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幸福线

成都日报 2020-12-18 07:00

□本报评论员 马玉宝

“十年前,在别人的城市坐地铁;十年后,地铁就在我家楼下。”伴随着6号线、8号线、9号线、17号线、18号线在18日的“批量上新”,成都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558公里,跃升至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

从2010年9月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的开通到如今的“五线齐发”,十年时间过去,人们早已习惯了用“地铁分钟里程”来替代“公里里程”,对地铁沿线站点的“好吃好耍”如数家珍。1号线陪我去奋斗、3号线带我看熊猫、10号线到机场,打个“飞的”三小时到国外……地铁,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深入人心,融入成都人的生活。

纵观全球,从伦敦到巴黎,从莫斯科到纽约,但凡国际化大都市,无不拥有发达的地铁交通轨道系统,地铁所到之处,沿线往往会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居住、旅游、商业流通区,以地铁为中心点,构筑了一座城市的“价值动脉”。地铁之于现代城市,也不再仅仅作为公共交通枢纽而存在。人们每天交会在一座又一座站台、一列又一列车厢,更是在书写自己的生活故事,记录下人生的城市日记。

找工作受挫心灰意冷的“蓉漂”女生小潘,在地铁1号线上录了一段“成都,留下我吧”的视频,受到成都地铁、热心市民的安慰和鼓励,“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加油”;4号线上,列车启动,一名男子所坐的轮椅发生滑动,正在玩游戏的小伙一手扶住轮椅,一边淡定地玩着手机,就这样经过了10个站;熊猫主题、金沙主题、人才主题、书香主题专列……地铁上的一幕幕,浸润着天府文化,亦投射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精神。

工程设施是为了满足人类最深切的需要而诞生的。十年过去,成都的城市空间格局不断优化更新,一条条地铁线的纵横交错,一个个重要站点的彼此联通,也让往日的“中心城区”拓展到人们心中的“大成都”。地铁虽由钢筋水泥建成,却并非没有生命的静态物质存在,它一直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在城市飞速发展时,它也在不断延伸自己的覆盖面——TOD综合开发改变着城市形态、地铁沿线吹来新经济的风、绿色出行正在成为破解“大城市病”的助力……

沿着地铁,人们的生活正变得更丰富、更有成效、更有获得感。工作日,轻松便捷地往返于公司与家庭,或者电影院、公园、购物中心这些下车即至的地方;假期,更可以沿途游玩,探索这座城市里美好而细微的角落……对于成都人来说,我们需要的其实不仅仅是住宅、街道、桥梁和地铁,在内心深处,更渴望自己的家园可以成长为一座世界城市。所以,我们努力开拓未知、力行创新,去尽力看得更宽、走得更远。在这条不断延伸的轨道上去追寻幸福,更是憧憬这片承载我们梦想土地的再一次蝶变。

原标题:轨道上的幸福线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