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筑巢记——专访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者代表

成都日报 2020-12-11 07:08

中建八局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项目经理詹进生(中)发表对项目的意见

T1航站楼出发层外立面已具规模,主体结构、钢结构已完成100%

紧挨天府国际机场1号塔台的廊道式候机楼,已基本安装完毕,正在调试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还依旧在诉说。”这是俄国“散文之父”果戈理对一座宏伟建筑的感慨。

距离市中心约50公里的成都之东,驮日飞翔的“神鸟”羽翼渐丰,将于明年上半年腾空而跃,推开一扇世界之窗。自开建以来4年多里,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数万名建设者用勤劳与智慧浇筑钢筋与水泥,一片荒山野地变成了“神鸟”之巢,一个“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我国最大民用航空枢纽工程矗立大地。

泥泞的工地、辛勤与汗水、板房与轰鸣,在夜以继日忙碌的身影中,一张宏伟“蓝图”变成了实体建筑。这背后有道不完的故事,述不完的感动,我们只好从一个“点”——中建八局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项目经理詹进生的故事开始,试图表达对数万建设者的敬佩之情。

他,

不按套路“出牌”

受领重任后 他却背起旅行包先“游”全国

2017年9月,詹进生接到一个艰巨而自豪的使命——担任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项目经理。感受到的艰巨和自豪,皆因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航空枢纽项目,也是四川史上最大投资的建设项目。

航站楼是机场建设的三大核心工程之一。受领重任后,詹进生并没有立即前往项目现场驻扎,而是背着一个旅行包与总工程师石鹏一起在全国“游”了一圈。青岛、郑州、杭州、天津、昆明、重庆等地,他们的足迹在半个月里遍布了这些地方。此举被大家称作不按套路“出牌”。

“当时全国在建的重大工程项目,我们几乎都走了一遍,学习到了不少东西,现在回想起来对安全而高效地推进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建设的帮助不小。”詹进生称,中建八局承建航站楼超过40个,是全国承接航站楼工程最多的企业。

有了这些经历和基础,可以说中建八局是拥有航站楼建设丰富经验的企业。开工之初,中建八局把该项目建设以冲击“鲁班奖”“詹天佑奖”作为目标。快到不惑之年的詹进生为国家一级建造师,参与建设大大小小的工程不少,但是他从受领任务那一刻起就清楚,承建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的责任有多重多大,必须在战略和战术上保持高度重视,不打无准备之仗。

詹进生称,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施工工人最多时达3500人,现场管理者有100多人,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保质如期完成,是他思考得最多的。经过一番“巡游”参观学习,詹进生决定在创新管理、智慧应用上多下功夫,实施了“激励管理”制度和“智慧工地”建设。

他们采取“激励管理”法,向做得不好的个别工人只是提醒教育,不罚款,而向做得好的工人发放“安全行为之星卡”,每张卡价值10元,可以用于食堂、商店等消费,“这很好地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施工作业过程中保持了良好心情,大家彼此照顾,专心工作,干劲十足,平均每天我们要发100多张卡片出去,整个工程建设开始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此举被认为是第二个不按套路“出牌”。

作为项目经理,大小事都要抓。自从踏入项目部那天起,詹进生就跟其他建设者一样,在板房与工地之间风里来雨里去,全心扎入项目建设之中,虽然距离家只有几十公里,但他平均两个多月才回去一次。

他们,

接连啃“硬骨头”

屡攻难题下 T1航站楼提前两个月主体封顶

T1航站楼有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下穿,这在全球都是史无前例的,没有可以供参考借鉴的建设经验,并且还有地铁、换乘中心、飞行区站坪、APM捷运系统等工程交叉影响,这成为项目建设中的一块“硬骨头”。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造型十分具有设计感,有大量的异形结构,普通的施工技术很难满足设计要求,对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部在架体选择和主龙骨选用上采用了超厚结构架体和弯曲工字钢主龙骨,并通过BIM技术,进行施工前钢筋绑扎顺序模拟、复杂节点模拟,提前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节约了工期和成本。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交叉施工等技术难点,詹进生带领项目部团队一起,一边与设计方沟通,一边组织运用BIM技术进行图纸建模、施工方案模拟等,在反复探究和讨论后,先后制订了139个专项施工方案,举行了12次专家论证会,最终还是成功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其实,遇到类似的难题,还很多。如此浩大的工程项目,在两年时间矗立而起,其管理协调、施工管控、安全管理、物料保障等工作量和解决难题有多大,是难以想象的。“刚来时,四周是一片山丘和田野,如今‘神鸟’已显现,但是我们还不能松懈。”与詹进生对话过程中,他的电话不断,仍然十分忙碌。

