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问策 未来成都

成都日报 2020-12-04 07:05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成都将始终坚持把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旗帜方向。 图为从龙泉山眺望成都市区。 本报记者 李冬 摄

一个城市的未来,城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饱含在城市战略规划的设计之中。

12月2日,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代表座谈会举行,23名社会各界基层代表汇聚,围绕各自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成都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献上自己的一分力量。

这已经是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第五场座谈会了。

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意义十分重大,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只有牢牢把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大势,才能锚定好发展方向、找到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动能、新发展活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社会发展新局面等方面提出重要要求,为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

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成都开门问策“十四五”:从中青班干部,到经济社科界专家学者,到企业家行业协会,再到上海等先进城市的智囊团,再到基层代表……从政府到企业,从行业到区域,从专家到市民,真正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汇聚各方力量。

视野关乎站位格局,格局关乎事业成败。

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的“时间表”。成都用更长远的眼光,更宽阔的视角直指“十四五”,这其中,既有宏观的考量,也有细微之处的精细设计。

开门问策、集思广益!

问计于民生动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热切期盼,也为成都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画出“最大同心圆”。

关键词:近景画与远景图

在更新、更高的视角寻找城市发展路径

站全球之高、看时代之远。

作为成都培育形成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关键期,“十四五”期间,成都承担着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使命。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成都主动对表对标,深化对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的研究,为的是在更新、更高的视角寻找自我发展路径。

11月24日,上海,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从全局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成都的规划要放在国际大背景大环境下来思考,要放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阶段来思考,要放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这样一个总体战略布局中去谋划。”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成都将始终坚持把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旗帜方向。

“公园城市要成为推动经济竞争的发展优势,变成可以吸引人才和高端经济的优势,以公园城市的城市品质带动城市竞争。”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道出成都中远期发展的关键。

站在上海的角度看待西部成都未来的发展路径。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从全球视野阐述了成都未来能级跃升的可能方向。“区域性、专业性的节点城市会出现。”他认为,陆权、空权的地位持续提升,内陆腹地转为开放前沿,是成都晋升全球城市要把握的重要机遇。

而在11月20日召开的成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成都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以亚蓉欧航空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为支撑,加快构建面向“欧盟—成渝—东盟”和“中东—成渝—日韩”两个市场循环的现代流通体系,打造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战略枢纽。

如何建立与城市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与成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动能体系,与人民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城市治理体系?

10月14日,成都,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国家智库以及本地的专家学者献计献策。

“建设消费中心、创新中心、开放中心和生活中心。”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围绕在“双循环”中成都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既有话家常的开诚布公,又有谋划深远的火花碰撞。与会专家学者以科学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前瞻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认真思索成都的未来。

“站高一点,跨越一步。”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直言,在“十四五”期间成都要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撑性的产业来培育。“把航空航天产业做起来,首先要实现产业细分,细分才能聚集,才能够形成产业集群,这样成都就有可能在未来占领制高点。”

从城市长远出发、从长远需求出发、从未来趋势出发,坚持长远与当前结合,心怀“远景图”与“近景画”两幅蓝图,成都坚持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谋篇布局,加快打造承载美好生活的“未来之城”。

关键词:“主人翁”

主动担当共谋城市发展命运

一座城市的发展与企业息息相关,“十四五”期间,企业和城市如何相互“赋能”,实现发展的同频共振?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继续坚持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11月17日举行的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企业家和行业协会座谈会上,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承志带来了打造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的想法。“充分发挥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在航空制造上的聚集效应、协同效应,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千亿级的现代化航空产业规模,整体拉动区域制造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我们将承担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城市产业一起往前推进。”

企业家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句句捏住“七寸”提建议,发出最真实的声音。这边,企业讲述想要一个怎样的城市、谈论城市该如何提供支持;另一边,政府从企业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城市的建议中,找到自己可以以及应该做哪些事。

跳出成都看成都,把握大势谋大事。“成都是中国的成都、世界的成都,是最有可能在大消费引领下创造世界级的新消费之都。”为了在会上拿出高质量的建言,新希望集团党委书记、新希望六和股份执行董事长、总裁张明贵在前期进行了多次调研。他认为,成都应该抓住大消费时代这个背景,吸引生产制造企业里面的中层干部、优秀的互联网从业者、各个行业的创业者,让这些人批量涌入到成都这个消费场景里面。“通过聚合,最终一定会形成化学反应,产生围绕新消费创新创业的群体。”

主动担当时代重任,以主人翁的精神真正谋划、管理城市。年轻干部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成都加快崛起的中坚力量,通过实践磨炼、理论学习和思考,大家对成都的发展和未来,也有很多真知灼见。

“基于未来城市发展需要规划当前城市布局和城市建设,基于战略定位和居民需求谋划城市功能品质整体提升。”10月13日的中青班干部座谈会上,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兆兵对我市“十四五”规划水资源保障、水生态提升和水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深入的谋划。“以天府绿道为基础,依托全域水系脉络,融合生态、场景和业态,营造一批原生山水、田园度假、生态绿滩、滨水街区等特色蓝网场景,推动形成‘蓝绿交织、水城相融’的大美生态城市格局。”

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年轻干部主动担当,城市更有希望。

深谋“十四五”,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年轻干部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从实践角度积极为这座城市长远发展献睿智、出良策,共谋城市发展命运,言语间纷纷表达对城市奉献的强烈愿望,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期待。

关键词:老百姓的热切期盼

汇聚社会各界的“源头活水”

“十四五”规划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不仅是城市长远发展战略的落地生根,也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坚持开门问策,成都将顶层设计和人民需求相结合,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成都“十四五”规划编制及2050发展战略研究中来。

在12月2日,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代表座谈会上,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鼓励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成都提出,越是老百姓切身相关的事情,越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就越是要重点关注,相关职能部门要紧跟,立即拿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广发“英雄帖”,汇聚“金点子”。

今年8月,一道“成都市‘十四五’规划邀你建言”的征集令,通过成都的各大门户网站、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及微信端、各个媒体及其新媒体客户端等多个平台及渠道发布,并同时开通网上征集意见建议通道。全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城市下一个五年的战略谋划中。

“依托成都的优势本底做好未来产业布局,既要着力培育代表性的本土企业,也要进一步打响成都的文化名片。”在民革成都市委会组织各领域党员专家代表召开的“十四五”规划专题座谈会上,大家围绕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人才政策、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等谈看法、提建议。

在市教育局召开的“我为成都社区教育‘十四五’规划献良策”会上,武侯区社区学院副院长田许明提出,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提升社区教育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围绕城市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高新区也召开了一场“十四五”发展规划座谈会。来自社区的基层代表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的具体建议,“希望在接下来的规划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菜市场、中小学校等与居民生活和健康、教育息息相关的基层服务设施功能进一步优化加强,用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更好地为居民带来便利。”

集思广益,为“十四五”新征程起好步,来自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成为制定规划的“源头活水”。

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谋略,一个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愿望的规划蓝图,即将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本报首席记者 钟文 侯初初

原标题:开门问策 未来成都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