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乃至30年后 成都将是何等美丽模样

成都日报 2020-12-28 07:09

未来,“两区一城”将是成都的创新主阵地和转型新动能。图为位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一期项目 本报摄影部供图

把科技创新“置顶”,成都正加快迈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图为工作人员在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的真空室内作业 本报摄影部供图

全会提出,力争到2035年成都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本报摄影部供图

■力争到2035年,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范例,世界文化名城影响力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民生活达到东部地区水平,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到2050年,建成泛欧泛亚区域性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成为创新驱动、全龄友好、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样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和2050年远景展望。15年乃至30年后的成都,将是何等美丽的模样?遵循站位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全会期间,与会代表展开畅想,速写出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崭新画卷。

关键词·科技创新

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成都加快迈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12月4日,位于成都西南角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内,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正式建成并首次实现放电。这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我国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

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而“成都造”产品则一路护航。

无论是在大国创新的一盘棋之中,还是在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之时,创新驱动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步履,正在持续提速。

把科技创新“置顶”,这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选择,更是成都迈入世界先进城市的必经之路。远景规划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多元创新引擎、培育全球科创高地,加强数字经济、未来产业领域关键生产要素的优先布局。围绕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会代表热议起来。

发挥科技创新“策源”作用正是四川天府新区着力的方向。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细说道,将聚焦发挥成都科学城的“核心”引擎作用,加快布局“大装置”、集聚“国家队”、拓展“高校圈”、打造“人才港”、培育“独角兽”、建好“公园城”,以天府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带动,努力成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

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表示,将聚焦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做好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面向未来,要持续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创新,前瞻布局量子互联网、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实现原创技术引领性突破。

关键词·转型动能

推进“两区一城”协同发展 实现城市发展能级整体提升

日前,成都东部新区丹溪大道拓宽工程2号桥最后一榀箱梁架设完成。这标志着丹溪大道拓宽工程圆满完成全部桥梁箱梁架设任务,为元旦通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丹溪大道作为成都东部新区的“迎宾大道”,其拓宽工程完成后,通行能力将成倍提升。

将视线南移,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一期项目的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工人们佩戴口罩正在加紧作业,按照施工方案,该项目目前已完成总进度的94%。不远处,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项目建设现场,也正在加速施工。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以及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它们是成都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共同体,未来,“两区一城”将是成都的创新主阵地和转型新动能。

“成都东部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分属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承担不同的时代使命。”对如何在“两区一城”协同发展中把握成都东部新区的使命担当,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认为,成都东部新区具备开拓经济和人口承载新空间及承载现代城市功能的优势,是持续推动城市转型、实现梯度跨越的关键力量,将为成都发展激活永续空间和动力引擎。下一步,将瞄准未来之城建设,推进实施一大批重大项目,为更长远时期迎来全面大发展创造条件、积蓄动能。

“聚焦‘两区一城’协同发展,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我们正加快推动天府文创城高质量起势,努力打造公园城市文创表达典范区、西部文创中心新极核、中意文化创新示范地。”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天刚说。

关键词·对外开放

立足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国际资源集成转化高地

今年8月,著名评级机构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组)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20》,成都排名较2018年再次提升12位,位列全球第59名,入选Beta+(世界二线强城市);

12月21日,46个集装箱1200吨的俄罗斯大麦搭乘中欧班列(成都)运抵成都国际铁路港,这是四川地区首趟大麦专列,实现了四川省进口粮食渠道与品类的新突破……

“十三五”时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成都正加快由“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今年,党中央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这为成都的开放叠加了新机遇。对于本次全会提出的“要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积极融入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与会代表认为,唯有高水平开放,才是解题关键。

“全市外事系统将加快建设国际资源集成转化高地,切实将国际资源转化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动力。”对于如何提升开放水平,市委外事办主任姜斌谈道,将实施“国际资源引入计划”,力争吸引更多的国家在蓉设立领事机构、商务代表机构等。同时,实施“全球友城优选计划”,力争在未来与更多“重量级”城市结好。

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管委会主任郑泉峰认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强化“走出去、引进来”。“我们既开中欧班列也开国际班列,将形成以成都为枢纽的向西、向南、向东、向北的全面开放。”郑泉峰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亚蓉欧陆海空战略大通道以及大开放平台的整体形成,更好地用好班列、用好口岸来服务成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助推成都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关键词·美好蓝图

构筑城市未来竞争新优势 打造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

基于对未来形势的综合研判和服务国家全局的城市使命,顺应世界城市发展演进规律,全会提出,到2050年,成都将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可持续的新型全球城市,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重大世界影响力的创新灵动之城、繁荣出彩之城、公园生态之城、美好人生之城将成为未来可期的美好蓝图。对于这一点,与会代表信心十足。

大家一致认为,谋划成都更长时期发展,要从城市之于全球、局部之于全局、当前之于长远、发展之于民生的宽广视角,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企业成长提供新平台、为市民群众创造新生活。拥抱世界,走向未来,成都以新发展理念为旗帜方向、以公园城市为未来形态,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成都将全面塑造人城境业高度统一的“公园城市”新形态,探索产业与资源要素的和谐发展路径;针对老人、儿童及主力工作人群,树立“全龄友好”的人居环境国际标杆,创新包容共享的宜居城市建设标准。

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地标群和文化图景,文化引领城市向世界级跃升;通过“文化贸易”积极输出文化意象和文化产品,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新天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将加快建设全球智慧城市,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探索数字成渝一体化,实现区域协同治理;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改善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能级,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树立“幸福新天府”的城市印象。

彰显美丽中国底色、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在成都的不断转型升级中,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缪梦羽 王琳黎

赵子君 王雪钰 宋妍妍 曹凘源

吴怡霏 田程晨 赵荣昌 侯初初

李颖 李霞 白洋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