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局双城记
成都商报 2021-01-05 07:40
2021新年第一天,相距280公里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和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汽笛声在上午10时同时响起。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发车,分别从成都、重庆出发,一路驶向欧洲的波兰罗兹和德国杜伊斯堡。从此,成渝两地开行的中欧班列全部冠以“成渝”名号,再不分彼此。
回到一年前的元月之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年末的11月,中央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渝相向发展,有了指挥棒、标准尺与施工图。一年来,成渝“双城记”声势壮阔。
于成都而言,“双城记”不仅是时代责任,更是全面提高战略定位和位势能级的宝贵机遇。刚刚闭幕的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成都将主动担当参与国际竞争、运筹全球要素的国家使命,主动发挥成渝地区极核引领、主干城市辐射带动的城市责任。
在互利合作中育先机、在相互成就中开新局。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成渝“双城记”其时已至、其势日兴、其效可期。
枢纽协同
“我们和重庆共建共享共商,组建中欧班列,成渝通过统一班列运营品牌、统一价格联盟、共享海外场站来优化班列的高质量开行,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来服务西部的开放高地建设,服务产业发展。”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管委会主任郑泉峰表示。
干部互派
在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制度下,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局副局长张想成为了天府新区天府总部商务区副主任,来自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局的丁曌则每天在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工作。
平台共建
2020年12月31日,川渝两省市合作共建的9个合作功能平台中,高竹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率先获批设立。这是一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改革试验。
01 破界
扼守国家战略关键节点
迎着新年的朝阳,巴蜀大地一番火热的建设场景: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达标提速提质改造后正式运营,成都东站到重庆沙坪坝站的最短运营时间实现1小时直达;同日,连接四川成都、达州和重庆万州的成达万高铁正式开工。
成都一举迎来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
一周以后,直连成都、重庆的成资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这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到重庆江北机场之间最近的一条大通道……
铁路、公路、水路等多条重大通道齐头并进、加快成势,跑出“加速度”。谁曾想,过去困守“蜀道难”、后发于“高铁时代”的成都,正在借势国家战略加快打通跨区域通道,实现内联外通。
“交通一体化,是国家参与世界竞争,一个区域参与国家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城市群一定是以轨道来支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曾表示。
通道,不仅是两地之间的互联互通,更是为全面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整体协同性,让成渝地区紧紧攥成一个拳头,参与全球的要素竞争。“我们和重庆共建共享共商,组建中欧班列,成渝通过统一班列运营品牌、统一价格联盟、共享海外场站来优化班列的高质量开行,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来服务西部的开放高地建设,服务产业发展。”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管委会主任郑泉峰表示,成渝联动实施枢纽协同,将为成渝共同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效率提供机遇。
联通,也不仅是通道的建设,更是区域一体的协同合作和制度创新。在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制度下,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局副局长张想成为了天府新区天府总部商务区副主任,来自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局的丁曌则每天在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工作。
在科技创新协同协作下,2020年9月以来,京东方分别在成都与重庆启动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两江新区企业漫客空间在天府新区推动集群注册工作……
刚刚出炉的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推动形成成渝相向发展新格局,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制度创新,以共建现代产业体系、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为依托,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
摊开地图,双循环新格局下,成渝地区承东启西、联动陆海的独特优势一览无余——从经济发展来说,成渝是西部发展潜力最大、基础条件最好的区域。从地理优势来看,重庆扼长江之口形成整个西部地区的出海要道,成都提早布局航空枢纽,通达全球。
成渝携手,稳稳扼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实施的关键节点,将形成陆水空立体开放的引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地落实,使得成渝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加快形成全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将引领开放格局系统性重塑,促进我国经济纵深由沿海向内陆拓展。
02 画圈
优势外溢
激活“成都都市圈”
2020年12月31日,川渝两省市合作共建的9个合作功能平台中,高竹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率先获批设立。这是一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改革试验。以川渝高竹新区为例,它由两地共同出地划定5平方公里建立、共同派出干部组成管理团队、共同出资成立建设开发平台、共享两省市招商引资政策。川渝之间,先“破界”,再“画圈”。
在四川省内,这样的“破界”也在加速。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同城化办”)就位于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山丘上,向南举目望去,便是眉山。自去年7月挂牌成立以来,来自成德眉资4市的人员依据不同工作性质,分属综合组、保障组、设施互通组、创新产业组和公服生态组5个小组,开始紧锣密鼓的工作。
