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势”看成都开放
成都日报 2021-01-13 07:32
成都目标
到202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到2035年,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从市中心出发,向东行驶大约50公里,一座驮日飞翔的“神鸟”便跃然眼前。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航空枢纽机场项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于今年建成投用。
成都,是我国内陆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第三城。从万米高空俯瞰,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犹如两只翅膀在龙泉山两边扇动着,生动地演绎着“一山连两翼”发展新格局、新态势、新门户。
开放,是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都审时度势咬住“开放”不放,乘势而上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华丽演变,以破竹之势确立“以开放为新引擎的双循环发展先行区”奋斗新目标,致力于“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一幅崭新的开放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审势
在开放全局中把握机遇
成都从区域中心向世界城市冲刺跨越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在成都武侯祠内,清朝政治家、学者赵藩所题的楹联远近闻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怀古喻今中对“势”有着深刻注释。
展开世界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成都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不靠海不沿边,却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交汇点,是历史上“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北丝绸之路”的货源供应地。
两千多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成都从富有底蕴的历史深处走来,凝练出独特魅力的城市特质。在进退之间审时度势,在应对变局中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纵览全球的宏大视野和国际眼光,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对外开放重大命题,坚定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成都深学细悟对外开放战略思想,自觉在国家开放全局中找准方向、把握机遇,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
2018年6月2日,成都召开对外开放大会。此次大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是成都对外开放史上独一无二的,吸引了全球目光。融合全球智慧,汇聚成为成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力量。
会议强调,要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破除成都对外开放区位、平台、通道、空间制约的历史机遇,重塑对外开放新格局;要高水平规划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泛欧泛亚、向西向南开放全球城市网络节点,全面提升成都在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于高质量开放。成都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对外开放,提出了全面实施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等五大全面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开放高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同时,成都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为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作出纲领性、全局性、宏观性部署。
2020年8月,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的2020年世界城市排名显示,成都从2016年第100位提高到2020年第59位,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在“十二五”末期,成都的排名尚为第166位,五年间成都在世界城市排名中实现了“暴力拉升”。
世界城市排名,代表着城市在全球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主导辐射带动能力。从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可见,成都在世界城市排名持续跃升,与世界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其能级位势正从区域中心向世界城市跨越。
顺势
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开放,是新时代的永恒主题,也是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
因为开放,成都成为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心中的“强大都市”,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眼中的“最秀丽雅致的城市”。唐代扬一益二的商业繁华、北宋纸币交子的经济繁盛,以及发行全国第一张股票“蜀都大厦”、诞生全国第一支彩色显像管,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往昔荣光,也书写着时代创新先行者的开放胸怀。
因为开放,这座城市不断缩小与世界一线城市的距离,持续增添内生动能和外向活力。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副主任德拉德教授认为,中国的国际化网络正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种多中心格局,而“成都正是该体系中的主要节点”。
一组数据,述说着这座城市的内生动能和外向活力。众所周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外贸进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成都2020年外贸运行却持续保持逆势增长,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特别是“一带一路”外贸增速尤为明显。
据海关统计,2020年前11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0.6%,增速位列全国第2,而成都占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的近九成,前11月同比增速达23.6%,成为四川外贸进出口的“领头羊”,在稳定外贸基本盘中发挥着“主干”引领作用。统计还显示,前11月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34%。
如果说外贸逆势增长彰显开放的发展韧性,那么另一组数据则体现了开放活力。近日,飞友科技、全球旅行数据和分析公司Cirium两家机构发布的报告都显示,2020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跻身全球最繁忙十大机场,其起降架次量和总客运航班数均居全球第8位。
据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成都新开通到塔什干、札幌、马尼拉、雅加达、阿拉木图和东京的6条国际定期客货运直飞航线,目前成都已开通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130条,其中定期直飞航线79条,国际航线规模稳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评为全球航空连通性最强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
这一系列变化,是成都在多重利好的国家战略部署下顺势而为、乘势出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凝聚发展韧性和活力,其市场腹地正从辐射西部向经略全球拓展。
“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双循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都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变。如今,以成都为枢纽的国际通道连接境外55个城市,辐射RCEP区域和中亚、欧洲近30亿人口市场,参与国际竞合的“势”与“场”显著增强。数据显示,成都的经济外向度由2015年的22.8%提升至2019年的34.2%,国际消费中心加速成势,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资源要素集疏枢纽。
“要做到于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新机,在不确定性的世界环境中增强确定性,内要强身健体,不断释放激发市场活力,外要大力推进国际合作机制化建设,内外结合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罗雨泽在其著作《疫情后的全球化与中国对策》中如是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2019年春节大假后首个工作日,成都就召开了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对标国内外最高水平,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2020年9月,在营商环境2.0政策体系基础上提升优化,成都正式出台《成都市全面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即营商环境3.0版政策体系,奋力打造投资贸易便利、行政许可便捷、要素获取容易、政策精准易享、法治保障完善的利企便民新高地。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上,成都再次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其营商环境指数为“92.2”,排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另外,成都还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放眼全球,世界先进城市无不是拥有大视野、讲究大格局,始终坚持顺应时代大势、发展大局而永立潮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都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形势,主动把握重大机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0年12月26日-27日,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作为“十四五”时期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成都提出力争到202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而作为远景目标和远景展望,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成势
“双子星”服务新发展格局
筑牢“双循环”战略腹地和门户枢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今年1月1日,迎着新年新气象和“十四五”开局的第一缕阳光,成都和重庆两地同时举行了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发车仪式。成渝两地的两列中欧班列满载出口货物,一路向西奔向欧洲。这是国铁集团首次批准成渝两地统一品牌。成渝两地携手深度开展中欧班列合作,实施推动畅通“双循环”、唱响“双城记”。
成渝两地是全国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中欧班列城市,为全国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0年,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近5000列,历年累计开行量达14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40%以上。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纪寿文认为,成渝合作携手培育中欧班列发展新机遇,在RCEP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的背景下,中欧班列(成渝)将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将为西部对外发展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西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成都又一个开放新门户正在崛起。2020年12月5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完成了为期33天的校飞工作,标志着其从“建起来”迈向“飞起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即将开展试飞,将于今年成都大运会举办之前投入使用。成都是我国内陆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航空枢纽机场项目。建设天府国际机场,事关四川在全国开放大局和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对于四川融入新发展格局,建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打造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都东方破晓,“神鸟”展翅腾飞,与双流国际机场一起成为“双子星”,分布于龙泉山两边犹如两只翅膀,推动城市发展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演变,以昂首自信的姿态面向全球。
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标定新成长坐标,空间更大竞争也更加激烈。历经“十三五”时期快速发展,成都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全球位势、治理水平实现历史性跃升,具备在更高层面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成都全面提升位势能级的时代机遇。成都被确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一极,是继国家中心城市后层次最高、影响最大、含金量最重的国家定位,前所未有地凸显了成都在全国发展版图的战略地位。
“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了成都在全球开放格局中的枢纽功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格局,打破“沿海—内陆”开放模式,极大强化了成都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节点地位。
在迈向世界城市进程中,成都建设以开放为新引擎的双循环发展先行区,与全球共享城市机会,推动更多全球资源汇聚。面向未来,成都坚持积极融入、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筑牢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推动城市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本报首席记者 杨富 摄影 张青青
原标题:从“三势”看成都开放
编辑:张烁