语还好说,一旦遇到一些小语种就无从下手。关键时刻,焦健联系了专家组的成员和同事来一起攻克这一难题,各种翻译软件齐上阵,抢抓第一时间对资料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
正是在这种高度负责、恪尽职守、直面风险的状态下,焦健完成了700余万件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合法性的形式审查,为下一步医疗物资的调配使用打好基础。20多天后,焦健才抽空回了趟家,看了看熟睡中的两个孩子,他说,虽然这个春节没有陪在家人身边,但为成都紧急物资的保障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关键时刻疫情的防控践行使命担当,始终无怨无悔。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摄影 吕国应
原标题:连续奋战20多天,他把好进口抗疫医疗物资“第一关”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