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

成都商报 2020-11-30 08:11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从新冠肺炎疫情到南方洪涝灾害,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

在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表彰大会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们身上。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新冠肺炎应急队队长杨铭:

身处疫情“中心”,她以医院为家24小时待命

微信图片_20201130080934

 

1月中旬的成都,确诊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消息传来,市民的心揪紧了。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作为成都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成都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都在这里接受治疗,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成都新冠疫情的“中心”。发现首例患者后,他们立即行动,集结医务人员组成应急队伍,不出三环,24小时待命。

现年44岁的杨铭作为医院应急队队长,以身作则,她从1月17日开始驻扎医院,以医院为家,参与每位患者的诊治,负责应急病房的日常管理和大量对外协调工作。她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随时准备着处理紧急事件。截止到目前,她所带领的团队共计诊治新冠肺炎患者83例,其中危重/重症15例,同时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杨铭每天忙碌到无法分清上、下班时间。除了保证每天几小时的休息时间,她经常要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下班。

病毒的攻击是无差别的。为了保护应急队员不被职业暴露、保证人员安全,她反复就病房工作的细节问题进行说明,别人开玩笑说她“啰嗦”,但她却说“不允许侥幸心理导致小概率事件发生,每个人都要平平安安的”。有了层层把关,最终实现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

由于新冠肺炎是特殊疾病,具体到哪位患者做哪种检查,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哪些部门协调配合,哪类病人用哪类药、怎么用,复查时间及复查项目等,杨铭都要全部掌握。同事们都说,“没有哪个医生能全盘掌握各个方面,只有她。”

她在病房里曾收治成都市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仅有3个月)。由于患儿太小,无法用语言表达感受,且患儿母亲也是一个新手妈妈,因此治疗和照顾患儿的日常起居都要格外注意。

作为患儿的主治医师之一,杨铭和她的团队为患儿和母亲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医院女性医护人员中有不少都带过孩子,所以在护理时也会给患儿母亲一些建议,教其如何拍奶等护理动作。为了不让娃娃着凉,医护人员还准备了加热器、澡盆等母婴用品。在冰冷的病房中,无数位“母亲”呵护着这位最小病患。而孩子每一次脸上展现出的笑容,让大家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最终,患儿在近1个月的治疗后,治愈出院。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杨铭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甚至要在电话里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1月29日,四川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杨先生出院,从他入院到出院,隔离病区医护团队付出了无数心血。出院时,杨先生留下一封感谢信,信上,他用“感谢、敬佩、信心”作为关键词,表达了自己的感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杨铭对这场“战疫”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她表示:作为一名公卫人,面对疫情责无旁贷。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更应冲锋在前,用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换来更多人的平安。而对于这场“战疫”中的医护人员,她表示:他们只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图由成都市公卫中心提供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钱树森:

凯旋归来,却来不及送母亲最后一程

微信图片_20201130080959

“您等来了儿子平安回来,却没等到见儿子最后一面。妈妈对不起,特殊时期儿子做不到也不能送您最后一程。儿子刚从前线救人回来,希望您能原谅儿子的不孝,能为儿子感到骄傲。”这是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钱树森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中的话。对于妈妈的离世,他难掩内心的亏欠之情。

钱树森是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还是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新冠疫情发生后,钱树森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时刻准备加入抗疫一线。2月3日晚,钱树森接到紧急通知,来不及和家人、朋友告别,带上早已准备好的救援装备,挥别同事,直接从医院出发,赶往抗疫一线。

车上,钱树森泣不成声。上午,他刚为患恶性肿瘤的母亲办理入院手续,来不及和母亲说一声再见,就离开了。“疫情就是命令,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的使命,相信妈妈也会为我自豪的。”擦干眼泪,钱树森踏上征途。

到达驻地,钱树森稍事休整后马上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到达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后,他第一时间投入到CT安装的前期工作中。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后勤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钱树森和来自北京、上海、陕西、新疆等地的白衣天使们同心协力,安装调试完毕车载CT,开始为患者进行检查。

2月12日晚,接到前线指挥部命令,钱树森和队员们到达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阳方舱医院参与筹建工作。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阳方舱医院共有3名CT诊断医师,负责方舱内近千人的胸部CT诊断。前期工作开展涉及事情繁琐,钱树森曾连续一周多持续与队友一起在方舱医院工作,没有休息;后期他除自身的诊断工作外,还协助临床医生讨论患者肺部病灶变化情况。他说:“我们就是医生的眼睛,一定要把好重要关口。”

钱树森在前方抗疫,同事们在后方帮他照顾生病住院的母亲。母亲躺在病床上,时常问起儿子怎么一直没来看她。钱树森和家人瞒着母亲,称自己去援助邛崃的合作医院,很快就回来。可是一周、两周、一个多月过去了,仍没有见到儿子,这时家人才不得不告诉老人家真相,她儿子在武汉支援战斗。

3月20日下午,钱树森成功完成援助湖北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凯旋。第二天,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钱树森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而此时,钱树森还在封闭休整中,连送母亲最后一程都做不到。得知钱树森母亲去世的消息后,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卫健委及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医院党委副书记陈泽君院长、刘耀副院长等人和钱树森一起赶往他的家乡自贡,看望慰问钱树森的家属。

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电视台、成都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10多次对钱树森的事迹进行报道,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来自澳门的康雪涛一家人,看到相关报道后被深深感动,其两个女儿创作了诗词《致逆行者》,“奔赴前线,日夜启程。没有犹豫,何惧病毒,勇敢前行……”表达了对逆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英雄的崇高敬意。