这是一支同城化的先锋队。
2020年3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明确同城化发展起步期总体目标:力争到2022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
紧接着的5月,成资交界地带、成德交界地带、成眉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相继出台;10月,成德眉资“三区三带”产业协作带共集中签约25个成德眉资产业链项目、集中开工51个产业协作带建设项目。断头路、开公司、办身份证……城际之间的壁垒,通了;做品牌、兴产业、壮优势……产业之间的联动,也通了。从民生服务到产业生态,成都将优势外溢,去激活成都都市圈的优势。
从资阳生产车间,到成都汽车整车厂,中间距离大约是80公里,运输时间大约1小时20分钟。四川羽佳模塑有限公司的客户名单上,已经聚集了神龙、沃尔沃、大众等7家成都汽车整车企业。“我们平均每天都要发出去12趟物流车,目的地主要是成都。”公司党支部书记冯辉军说。
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推动形成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新格局,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加快构建区域空港物流、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三张网”。
事实上,2020年以来,成都市每逢召开重要会议,都会邀请德阳、眉山、资阳三市的相关负责人出席,其目的是为了让成德眉资四地相关负责人在发展思路、发展机遇上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互通。 “在创新的点上破茧,在开放的线上破冰、在改革的面上破局。”对于同城化的未来,四川省同城化办常务副主任尹宏说,“成都都市圈的优势如何激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的任务。”
03 聚力
“两区一城” 引领高质量发展
既要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也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成都在“十四五”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全省主干作用全面增强,在国家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中的能级位势明显提升。要达到这一能级,成都必须在全省乃至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形成压舱石的力量。
据统计,近五年成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8~1.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保持在36%~38%左右,初步研判“十四五”时期成都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8%左右,预计到2025年实现经济总量2.6~2.8万亿元,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14.6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五年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成都以五大主体功能区战略破题,形成的区域错位发展新格局。“东进”疏解人口,拓展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永续空间,“西控”保留集约节约的发展方式,保留城市水润天府、茂林修竹的千年宜居品质。这样的成都,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有禀赋也有路径。未来的跳起摸高,成都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高国力指出,成都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上,需要对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实施存量优化和增量拓展并重。
“两区一城”就是成都做好存量优化和增量拓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期间成都唱好“双城记”的核心支撑。
四川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意见》,对备受关注的天府新区和成都东部新区建设,明确了定位和分工。其中,“支持天府新区集聚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现代金融、会展经济、文创产业等高端服务业,打造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对标国家级新区加快提能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国际消费、航空经济等核心功能,打造成渝地区双核联动的战略支点。”
这样的定位,与天府新区和成都东部新区的产业基础、发展禀赋息息相关。如今的兴隆湖畔,既有一望无垠的湖光山色,也有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吸引了一大批“大装置” “国家队”“高校圈”,还有筑巢引凤招来的“新人才”和“独角兽”。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认为,天府新区在带动成都乃至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要重点发挥旗舰作用、举旗作用、策源作用、平台作用,以天府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带动,大力集聚科技战略力量,努力成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
成都东部新区坐拥天府国际机场,也是地铁18线和成达万高铁、成渝高铁的枢纽站。一个综合性交通枢纽就能实现地铁、大铁和飞机的无缝衔接,这里引领了成都未来内联外通的趋势。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认为,东部新区的未来“将做强链接全球的门户枢纽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着力打造国内循环的产业腹地和国际循环的流量链接”。
最未可知也最具引爆性的潜力,还要看成都如何拿下“一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2020年6月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西部科学城“一核四区”亮相,到目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超算中心、独角兽岛、生物医药国际平行实验室、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等企业和项目的建设发展已如火如荼。借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契机,西部科学城将不仅为成都或成渝服务,而是成为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
一手抓创新策源,一手抓枢纽通道,“两区一城” 协同发展新格局将给成都的发展添上一对翅膀。互利共生、开放协同、相互成就、整体成势,“两区一城”抱成高能级共同体,将成为构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本报资料图片
原标题:谋局双城记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