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构建双线融合城市治理新格局

成都日报 2020-12-27 07:22

图片由锦江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图片由锦江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在4天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我市申报的“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居民小区治理”在全国近千份案例中脱颖而出,摘得了“2020民生示范工程”银牌。

这也是成都连续第四年获此奖项。

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民生福祉是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面对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之问、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之问、特大城市现代治理的变革之问、实现长期执政强基固本的责任之问,5年来,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立足超大城市人口分布高聚集性、社会管理高风险性等特征,统筹城市秩序与活力、发展与安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综合治理融合治理体系,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路,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治理格局

党领导基层治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2017年4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社会治理纳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布局;2017年9月,市委召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在市县两级党委序列独立设置“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开启了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崭新实践;2018年5月,市委召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城乡社区在城市治理中的定位和重点任务;2020年5月,市委召开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激发办赛营城新动能工作会,提出以场景思维、场景逻辑深化社区发展治理、激发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内生动力的实践方向。

把“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到党领导城市工作全局来统筹,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转变,我市着力推动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衔接融合,在市和区(市)县层面构建社区发展治理强基础、优服务、惠民生的高线,筑牢社会综合治理防风险、促法治、保平安的底线;在镇街和社区层面统筹政法、社治、城管等力量资源,构建“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协同机制,整体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效能。

把“大城善治目标”聚焦到城市基本单元来落地,我市先后出台“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纲领性文件、6个重点领域改革文件和30余个操作文件,构建起“1+6+N”政策体系。与此同时,坚持发展治理并重,编制全国首个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配套制定产业社区、国际化社区、社区商业等分项规划、建设导则和评价标准;制定全国首部地方性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形成功能互补、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和系统完备、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

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为实践抓手推动城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我市通过对党领导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和发展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构,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各自为政到统筹整合、社会治理从要素适应到有机耦合,走出了一条党领导基层治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城市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协同推进的新阶段。

聚人成事

一核引领多元协同的治理共同体

以满足邻里需求为目的,上周开始,一场线上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3000多个城乡社区正式启动。

从2018年起,我市确定每年12月22日为社区志愿服务日,在这一天号召全市社区志愿者积极行动,号召全体市民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从身边做起、从社区做起,共创美好家园。

在高效能治理中“聚人成事”,群众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主角。市委社治委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410多位市民成为志愿者、每天开展300余场志愿服务、力争实现需要帮助的市民全覆盖,传递城市温暖。目前,全市已有241万市民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在成都的各个角落、各项领域,传递着“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守护我们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

近年来,我市把“党建引领治理”压实到党的基层组织来推动,构建起一核引领多元协同的组织动员体系。“我们发挥党的政治功能把人心凝聚起来构建城乡社区‘价值共同体’;发挥党的组织功能把资源链接起来构建城乡社区‘治理共同体’;发挥党的整合功能把活力激发出来构建城乡社区‘行动共同体’。”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3.2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全市登记志愿者234万人,释放党群携手共建共治活力,引导全社会和广大市民共同建设美好生活家园。

与此同时,为增强社区发展治理能力支撑,近年来,我市扩宽视野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3043名,选拔优秀村(社区)书记进入镇街领导班子,实施“头雁孵化工程”选育村(社区)书记后备干部3085名,创建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岗位薪酬制度、职业资格补贴制度和基层党建指导员制度,全市培育中级以上职称专业社工2800人,2.6万名社区工作者进入职业化体系,在全国率先创办村政学院、社区学院、社会组织学院和社区美学研究院等13所基层治理院校,系统构建多层次基层队伍和社区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共治共享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回廊飞檐的院墙,茶香四溢的小院,苏坡街道清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居民们抬手提盏间,享受着高品质的生活。

一份由市委社治委发起的调查显示,96.6%的群众表示身边的社区环境面貌发生可喜变化。这里面的“评委”有从外地而来安家于此的人,也有土生土长于这座城市的人。高分的背后,是中央、省委社会治理新部署新要求在成都系统推进的成效。

把“人民至上理念”具化到创造品质生活来落实,构建需求导向精准精细的服务供给体系。党群服务载体亲民化改造,是近年来我市在城市治理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以“去形式化、去办公化和改进服务”为主要内容,全覆盖推进304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构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天府之家”社区综合体、居民小区党群服务站服务载体,打造“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党组织活动阵地和服务空间,集成提供党群服务、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把高品质便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便民服务内容项目化供给: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贴近群众、连接供需作用,构建15分钟街区级、10分钟社区级、5分钟小区级生活服务圈,合理布局养老托幼、社区医疗、社区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资源,吸引1.3万个社会组织、73家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承接社区服务项目,推动服务供给与人口流动迁徙、区域功能疏解精准匹配动态平衡。

服务方式专业化运营:实现供给创新与服务提质精准匹配。鼓励城乡社区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盘活闲置资源,通过领办社区社会企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品牌社工机构等方式提供专业化、社会化高品质生活服务,推动居民自组织向功能型社会组织转化提升自我服务能力,激发党建引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多元供给的内生活力。推动社区服务智慧化供给,打造“天府市民云”线上平台,整合57个部门210项服务事项,服务市民1.8亿人次,实现市民服务一号通行、一键搞定。

5年来,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通过共建共治激发基层活力,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批高颜值高品质的和谐宜居城乡社区,一幅蜀都味国际范的多维生活场景,“美田弥望”“稻香渔歌”的美丽乡村与“宜人宜居”“秀丽温婉”的城镇社区遍布城乡。上月,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杭州召开,“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又一次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榜单中夺冠,这也是成都连续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本报记者 侯初初

原标题:深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构建双线融合城市治理新格局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