“钱树森只是把悲痛深深藏在心底,把坚强展现给我们这些并肩战斗的战友。”同事们说。钱树森表示,未来他将一如既往,履行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者的责任和使命,守护大家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王拓

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双水碾派出所民警、一级警长熊宣华:

“年可以补过,防疫绝不能耽误”

微信图片_20201130081026

熊宣华:男,197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94年入伍,2016年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成都市成华区站北路社区党委副书记、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双水碾派出所站北路社区民警、一级警长。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他从大年二十九开始,连轴转41天,累计走访排查5000余户、20000余人次,保证了辖区“零感染”目标的实现。

“站北路社区紧邻荷花池和茶叶市场,有200余户来蓉经商的湖北居民住在这里,共计700余人,是成华区湖北来蓉居民最多的社区之一。”熊宣华是站北路社区党委副书记,也是成华区双水碾派出所站北路社区民警。他所管辖的社区毗邻火车北站,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多,治安状况复杂,被称为成都疫情防控的“关口要道”。

在今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他积极协助社区做好小区院落的疫情摸排、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带领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区上以及分局支援力量30余人,每天深入19个小区院落和53家民宿、11家旅店做好法制宣传,挨家挨户摸排,指导小区院落、民宿、旅店、网吧、茶楼做好疫情防控,累计走访排查5000余户、20000余人次,保证了辖区“零感染”目标的实现。

从警以来,熊宣华已经4年没回家乡过年。2020年春节前,正当他准备妥当回重庆探望父母时,疫情来势汹汹。得知辖区内有众多湖北来蓉居民,熊宣华心里一合计,“年可以补过,但防疫时机绝不能耽误,今晚我必须回去!”此时,重庆老家村里也同步升级了防疫措施,限制人员出入,急得他“跳脚”。终于连夜做通了村上的工作,他在父母目送中,匆匆踏上了返回成都的旅途。

回到岗位后,他根据平时收集的湖北来蓉居民情况,连续奋战36个小时,逐一完成了落地核查工作,并对湖北返蓉居民进行登记和防疫知识宣传。

火车北站回蓉人流量大,为了把好“外防输入”的重点关口,他主动向所党支部汇报,在火车北站通往社区的西桥东巷路口设置了一个24小时健康知识宣传点,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卫生检疫宣传。同时,他充分发挥“1+3+N”工作机制优势,发动和依靠网格员、党员群众、志愿者密织群防群治大网,配合社区挨家挨户不间断开展排查宣传,从大年二十九开始,连轴转了41天,累计走访排查5000余户、20000余人次。

“疫情就是警情,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是我工作的唯一标准!”他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也赢得了社区居民发自内心的支持。有辖区民宿老板联系熊宣华,主动承担起动员所有民宿闭店的任务,还表示要监督同行情况,一旦发现违规问题立马上报,营造了警民同心抗疫的良好氛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图片由成华公安提供

成都凡米科技首席执行官李卓东:

春节加班加点,助力科技战疫

微信图片_20201130081056

疫情下,如何为一线提供可靠的装备?许多企业努力着。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回忆起今年这个特殊的春节,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卓东记忆犹新。在疫情期间,85后的他及团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改良生产线,研发抗疫新产品,并带领公司员工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中。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各种医疗物资成为刚需。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之前的主营业务是与母婴相关的测温产品,产品以出口为主。今年1月15日,公司开完年会后,大家陆续开始回家。就在大家准备好好放松过年的时候,18日晚上,李卓东参加成都市关于防疫物资筹备的会议后,大家又陆续赶回了公司。除两个员工因特殊原因外,其他员工都在除夕前到岗,每天来领物资的人比公司的员工还多。供应部门的员工成都深圳来回飞,“人肉”运输零部件;工厂里,堆着小山一般的方便面;除夕当晚忙到三四点;生产线人不够,研发部门的同事顶上;没人叠包装盒,找来了园区的保洁阿姨……李卓东表示,当时,所有人都忘了过年这事,忙完赶紧回家休息,因为第二天还需要继续。

公司以最快速度调取智能体温计,在年前快递基本停运的情况下,派专人将智能体温计以最快速度送至机场、火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

在此次疫情关键时期发挥巨大作用的凡米红外测温仪,就是李卓东带领团队研发两年的科技成果。“之前,我们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供应链都在外地。”李卓东表示,现在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本地化了。之前,一方面是不知道成都本地及周边有这样的供应商;另外,很多零部件最开始开模的费用高,要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一旦开始生产,价格就降下来了。李卓东打开测温枪的电池盖,指着其中的弹簧介绍说,价格只要几分钱,之前在东莞找,供应周期需要十到十五天;现在实现了本地供应,时间只要两天。

看不见的供应链的变化之外,目前李卓东正在培育自己的品牌。“四月份开始做电商,刚开始就安排了三个客服,结果每天十多万的咨询量,根本来不及回复,之后很快增加到了十五个人”。

除了测温枪,李卓东及其团队还开发出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测温设备。李卓东拿起一顶安全帽,指着帽子与额头接触位置一个商标大小厚度的装置说,这个里面有一个测温芯片,工人戴上安全帽进入工地范围后,其实时体温就会自动显示在管理人员的手机上。这样既提高了测温准确性,也简化了管理人员的日常操作。不光在工地上,在工厂以及学校等场景,该测温芯片也可以绣在胸标或者领标的位置,实时对穿着该件衣物的人员体温进行监控。除了测温芯片,该公司还开发了腋下实时温度贴以及人脸加体温识别门禁等产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摄影记者 吕国应

原标题:致敬英雄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