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城之名致敬英雄

成都日报 2020-11-30 07:12

11月30日,礼拜一。坐标成都,天气微凉。早高峰的地铁迎来人潮,人们戴着口罩,自觉排队,井井有条。早餐店在炊烟中迎来第一波客人,抄手和锅盔散发着独属于成都的味道,吃完上班,一切刚好。

这一天与往常似乎一样,但其实又不怎么一样。我们享受着秩序与安定,但也时常会想,用双手托起这份安定的不同岗位上的人,每天面临的考题都不一样。

比如,时间倒退一天,成马开跑。为了做好比赛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相关单位早早就开始部署和协调,还提前三天进行了应急演练。从疫情最初,到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每个岗位上的人都未松懈过。也正因如此,这座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不仅拥有秩序与安定,更收获了蒸蒸日上的发展,是全国千万以上人口城市中感染率最低、复工复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今天的成都,还有一处不同。今天,成都将召开一场隆重的大会——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表彰大会,目的,正是对这座城市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期间诞生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以最高的礼遇向城市英雄致敬,更让成都人,凝聚起更加顽强、奋进的城市精神。

众志成城

打赢一场特大城市的抗疫攻坚战

成都是全国千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个奋战在战线的人。

一场特大城市的抗疫攻坚战,背后有多少严丝合缝的统筹与配合,可想而知。但回到惊心动魄的最初,成都书写的节奏是这样的:

1月1日,部署实行每日不明原因肺炎、流感等重点传染病收治情况“零报告”制度;

1月16日,发现首例输入性观察病例后,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并启动联防联控机制,1小时完成流调、5小时完成初筛;

1月21日,成都市委常委会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公安、应急管理、交通运输、边检海关、市场监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科技硏发等各条战线干部职工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

1月22日、23日先后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迅速部署开展全市城乡社区、交通卡口、酒店民宿等第一轮全覆盖排查。23万名医务人员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49.1万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下沉到4370个社区、6.3万个小区院落、3.2万家酒店民宿,915名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采访,发出战疫最强音……

从1月21日起,成都仅用11天就完成3轮全覆盖排查,用57天清零本土病例,有效地遏制了病毒蔓延。

而后,成都更是用一张严密的大网严防死守,构成这张大网的,其实就是每一个坚守岗位,和挺身而出的人。

我们仍旧能回忆起那些令人泪目的细节。

华西医院支援武汉的第一批次医疗队员1月24日就已集结完毕,次日就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前线。而他们,也是全国最早组队请愿上战场的“战士”队伍之一。

在1月20日当晚,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33个鲜红的手印按在一纸请战书上,“我请战”。而那几日,成都各医院光是密布红手印的请战书,就多得数不过来。

那几日,成华区保和街办财务人员彭放,手指破皮带血,那是一天敲门近400户而留下的痕迹。大量的工作人员到社区入户逐家排查,一天敲门几百户,是家常便饭。

还有过年不休连夜赶制口罩物资的企业、千方百计保障粮食蔬菜供应的商家超市,还有交通、环卫、快递、媒体等等各行各业的成都人……他们以点滴之力聚沙成塔,构建起城市正常运转的强大保障。他们值得一声“英雄”,值得一座城市的最高礼遇。

化危为机

成都经济社会恢复按下“快进键”

成都人喜欢安逸,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真正做起事来,成都人更追求一马当先。当疫情逐渐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成都开始“战疫情、促发展”双线作战,以夺取“双胜利”。

成都是全国复工复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当然,这着实不易。

2月3日,成都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允许企业在满足防疫条件的前提下复工复产。

3月6日,工业企业全面复工,3月底,建筑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全面复工,为经济社会加快恢复赢得了先机。

许多钻研城市经济领域的人对今年4月出炉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印象尤为深刻,因为那是遭遇了一场疫情之下的成绩单。成都表现十分亮眼,因为经济“韧性”十足,能“扛”又能“打”,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5.57亿元,比上年同期仅仅下降3.0%。在同期公布了一季度数据的7座新一线城市中,成都的回落幅度最低。

而到了经济“期中考”,成都GDP增速已回正,以“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的年中成绩,位居全国城市第七,并进一步缩小了与第六位苏州的差距。

能够在危中育机,仍离不开“人”的韧性与创新。

比如,成都为保障复工复产开展的“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各个建设企业纷纷迎来了一对一“专班”成员。他们把企业的需求列成长长的表格,逐一解决,逐一攻克。

事实上,直到现在,成都仍在严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作为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全省唯一的国际航空入境点,成都市未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未发生一起院感事件,未发生一起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关联病例。

而与此同时,成都积极开拓国际全货机战略通道,先后开通19条通达五大洲的“客改货”航线、稳定运行10条国际全货航线,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和跨国企业正常经营,国际(地区)直飞客运航线恢复至22条。1-9月,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全国第二;中欧班列开行2991列、同比增长45.6%;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达5231.5亿元,增长25.3%……

成都的政策组合拳,加上成都人的一往无前,为经济社会加快恢复按下了“快进键”。

一二三季度,成都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3.0%、3.9%、6.3%,分别高于全国3.8、0.7、1.4个百分点,走出了一条坚强的V字曲线!

奋勇前行

抗疫精神转化为前进的澎湃动力

或许是经历了风雨洗礼,成都人更加斗志昂扬了。抗疫精神,转化成为了前进的澎湃动力,成都的这一年,有了更大的成长与惊喜。

今年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而到了最近,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最新公开数据,1-10月,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国、全省2.3、0.4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22.6亿元,同比增长24.5%,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成都又收获了很多新的荣誉。8月,成都在GaWC最新世界城市名册排名升至全球第59;9月,成都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奖;到了最近,成都又收获了“最具幸福感城市”12连冠、新时尚之都综合实力第一的荣誉……

成都人,显现出更强大的向上的动力与更创新的思维。

比如,成都去年首创性发布的“城市机会清单”,到上个月,成都已累计发布了第八批。

比如,今年3月,成都开创性地宣布,将每月发布100个面向社会、触摸未来、链接应用的新场景和100个硬核支撑、开放兼容、彰显个性的新产品,今年将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自那以来,成都每月都会进行一场不同主题的“双千发布会”,从未缺席。

再比如,今年9月8日,《成都市全面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即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正式出炉,详细提出24条改革举措,共有140项改革点。对于营商环境,成都始终有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逐。

更有活力的社会经济发展,造就了成都人更具幸福感的生活。而我们享受今晨的明媚,始终忘不了背后的这些人。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但正是这些不凡的“凡人”,托起了此刻,这个安定,且朝气蓬勃的清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原标题:成都,以城之名致敬英雄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