2019年5月30日,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成功主体封顶,较计划时间提前了两个月完成。紧接着,由华西集团承建的T2航站楼也于2019年8月28日实现主体封顶。驮日飞翔的“神鸟”之势初露锋芒。

目前,T1航站楼主体结构、钢结构已全面完成,屋面、机电安装、行李系统、幕墙等工作均进入收尾阶段,精装修工作正全面展开,航站楼建设将于本月底整体完成。T1航站楼共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果将整个T1航站楼比作“神鸟”的翅膀的话,A、B、C三个指廊就像翅膀上伸出的丰翼羽毛,由D区中央大厅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据介绍,自T1航站楼开工以来,项目部已经完成了23项科技成果;项目荣获2019年全国五星级工地,是民航业、四川省建筑业首个获此荣誉的项目;BIM应用获得全球卓越BIM大赛一等奖、全国创新杯BIM大赛一等奖;受理并授权专利4项,申报省级工法8项。同时,项目还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詹进生作为先锋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颁奖。

他,

辞职为家乡建设

告别大都市 毅然投入到新机场建设中

一座宏伟的建筑,一个时代的丰碑,其背后是一批又一批建设者用勤劳和智慧浇筑水泥和钢筋的过程。他们夜以继日,攻克难关,用忙碌的身影筑起了振翅待飞的“神鸟”,也汇聚着一个个令人敬佩的感人故事。

12月9日,年轻小伙邹玉祥早早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如今,他辗转至成都天府新区建设一所学校,担任项目副经理,在此之前他一直坚守在天府国际机场参与航站楼建设。“我最喜欢在家乡搞建设。”邹玉祥说,天府国际机场项目完成后,他专门选择了家乡的项目投入新的建设中。

2017年,邹玉祥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就读建筑学专业的他,原本已成功应聘在成都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收入颇不错,毕业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在这家企业上班。然而,他最终却毅然辞职,放弃了大都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刚到工地时,四周一片荒芜,不通水不通电,喝的水是很远的地方拉来的,用的电是工地上发电机发的。”2017年7月,邹玉祥告别学校、告别大都市,来到了简阳芦葭镇,这是他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这是我的家乡呢!”邹玉祥的老家在简阳三岔镇,学校里的一次天府国际机场设计方案学术研讨中,他得知天府国际机场在三岔镇附近开建,一股兴奋劲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叫喊了起来。也正是在这股兴奋劲推动下,他很快提交了辞呈,顺利应聘至中建八局工作,承担着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家里人知道后有些担心,便劝他慎重考虑,千万不要心血来潮。然而,邹玉祥毅然决定坚守在新机场建设现场。新机场建设所在地的简阳芦葭镇,距离三岔镇仅十多公里,“这可是四川的世纪性工程,又建设在老家,能够参与建设是幸运之事,也是自豪的。”这一待就是两年多,邹玉祥在“工友村”与工友们一起吃住,“五加二白加黑”地在泥泞的工地上穿梭着,虽然距离老家很近,但是他却很少回去。

“兄弟,我没看错你。”邹玉祥到中建八局应聘时,正是詹进生对他进行面试的。詹进生对他的印象颇深,因为谈及工作动机时,邹玉祥直截了当地说,“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丝力量。”没想到几个月后,他们在工地上再次相见,成为一起奋斗的“战友”。詹进生对邹玉祥的工作表现颇为满意,“他善于思考,干劲也足,遇到问题总是想方设法努力去解决,有力保障了他所负责工程段的施工进展。”

詹进生称,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建设过程中,不仅遇到了全球首创和全国首创设计带来的施工难题,而且还遇到了地震、洪灾、疫情以及材料供应紧张等因素带来的挑战。如果没有大家团结协作拧成一股力量,去攻克一个个困难,化解一个个挑战,是无法保障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的。尽管遭遇这些因素影响, T1航站楼建设却较计划工期提前了两个月。

