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示范区 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 ——“十三五”的成都答卷(二)

成都日报 2020-12-24 07:20

微信图片_20201224072000

从34平方米到100平方米,3年时间,吴韬的工作室大了2倍。他的业务也从单纯的摄影,拓展到了策划、包装、拍摄、制作一条龙。工作室的展架上有一块区域,存放了一沓厚厚的照片,记录下吴韬与成都3年来的“成长”。吴韬的老家不在成都,大学毕业后选择留下来,他戏称自己是“用脚投票”的例子。在吴韬看来,成都建设公园城市,除了带来最直观的“宜居”,更带来了“宜业”的环境和氛围。

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城市如何满足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诉求?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时代命题。成都的答案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规划建设好天府新区。此后,成都在全国首次全面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逻辑,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彰显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主动担当公园城市首提地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首倡地的政治责任,成都大胆闯、大胆试。围绕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等方面,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

公园城市为成都涵养了生活美学、刷新了城市品牌,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而成都,也为公园城市注入了丰富内涵。

破局 实现公园城市永续发展

作为“城市之眼”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早已成了人气爆棚的网红新地标。郑杨转行当上了丹景台景区的讲解员。“我的家就在景区山脚下。”她喜欢给到访的参观者分享这样的故事:家乡有了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让她可以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这片“城市绿心”见证着成都城市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立于此,尽收眼底的绿,苍茫辽远,葱郁绵延;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奥体城、三岔湖等“东进”新地标尽收眼底,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跨越龙泉山“东进”,成都迈出破解大城市病的坚实步伐:对人口和产业分布进行重塑,打破盆地意识,打开城市永续发展空间,与重庆一起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突出城市特质,大力推动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提升都市圈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如果说重塑经济地理是城市发展格局的突破,那么行政体制改革则是从内生管理上“破局”。组建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将公园城市建设上升到城市发展重要战略,是成都的创新举措。

施玉洁就职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规划管理处。2018年8月来到这里工作的她经历了从“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到“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的变化,施玉洁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还有工作内容的扩展和更新,“这样的转换打开了城市建设思路,是集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公园城市建设的全阶段职责。”

2019年1月14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挂牌成立。与此同时,成都市区两级公园城市建设管理机构相继组建。

为理顺公园城市推进机制,2020年3月,我市还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成都市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研判示范区总体方案、改革措施、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及年度推进计划等工作。

今年9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公园城市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在努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的前瞻研究方面,又迈出重要一步。

为民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从星汉路拐进星科北街,在各色花卉、绿植围绕簇拥下,一个“回家的路”的标牌,让人感到温馨。沿着道路,一家家铺面规划得宜、干净整洁。在240米长的街道中段,还有一个绿植环绕的小空间,既可供市民休憩,也可作为展示技艺的舞台。通过街道、社区、运营公司、街区商家四方联合的运营模式,街区不仅打造出了全方位的便民服务平台,还引来了多功能的创新创业空间。

如星科北街这般,政府、社会、市民形成的共享共治共同体,在城市的角落随处可见。成华区长天路一街口,原本的闲置地块内杂草丛生,现在这里成了绿意葱茏的开敞空间。市民可在绿地中体验多功能轮滑跑道、攀岩运动场;还可在法治广场看普法动漫、了解法治典故。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是成都在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和实践中的不变逻辑。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看来,公园城市的“公”有其重要的内涵,是“公共”,是为“公”,是服务人民。

这样的思路体现了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的深刻转变,而这种转变也是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应有之义。

12月7日,成都首个TOD综合开发项目陆肖TOD取得预售许可证,正式上市亮相。从它的宣传片中,不难窥见未来生活场景:背上书包,孩子每天早上和爸爸一起走出家门,就进入一个长长的“连廊”,这里一端通往学校,一端连接爸爸的公司,不用过马路等红绿灯,也无需长距离通勤,步行就能到达公司、学校。

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公园城市社区——便捷、畅通的生活场景背后,是“以人为本”的营城理念始终引领着成都TOD综合开发的设计和实施。目前,成都对全域700多个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区域进行合理安排,结合站点不同等级布局不同功能,打造出各具特色的TOD项目。

12月18日,随着成都地铁“五线齐发”,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成都正式跻身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同步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线成网”,社区绿道“串街链户”,进一步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家门口的绿色福祉可感知可触及。

兴城 有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

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5公里的天府明珠公园,草木林立、流水潺潺,更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山地景观。人才公寓、商业配套、总部研发等设施有机串联,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玩。

另一边,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郫都区域精心打造双柏国际化社区,重点围绕社区内居住的大量电子信息企业工作人员,通过“1+N”细胞式布局创智e站、e剧场、双小柏的厨房、Block街区等一系列公共空间……

“成都通过构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实现了‘城在园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说,现在有个新的提法叫“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当前成都已经出现了较多这样的场景,在办公园区、居住区以及很多地方都进行了产业植入,公园里面是有业态的。

没有围墙没有门票,随时向市民和游客发出邀请——从诞生之初,锦城公园就跟传统公园不一样。而另一个看不到的特点还在于锦城公园遵循商业逻辑,具有“自我造血”功能。3年来,锦城公园里的锦城湖、桂溪生态公园、中和湿地、江家艺苑等多个特色主题园区相继开放,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态湖泊、休闲绿地,也带来了世界顶级展览、亲子马术、皮划艇、低空滑翔等新消费场景。

中国科学院成都环境研究所专家刘勤为锦城绿道算了一笔账。“初步估算出锦城公园建成运营后每年生态服务价值量约为269亿元,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演替和管理维护周期来看,它还可以产生40年以上的持续性效益,也就是说总价值可以达到1万亿元以上。”刘勤表示,这个1万亿元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包括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福祉和惠益。

生态价值的转化是经济账,更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转变:“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

根据来自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的一组数据,目前,68%的天府绿道项目社会投资占比在50%以上,高新区江滩公园等项目社会投资占比达到90%。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员、经济学博士周跃辉认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把城市绿色理念、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有机联系起来,在满足新时期城市居民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出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的城市发展新动能、新业态。

通过近3年来的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效果已经彰显出来。2019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7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22.4%,居全国主要城市第7位;据市场机构统计,2019年流入人口最多的前10个城市中,成都排第三,而且流入人口中,23岁—42岁的人占比接近一半。森林覆盖率达39.9%,空气优良天数较2017年增加52天达287天。

2020年,成都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被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组织及网络)评为世界城市Beta+级,跻身世界城市60强行列……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正有力驱动着成都这座城市转型、蝶变。

本报记者 王琳黎 摄影 李冬

原标题:公园城市示范区 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 ——“十三五”的成都答卷(二)

编辑: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