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建设“未来之城”

成都日报 2021-01-01 07:42

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建设“未来之城”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出台记

年轮翻开新篇之际,成都再次迎来新机……

2020年12月27日,伴随着如潮的掌声,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城市之于全球、局部之于全局、当前之于长远、发展之于民生。在成都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时刻,《建议》新鲜出炉,擘画出成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宏伟蓝图。

历史的“答卷”

——《建议》的出台过程,是成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决策部署的坚定贯彻落实

2020年,中华民族迎来又一个历史关键节点。

“十三五”收官在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十四五”新篇待启,中华民族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建议》也是一份历史的“答卷”。《建议》全面总结了成都“十三五”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全会召开期间的分组讨论阶段,与会代表们由衷感慨,“十三五”时期是成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过去五年,我们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抢抓重要战略机遇,锚定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四个城市”战略定位,聚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实心干事、科学作为,推动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全方位重塑、生活品质全方位提高,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跃升。

去年伊始,成都便被再赋使命。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在这一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擘画未来发展图景。

2020年12月4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吃透精神,才能保证城市发展的领航之帆不偏行。”起草组成员透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召开后,市委多次召开常委扩大会学习研讨,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建议》起草的根本遵循。

凝聚共识方能聚力,聚力变行方能成势。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全程参与了《建议》的起草过程,他认为,这份《建议》,站位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清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的重大问题,符合党中央精神、回应人民期盼。“必将转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的成都行动,成为指导和推动我市‘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0年12月29日,在成都首次以市委名义召开的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曾明友如是说。

宏伟的“蓝图”

——《建议》的出台过程,是成都坚持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谋篇布局,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规划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的具体实践

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的“时间表”。这张蓝图,站全球之高、看时代之远。

2019年6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任组长的文件起草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正式启动起草工作。

“精准把脉!”曾明友告诉记者,起草组一致认为,成都前进道路上面临多重现实挑战,推进高质量发展任务仍然艰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高效能治理还存在短板弱项。为此,从城市之于全球、局部之于全局、当前之于长远、发展之于民生的宽广视角,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建议》对我市更好站位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1至2035,在成都城市能级跃升的历史坐标上,将是怎样的15年?这次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正是对未来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都路径”和“成都愿景”具体谋划。《建议》明确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力争到二〇三五年,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范例,世界文化名城影响力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民生活达到东部地区水平,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而“十四五”则是这一阶段的开篇之作。

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统筹短期与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发展目标徐徐铺开——力争到二〇二五年,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战略支撑,基本形成“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和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建成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枢纽城市,成为“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努力建设以创新为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协调为新形态的融合性发展先行区、以绿色为新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以开放为新引擎的双循环发展先行区、以共享为新局面的人本化发展先行区。

推动成都更好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续写新篇章。《建议》首次对2050年发展进行了远景展望,形成了一整套宏观战略设计、中观发展思路、具体工作举措,擘画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一系列新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既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演进规律,又契合了成都‘十四五’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历史坐标。”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认为。

人民的意志

——《建议》的出台过程,是成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扬民主、汇集各方智慧的过程,为成都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画出“最大同心圆”

2020年11月2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率队专程赴对标学习的城市上海,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听取对成都“十四五”发展、2035远景目标以及2050发展战略的意见建议。

起草组成员告诉记者,500多天的时间里,市委常委会大大小小近百次研究审议总体框架、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为文件起草把关定向。市委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市领导牵头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市人大组织专题调研、市政协开展议政协商、各民主党派建言献策、各级各部门分领域开展专题研究,形成36项反映市情实际和发展趋势的调研成果。

开门问策,谋一个更美好的城市未来;座谈交流,聆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城市需求。

“成立专门的航空物流部门统筹;引进培育货运基地航空公司,构建欧洲成都泛亚洲际航空通道网络;优选配套产业,构建排他性优势。”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戴尔成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耀华说。

“腾讯最近在规划人工智能平台等一批创新型的项目,我们希望充分发挥成都和企业本身自身双向的比较优势,通过重点项目打造,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生态圈能级。”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夏吐露心声。

《建议》的起草工作,始终在广大成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

“大的公园可能意味着切割交通动线,行人要经过很不方便。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需要考虑设置不同面积和功能的公园。”成都向上董事长曾敏红给出建议。

“‘十四五’期间根据疾病流行的情况,由政府确定少数重点疫苗,探索多方共担的支付模式,一方面提高老百姓的接种率,另一方面减小疾病流行的防控压力。”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梁娴说道。

“要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实现传统名校与新优质学校的资源共享和常态互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校长吴明平在建议中写道。

城市发展征程壮阔,落脚点却总在细微之处。

《建议》起草突出开门问策,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力量。

市委先后召开专家学者、青年干部、企业家和行业协会、民主党派、市民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创造了“三个首次”:首次委托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上海2050年战略研究的专家智库团队开展49个专项课题研究、2035年远景目标和2050年远景展望研究。首次就城市中长期规划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收到社会公众留言3.2万条,汇总整理出建议共12大类1000余条。首次全面征求中央驻蓉单位、省级部门意见。起草组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增写改写520处,覆盖意见建议936条,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

新一年开启之际,让我们有个“小约定”!

五年后,成都将交出怎样的答卷?2025年时,请你阅卷!

本报记者 赵荣昌 侯初初

原标题: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建设“未来之城”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