由于长期在烈日下暴晒,邹玉祥曾全身出现红疹,痛痒难忍,医生诊断为“紫外线过敏”,并建议住院治疗、药物控制。正当大家都担心他坚持不了,会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准备商讨进行人员调整时,他却抱着一堆药品又赶回了工地,一边服药治疗,一边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岗位上,直到2019年工程主体完工后才离开,然后辗转至新的项目建设中。

他们,

汗水中筑起“神鸟”

坚守让人感动 他们的故事被写成了一本书

在规划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的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从2016年5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一片山丘和田野逐渐演变成为“国际领先、国际一流”的机场,一个个幕后感人故事汇聚成了现在振翅欲飞的“神鸟”,他们奋战在各自岗位上,默默无闻,一坚守就是数载。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一个个地挖掘天府国际机场建设者背后的故事。但是,有一个人或许弥补了这一遗憾,他花半年时间驻扎在工地板房里,与建设者同吃同住,见证和记录了一座宏伟工程的建设历程,记下了“神鸟”筑巢者的一个个鲜活故事,并汇总出版了一本书《神鸟腾飞》。

他,叫谭天亮,是一名普通的成都市民。“令人惊叹和振奋的经济效益与荣誉闪耀的背后是汗水,是泪水,是一串串不能忘却又让人辛酸,让人敬佩的故事。”谭天亮在书中如此说。

12月9日,谭天亮告诉记者,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我国最大民用航空枢纽项目,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航空枢纽。在这座宏伟工程的建设中,从全国涌来的数万名建设者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忘我与奉献,为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希望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这些为推进时代发展而拼搏的场景、奉献的精神,留存下来。”

2019年5月8日开始,谭天亮来到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在持续长达半年时间里,他往返于中建八局、北京城建、上海建工、中铁八局、中铁二局、成都建工等10多个大型建设单位的工人板房和建设工地之间,与工人们同吃同住,与项目经理、工程管理人员、建设工人一起生活和交流,记录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的确,很受触动和感动。”谭天亮称,在驻扎期间,他睡在板房里听到的是通宵施工作业的机器轰鸣声,这些建设者平均年龄只有大约30岁,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太阳神鸟”才在荒野中逐渐露出了雏形,变得热闹而繁华起来,“为了赶施工作业进度,有时他们连跟我聊天的时间都没有,访谈也是在断断续续中完成的。”

今年7月,谭天亮所著的《神鸟腾飞》出版,200多页的书满满记录着建设者的故事。

“工地上到处都耸立着数不清的塔吊……夜间,运输车辆的灯光在便道上行驶,像好几条巨龙在不停地摆动和前行。施工现场的照明灯光和车辆的灯光把整个工地照射得如同白昼。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工程建设现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蔚为壮观。”有感于现场,谭天亮在书中如此描述道。

他说,这本书并非记录了所有建设者的故事,只是数万建设者的一个“缩影”。

“神鸟”成长大事记

2011年5月

四川省正式启动成都新机场选址工作。

2013年6月

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准确定简阳芦葭镇为成都新机场场址。

2015年1月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复同意成都新机场立项。

2015年6月

成都新机场航站楼方案确定,构型取意驮日飞翔的太阳神鸟。

2015年9月

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同意成都新机场命名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2016年5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建设。

2017年5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开工建设,落下第一根桩基。

2018年6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正式开工。

2018年10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首个单体建筑——ITC项目主体封顶。

2019年5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

2019年8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

2019年12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

2019年12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2号塔台封顶。

2020年1月

国际航协(IATA)公布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三字码为:TFU。

2020年5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1号塔台封顶。

2020年6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西一跑道全线贯通。

2020年9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4F级西一跑道完工,跑道助航灯亮灯。

2020年11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展校飞,于12月5日顺利完成校飞工作。

2020年12月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计划于12月下旬开展试飞,首批将有6家航空公司参与试飞。

本报首席记者 杨富 摄影 张青青

原标题:“神鸟”筑巢记——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者代表

编辑: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